CHY汇价变动对市域外贸的影响

时间:2022-07-31 03:35:12

CHY汇价变动对市域外贸的影响

本文作者:孙安坤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07年4月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经过全球金融体系的扩散,于2008年中期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各国实体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各国外贸进出口也受到严重影响,同时各国汇率变动在金融危机期间频繁加剧。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外贸进出口的影响就显得十分必要且具有相当的现实指导意义,这直接关系到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也关系到经济能否平稳、有序、快速地增长。人民币汇率制度于2005年7月21日进行重大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在波动中保持升值趋势,汇率有升有降,实现小幅双向波动,摆脱了对美元的固定钉住关系。截至2008年,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已升值了19%。然而,在人民币逐渐升值的过程中,突遭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2008年下半年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自二战以来最大的经济衰退,失业率骤然上升,流动性下降,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出现暴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暴跌,全球贸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1]。在此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势必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山东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沿海,作为我国贸易城市,外向性程度高,外贸依存度比较高,汇率变动对其贸易发展的影响比起那些中西部城市更加明显。因此,本文选取青岛进行实例分析,对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青岛外贸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将汇率变动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使经济能够得到平稳发展。

二、汇率变动影响对外贸易的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1.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存在正面影响

Abeysinghe和Yeok(1998)通过名义汇率对新加坡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认为国内生产力的进步以及本币升值带来的进口成本降低会部分抵消升值给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本币升值并不会恶化贸易收支。Liew,Chon和Lim(2003)通过研究东盟5国对日本1986-1999年的进出口额,认为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程度上,名义汇率的作用被夸大,实际真正起作用的是实际汇率。Kyereme(2002)对美国和澳大利亚之间贸易数据使用误差修正模型回归发现,除物价水平、贷款利率、两国GDP和货币供应等因素外,实际汇率对美澳之间的贸易收支具有显著影响。Mille(r2005)认为,政策变化导致的贸易赢余增加将会改变实际汇率,然后增加储蓄和投资之间差额,再改善经常账户收支。BaakSaangjoon(2008)使用1986年第一季度到2006年第二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协整向量回归分布模型检验中美双边实际汇率对两国间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以1994年一季度为分界线,在此之前人民币贬值1%使中国对美国的出口提高了约1.7%,在此之后美元贬值1%使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提高了约0.4%。Mohsen和Zohre(2006)使用美国66个产业的月度进出口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得出结论,长期美元的贬值对于大多数产业的出口有刺激作用,相反对进口产业的影响不够显著,汇率的贬值将对贸易收支起到改善作用。

2.汇率变动对进出口存在负面影响

Taufiq(2005)从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两个角度研究了1974—1998年汇率的波动性对美国向加拿大和日本实际出口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名义汇率的波动对美国的对外出口有显著的影响,且大多数为负面影响。Sauer和Bohara(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汇率波动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尤其对拉丁美洲与非洲国家。Kim,Gue和Won(2004)研究了1974-1999年10个发达国家名义汇率变动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发现名义汇率升值对农业贸易的不利影响非常显著。

3.汇率变动与进出口之间不存在显著影响

Wilson和Ta(t2001)基于1970-1996年的数据对新加坡和美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进行研究,发现实际汇率对新加坡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收支没有显著影响[12]。Aristotelous(2001)在引力模型的框架下研究了1889—1999年汇率波动、汇率制度对英国对美国出口量的影响,110年的时间跨度中包括固定汇率制度、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及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三种类型的汇率制度。检验结果说明汇率波动对英国和美国的双边出口量没有显著的影响。汇率波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变量的系数不显著为负,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变量的系数不显著为正,即汇率制度的选择不是影响贸易量的决定性因素。Cerra和Saxena(2003)利用1985--2001年的季度数据研究中国出口对汇率等价格信号的敏感程度,发现汇率与进出口并无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制造业产品的出口虽然与汇率显著相关,但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上升,得出与一般理论预测相反的结论。Silvana(2007)采用1970-1997年的数据专门研究了名义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得到名义汇率的波动对贸易收支没有任何显著的影响。

