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施工技术探讨

时间:2022-07-31 03:04:5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施工技术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路交通运输量和轴载迅猛增加,汽车数量、车速不断提高,大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都在超负荷的使用致使路面出现不同的损坏,影响了道路的服务性能和使用功能。为了适应我国目前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需求,原来水泥混凝土路面面临着修复和进一步的改造工作。目前采用的修复措施主要有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加铺新水泥混凝土面层和破碎处理。三种方法中由于沥青加铺层能有效的改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同时充分利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造价低、施工方便,且对交通、环境影响小的优势,因此在国内外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中应用最多。

关键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 沥青路面 沥青加铺层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c)-0035-01

1 沥青加铺层施工准备

(1)在对旧水泥混凝土加铺改造前,应对现有路面结构性能做出正确评价,加铺设计成功的关键是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的正确分析以及对结构状况和承载能力的准确估计。全面真实的评价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分为两部分:使用性能和结构性能。路面使用性能强调的是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注重表面功能,采用的是服务能力指标;同时,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着重道路的使用功能,即行驶车辆或乘客对道路使用功能的满意程度。从意义上讲路面使用性能是针对道路使用者而言的,而路面结构性能评价则强调结构承载能力和结构承受状况,采用受力分析进行评价,对道路使用性能和结构性能的评价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只有综合两方面考虑,才能对路面整体做出真实评估。

(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期限由于车辆荷载与环境因素的作用,已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果直接在现有混凝土路面上进行加铺,势必会使加铺层处于不利的受力状态并可能导致其早期破坏。因此,在加铺层施工之前,首先要对旧水泥混凝进行路面病害及路面状况进行调查,病害分级标准分为轻微、中等、严重三种,路况调查包括四个方面:路面破损调查(板厚度、裂缝)、路面承载能力调查(包括强度、路面弯沉、板下基础模量)、路面平整度调查、路面抗滑能力调查。路面使用质量评价有:路面状况综合指数、路面断板率、结构承载力评定、行驶质量评定、路面抗滑能力评定,另外除现场检测评定外还要与查阅以往路面检测施工资料相结合,才能更加准确的做出维修方案。

(3)旧水泥混凝土的病害处治。

①路面接缝:接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路面结构最薄弱的环节,接缝的修复石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的重点之一,在加铺前必须对接缝进行加强维修处理,减少未来路面早期病害的产生。

②路面裂缝,由于水泥混凝土板裂缝多数是因为混凝土强度或基层强度达不到后受破坏造成,分为轻度裂缝、中度裂缝、严重裂缝,根据裂缝破坏程度的不同相对采取不同的处治措施。

③板底脱空,会造成局部沉陷、板块松动并且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会产生竖向位移,加铺层中引起较大剪应力,较快出现反射裂缝,因此要严格检查,一般采用压浆处理的方法。

④路面错台,由于基层脱空或路基强度不足引起,所以应先对基层或路基进行补强,防止不均匀沉降,采用的方法与板底脱空处理相同。

⑤破碎沉陷板,需要进行旧板挖除后再进行周边处理,然后再浇筑新板,处理时板厚与原路面板厚度应保持一致。

2 沥青加铺层施工方法

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程度及为了避免加铺层后容易反射裂缝施工可分采取以下施工方法。

(1)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裂稳固施工;当调查评定的旧混凝土路面的断板率、平均错台量和接缝传荷能力均处于差级水平,尤其是当旧面层板下出现严重唧泥、脱空或地基沉降时,旧混凝土路面进行大面积修复后再铺筑加铺层已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时,必须进行破碎。破碎后利用原位利用的方式是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重建的最佳手段。

(2)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施工;是一种路面板破碎处治技术,是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大修或改造的重要手段。决定是否碎石化工艺前,应重点分析收集的路基土、基层和面板的各项指标资料。另外路面水损害也是重要的调查因素。

(3)土工合成材料防裂夹层施工;是防止和控制加铺层的反射裂缝,通常在旧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加铺层之间设置土工合成材料防裂夹层,用的较多的有土工布和玻纤格栅,它们主要在路面结构中起防水盒释放应力的作用,土工合成材料可以全幅铺设,也可以局部铺设(在接缝、裂缝处铺设)。

(4)级配碎石缓解层施工;把级配碎石铺筑在旧的水泥混凝土板上,上柔下刚的倒装结构,可以使级配碎石上基层与刚性下基层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既充分发挥了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高强度优点,同时克服了它的缺点,能较成功的缓减反射裂缝的发生,提高整个路面的抗疲劳性能和抗永久性变形能力。

(5)开级配大粒径沥青碎石中间层施工;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不破碎或破裂后粒径偏大的情况下,采用中间的过渡层实际是一层可在一定范围内适应差异沉降的结构层,该层厚度较大,最常用的材料是级配碎石和大粒径沥青碎石层。

(6)改性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层施工;是用于延缓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一种新型路面结构形式。由两部分组成:高弹密级配热拌沥青混合料应力吸收中间层以及上面加铺层。

(7)纤维沥青混凝土加铺层施工;一种高强、耐久、质轻的增强材料,纤维加强沥青路面以其性能好,施工技术简单等特点已受到广泛关注。

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案,在加铺前都应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进行稳固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为对旧水泥混凝土板进行压浆或换板处理后再加铺面层;这种方法适用于原路面状况较好,路基、基层强度较高,断板率比较低的小面积损坏的路面。第二种为对旧水泥混凝土板进行破碎稳固处理后基层和面层一起进行施工,这种方法适用于断板率较高的损坏面积大的路面。

3 结语

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不仅能够改善我国现有道路的使用性能和路况路网结构状况,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残余强度,减少挖除旧水泥混凝土路面造成的建筑污染,缩短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改造周期,体现出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更有效地改善道路的使用效果,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原路基的稳定性和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姚祖康.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理论和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 胡长顺,王秉纲.复合式路面设计原理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3] 刘荣,黄晓明,刘效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4] 胡曙光.先进水泥复合材料[M].北京科学出版社.

[5] 刚性路面水泥混凝土加铺层的结构分析和设计方法[N].中国公路学报.

上一篇:浅谈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读者服务创新 下一篇:黄土公路隧道施工质量控制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