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探索:基于微课和对分课堂的思考

时间:2022-07-31 03:32:20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探索:基于微课和对分课堂的思考

〔摘要〕学生时代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生理的成长、心理的发展都亟需科学的引导。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教育技术的使用早已深入教学的各个环节,给我们的课堂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使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瓶颈”。相比具体学科,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单单需要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多方资源的结合。如何让心理课堂更加贴近学生,让学生真正内化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健康的意识,结合教育技术,从微课和对分课堂着眼,我们深入思考,探索创新课堂。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课;现代教育技术;微课;对分课堂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01-0007-03

一、引言

心理学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健康是与人密不可分的研究领域。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其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学生从6岁左右进入小学到18岁左右高中毕业,再体验三到四年的大学生活,要经历生理上的成熟,智力上的发展,思维、人格、价值观的完善。在曲折的成长道路上,心理健康伴随学生的成长,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更需要科学的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推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国学者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划分为倾向于症状治疗和人格重建的医学模式,侧重心理问题的探讨及处置的咨询辅导模式,用于预防、教育和发展的教育模式三种类型。其中,教育模式是我国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使用的模式[1]。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途径是丰富多样的,包括学校开设课程的专门途径,其他学科、学生日常活动和学校环境的渗透途径,家庭与社区的支持途径[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其中一条重要途径,它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早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不断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习惯和教育教学方法[3]。目前,计算机与网络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各个方面的作用无处不在,现代教育技术也早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细枝末节,心理课也不例外。但是,在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各个学科教学全方位融合的过程中也不断涌现出各种问题和困难:教师在教学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仍然停留在多媒体课件和PowerPoint的使用上,用电子板书代替粉笔板书,只是改变了教学手段,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沿袭着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由“人灌”演变成“机灌”或者“人加机灌”[4]。教师使用电子课件进行演示,学生专注的还是书本知识,跟随教师的思路在转,未能真正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更缺少了发散思维的空间。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依旧是用于辅助教师“教”,而没有真正促进学生“学”[5]。相较于传统的学科教学,心理课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科学和全面的心理自助意识,这一过程和学生自身发展密切联系,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结合自身的经历和生活,用心体验,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二、现代教育技术、微课和对分课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音像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等各种高科技手段,以其强大的功能、便捷的操作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延伸,产生了现代教育技术。它为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从而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6],这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迅速改变着人们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7]。现代教育技术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方式呈现给学生。同时,全球的教育资源借助互联网形成了一个知识的海洋,供教师与学生共享。我们甚至可以不出家门,仅仅通过网络远程教学便可享受名师教育和名家指点。此外,现代教育技术使我们的教学管理网络化,使学校、班主任的工作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其积极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消极的一面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今,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便是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运用,导致一些教师因过于追求技术的展示而忽略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也有些教师对它存在误解,缺乏足够的认识,使得现代教育技术没有发挥良好的作用。还有很多学校花费了大量的财力购买计算机,建造“班班通”,并不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只是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

比如,乡镇的一些学校使用了现代教育技术,但整个学校里竟没有一个人会使用计算机,更不懂如何使用“班班通”。尽管有关教育部门也组织了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但由于学校领导和参加培训的教师的认识不到位,培训前和培训后几乎没什么区别。有的教师上课时只是在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电影,真正需要教授的知识完全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这如何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虽然也有一些教师懂得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但却是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为了使用而使用,没有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还是一如既往地采用传统模式开展教学。眼花缭乱的多媒体素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减少了他们对日常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不仅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模式。如何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何让教学各环节能有新的突破,使学生既快乐又高效地学习?这是每一位教育者努力要探索的问题。

继各种新兴网络技术的出现,近年比较热门的微课也受到各个学校的关注和推崇。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教学的要求,微课是通过视频记录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重难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展开精彩教学的课堂内外教育教学活动过程[8],包含教学主题、实验、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和学生反馈等内容的课堂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成分[9]。与传统单调的课件、试题等资源类型相比,微课是基于传统教学资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10]。

信息化的课堂,不仅仅体现在如何运用新颖、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上,更应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张学新等[11]研究者基于讨论式与传统式课堂各自的优势,提出“对分课堂”这样一个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既像传统课堂,强调教师讲授在先,学生学习在后,又像讨论式课堂,突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由教师传授知识,另一半由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它的突出特点是错开讲授和讨论时间,学生课后有一周时间自主安排学习,进行个性化的内化吸收。此外,对分课堂强调过程性评价的考核方法,关注不同的学习需求,让学生能够根据个人的学习目标确定其对课程的投入。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

三、建议

众所周知,教学的常规程序包括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三个阶段。教育内容因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发生了根本变革[12]。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将书本内容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扩展了书本知识,为促进全球一体化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13]。因而,知识不再被教师垄断,教师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知识源。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综合体验,引发学生的高度注意和特别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微课的教学模式到对分课堂的讨论互动,看似相互矛盾的教学方式,却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我们发现,微课的教学重在课前的预习,对分课堂的讨论互动突出在课后的巩固和运用。尤其是心理课,课堂上的知识层层递进,与学生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更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进行内化。教无定法,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征设计出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

在课前,用微课形式作引导,通过简短的视频,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观察与思考,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微课的主要特点是简短、精炼,便于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利用微课的形式传播,可以通过碎片式的方式穿插在日常的零碎时间中。这样既可以实现知识推广,又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有一个缓冲、放松的空隙,更不会给学生造成为了学习而学习的负担和压力。

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对分课堂的模式对课堂时间进行适当分割。首先,结合学生课前观看的微课内容,运用各种多媒体资源,突出课堂主题与重点,对核心问题和知识作分析与解释;然后,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有关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其中进行师生互动、答疑解惑;最后,进行分享,总结典型问题的特征并给予相关的建议。对分课堂的方式,可丰富课堂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思考的主动性。

在课后,教师一方面可以推荐相关的书籍资料、网络课程资源等,促进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后作业,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生活的验证,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此外,心理教师在课后也要与学生保持联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必要时给予帮助和辅导。

时代在不断前进,科技在飞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更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时,教师也要更新教学理念,掌握新型的教学方法,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拒绝穿着新鞋却走在老路上。

参考文献

[1]徐永琴.江苏省KS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6,9:21-21.

[2]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05-112

[3]荀巧燕.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J].神州(上旬刊),2013(12):128-128.

[4]尹禹.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J].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4(10):92-92.

[5]王俞敏.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设计与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1,5:3-4.

[6]张朝红,吴彦良.教育技术相关概念的关系分析[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5):168-169.

[7]张兴科.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66-66.

[8]张俊敏.微课制作浅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4(9):9-9.

[9]钟莉传.微课刍议[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7):157-158.

[10]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1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12]刘承j.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5(29):304-305.

[13]刘杰宗.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253-254.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芜湖,241000)

上一篇: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下一篇:“光环”淡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