(二)国内研究现状

1.汇率变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有显著关系

张明(2001)采用1985年-1998年的年度数据,对中国和美国的GDP、生产者价格指数、人民币名义汇率及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额,分别计算了年度进出口弹性和马歇尔-勒纳条件,得出结论:在年度进出口弹性分析中,我国从1985年以来的年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一般都大于1,说明在大多数年份我国实行人民币贬值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国际收支;但在回归分析中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说明人民币升值才可以改善贸易收支。赵蓉彬(2004)依据1950--2001年我国进出口额和汇率数据为样本,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实际汇率与进出口有很强的协整关系,人民币贬值对出口影响程度要大于对进口的影响,认为汇率可以作为调控国际收支的有效政策工具。曹阳,李剑武(2006)利用1980--2005年的数据研究人民币汇率波动率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从长期看,随着汇率波动率的增加,我国的出口量会减少,而进口量则会增加,而短期中汇率波动率的增加对贸易影响不大。刘凤娟(2007)运用时间序列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人民币升值将促进农业、采矿业、公共服务、建筑业、服务业的产出,总就业和总资本存量的增加最终会带动GDP的增长。陈学彬,徐明东(2007)选取1997-2006年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方法,考虑了FDI存量和我国加工贸易特征的影响后,对贸易收支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显著影响了我国贸易收支;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口和出口贸易影响的同向性明显;FDI存量和加工贸易的进口冲击对我国净出口贸易的影响为正。贤成毅、范东君(2008)通过计算1980--2005年的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程度,分析了1980—2005年人民币汇率错位和实际汇率的波动对中美进出口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人民币汇率错位和实际汇率波动会影响中国的进出口,人民币升值会减少中国出口,但也会减少中国从美国的进口。

2.汇率变动与我国进出口贸易无显著关系

沈国兵(2005)基于1998-2003年月度数据对中美之间贸易关系进行计量分析,认为美中贸易收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民币汇率浮动并不能解决美中贸易逆差问题。宿玉海、黄鑫(2006)认为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动及波动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短期影响效果不显著。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对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影响有限,但可以改善中国对欧元区国家的出口贸易。潘红宇(2006)使用最近12个月人民币对日元实际利率的标准差度量汇率波动,分析人民币对日元汇率及汇率波动与中国对日本的实际出口之间的关系。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汇率波动与实际出口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检验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汇率波动风险对出口有显著影响。严飞飞(2009)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就中国进出口贸易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短期的效果不是很显著。

(三)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一直是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可以说这个领域研究结果颇丰,许多学者对此做了不少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不同学者研究的角度不尽相同,选取的样本区间有所不同,使用的方法参数也不太一样,因此,研究的结论大相径庭,意见分歧也很大。而且,国内外研究大多集中于汇率变动对国家进出口影响的研究,对某一地区的研究很少,本文试图研究汇率变动与山东省青岛市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以填补现有不足。

三、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青岛外贸影响的实例分析

(一)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分析

2005年7月21日19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此前的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一次性升值约2.1%。央行同时宣布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货币政策,以此为标志,我国开启了人民币的汇率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中间价,波幅上下不超过0.3%[1]。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的升值主要经过了3个时期:第一阶段: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为人民币升值的温和区。该时期由于市场普遍预测1美元兑8元人民币是一个心理关口,且市场需要一段时间来预测人民币的估值水平和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影响,再加上国内关于人民币汇率日涨跌幅的限制,抑制了外汇市场的投机气氛,因此人民币升值在该时期相对比较缓慢。第二阶段: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为人民币升值的加速区。在突破了1美元兑8元人民币的心理关口后,中国外贸不断增长,外汇储备持续扩大,来自发达国家政府压力以及中国调整外贸结构的需要等因素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因此在该时期,人民币汇率成加速向上的趋势。第三阶段: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为汇率升值的调整期。由于受金融危机、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导致人民币升值在该期间受阻,再加上在升值过程中,市场需要一段时间来对人民币的实际价值进行确认,因此该时期人民币汇率呈现较平稳的走势(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到,自2006年初美国次贷危机初露端倪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人民币汇率波幅加大扩速,人民币迅速升值,并连续突破8元、7元整数关口,这使对外贸易的风险不断扩大,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5]。

(二)青岛对外贸易总体状况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沿海,作为我国贸易城市,外向性程度高,外贸依存度比较高。近30年来,青岛市对外贸易得到了较快地发展,一方面出口创汇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2008年青岛市(不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21.58亿美元,增长19.6%。其中,出口额314.62亿美元,进口额206.96亿美元,分别增长17.5%和23.0%。2009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不含中央、省公司)439.9亿美元,下降13.3%,降幅比上半年收窄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69.2亿美元,下降10.3%;进口170.6亿美元,下降17.6%。2008年7月起,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化的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股价大跌、货币贬值、银行信贷紧缩,恐慌四处蔓延,青岛对外贸易也因此受到严重影响。据青岛海关统计:青岛进出口总值由2008年6月份的71.8亿美元下降到12月份的54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4.8%,进口总值由2008年6月份的29.0亿美元下降到12月份的19.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52%。出口总值从2008年6月份的42.8亿美元下降到12月份的34.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23%[26]。从表2青岛市主要出口商品总值,我们可以看到:电器及电子类产品、服装、机械设备为青岛三大出口产品,2008年出口额分别为37.78、37.76和32.31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4%、15.2%、20.7%。进入2009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类商品的出口分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钢材、运输工具、塑料制品出口下降最为严重,分别同比下降61.8%、34.6%和29.2%[27]。从青岛市贸易出口市场看,美、日、欧市场占全市出口的份额很大,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产生滑坡,这必将导致他们的需求下降,从而导致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它们的贸易出口下降;其次,国际市场波动导致出口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加大。据统计,2008年l—8月份青岛市企业预申报可能损失28笔,报损金额900万美元左右,l—8月份中国信保山东分公司接受报损案件63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0%,报损金额3051万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3.9%[26]。而且,金融危机期间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导致贸易摩擦频发,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岛对外贸易的发展。

(三)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青岛对外贸易影响的回归分析

这里采用回归分析对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青岛外贸的影响进行分析。回归分析是处理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例:Yi=β0+β1Xi+μi,其中,Yi称作被解释变量,Xi称作解释变量,μi是随机误差项,β0、β1是回归系数。在该模型中,当Xi发生变化时,按照一定规律影响另一变量Yi,而Yi的变化并不影响Xi,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直线Yi=β0+β1Xi表示X与Y之间的线性部分,称作总体回归直线。因此,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问题在几何上等于寻求一条拟合散点(X1,Y1)、(X2,Y2)、…(Xn,Yn)的直线,用这条直线来拟合变量X与Y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分析选取汇率指标以及进口、出口总额,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青岛统计信息网,采用的计量工具为Eviews5.0,回归模型为简单回归模型。根据经济理论和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将回归模型设定为汇率值与进口、汇率值与出口两层:

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青岛进口的影响

Yi=β0+β1Xli+Ui,其中,Yi表示进口额,X1i表示汇率值。应用Eviews的最小二乘法程序,输出的结果如图3所示。得出方程为:Yi=497.8536-0.6951X1i统计检验:r2=0.0132,说明总离差平方和的1.32%被样本回归直线解释,而绝大部分未被解释,因此,样本回归直线对样本点的拟合优度不高。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从t分布百分位数表可得,自由度为v=15的t分布双侧分位数t0.05/2(15)=0.69。因为t1=0.4854<t0.05/2(15)=0.69,t2=-0.4630<t0.05/2(15)=0.69,故回归系数均显著为零。

2.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青岛出口的影响

Yi=β0+β2X2i+εi,其中,Yi表示出口额,X2i表示汇率值。应用Eviews的最小二乘法程序,输出的结果如图4所示。得出方程为:Yi=1971.6530-2.864X2i统计检验:r2=0.9390,说明总离差平方和的93.9%被样本回归直线解释,仅有6.1%未被解释,因此,样本回归直线对样本点的拟合优度高。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α=0.05,从t分布百分位数表可得,自由度为v=15的t分布双侧分位数t0.05/2(15)=0.69。因为t3=2.2592>t0.05/2(15)=0.69,t4=2.2420>t0.05/2(15)=0.69,故回归系数均不显著为零,回归模型应包含常数项,X对Y有显著影响。

从上述分析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下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青岛进口的影响不显著,而对出口的影响较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原因:长期以来,由于实行“奖出限入”的对外贸易政策,外贸管理体制虽然进行了改革,但对进口管理体制的触动却相对较少。进口贸易政策仍然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主要取决于进口关税、进口配额制等行政手段。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进口需求,使得进口需求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反应不敏感。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在青岛进口总额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由于这些商品是发展经济过程中所必需的,而目前青岛的劳动力素质、高科技、设备条件等资源的制约使得这些进口商品在较短的时期内难以被替代,无论价格变动多大,进口数量都不会大幅减少。青岛进口商品的结构决定了其进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低。因此,当人民币汇率变动引起进口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时,青岛的进口数量并未因此而大幅度变动,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的影响有限。青岛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成为日本、韩国这两个国家在中国最重要的投资地,青岛的日韩企业的出口在青岛出口总额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日韩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主要出口对象为日韩本国,而日韩两国国内物价水平比较高,当人民币汇率上升时,就会影响青岛日韩企业的产品销往日韩国内市场,因此,人民币汇率变动对青岛出口的影响较大。青岛的出口商品结构经历了资源密集型到劳动密集型再到技术密集型三个发展阶段。近年来,在青岛涌现出诸如海尔、海信、朗讯等一大批本土及合资高科技企业,机电、电器、微电子、机械设备等产品出口大幅度增长,而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存在激烈的竞争,当人民币升值时,就会提高这些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因此国外消费者就会转向其他品牌的替代品,所以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这些产品的出口影响较大。

四、对青岛外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防范,降低风险

对企业而言,人民币一旦升值,势必会造成其出口商品国外市场价格提高,削弱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出口量受到影响,企业赢利水平下降。为此要提高企业汇率风险防范意识,并想方设法规避汇率风险。进口商应考虑能否将人民币升值的好处提前锁定,出口商应考虑如何规避远期收汇所带来的风险[28]。

(二)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

由于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较大而进口相对较小,而青岛许多出口加工企业利润比较微薄,这些企业应该认真核算成本,防止出现因为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减少,单位产品成本上升以致出现亏损的情况。要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改造这些企业和传统出口产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主导产品,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三)积极拓展海外出口市场

人民币升值使国内企业在进行境外投资时获得汇兑收益,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做到境外生产境外销售,从而规避了人民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青岛的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时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稳定主要贸易伙伴日韩的同时,要重视和开发市场潜力巨大或具有战略前景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比如拉美地区和中东地区,一旦有适当的市场机会,就应该准确把握并及时进入。

(四)加快出口产品的产业升级

人民币升值后,由于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会降低,所以应该多进口高新技术产品,从而来提升我们的制造业水平,加快青岛的产业升级。同时还要调整外资引进的政策,在引进外资时要重视技术与管理的同时引进,吸引的外资要在能满足青岛对技术的需要的同时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青岛产业的升级。虽然近几年来青岛机电产品出口大幅增长,甚至占出口额的比例超过了传统的纺织行业,但青岛目前的出口产品还是多为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比较低廉,而且附加值较低。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鼓励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并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实现出口产品的动态升级。

(五)全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贸易

由于受到资源以及高新技术能力的约束,还有为了解决青岛大量劳动力就业的问题,青岛的加工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占到了半壁江山。发展加工贸易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实现资源转换,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青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但是仅仅发展加工贸易不仅减弱了出口产业的结构升级,还会对技术进步起到阻碍作用。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对外贸易,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和风险预警机制,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去国外投资,增加能源、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

(六)提高风险应对的能力

2010年6月19日,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而弹性的汇率制度加大了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得企业进出口面临更大的风险。所以企业可以多使用金融衍生工具来降低进出口的风险。而且金融系统也应该加大对金融衍生产品的开发,以满足外贸企业的需要。政府则应加大对金融衍生市场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推进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国内金融市场上的衍生产品能有效满足外贸企业锁定汇率风险的要求,就会减少外贸企业赢利的不确定性,从而鼓舞企业进出口的积极性和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上一篇:基于外贸的CHY汇价研究 下一篇:开放经济下CHY汇价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