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通融性

时间:2022-07-31 12:56:48

从日本池坊中央花艺学院花道的学习,再至美国装饰花艺、法国雕塑花艺课程的熏染,简名敏的花艺设计体认是多元的,融会贯通的。在这种开放的语境下,她尝试以艺术的方式,体现商业价值和品牌意义。1996年从台湾进入国内上海市场,第一个项目的成功,让当时的她不无感慨,原来在中国,花艺设计也是可以高收费的,它售卖的不仅仅是花材,更是创意设计的灵感。

时至今日,花艺设计与商业品牌的结合越来越密切,花艺设计师在与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进行配套设计时,量身定制已成为共识。它虽然只是软装设计中非常小的一个元素,但从整体环境的把控上,花艺设计师也一直充当着辅助的角色,要转换地位,成为品牌或者居室氛围的主导,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要走。从花艺设计师跨界至软装设计师,简名敏对室内设计与软装设计的整合前景有非常明晰的认识——花艺的潮流趋势变化,与配套的室内设计、软装设计、布艺设计、橱窗设计等诸领域是息息相关的。不同元素的发展必然影响到花艺设计的整体呈现。作为空间氛围营造的花艺设计,只有切实吻合了甲方市场的需求,同时又能紧跟潮流趋势,才是最有价值的花艺设计。

简名敏对中国花艺设计的商业模式的发展用了二字来形容,那就是“蓬勃”。她认为,以个人兴趣、修养为目的的花道学习,只是提升个人审美的独立视角,而商业与艺术的互通才是中国式花艺设计探索价值渠道的有效方式。中国人吸纳了美国装饰花艺对业主诉求的重视经验,并将经济性、品牌识别性等元素纳入独立创作中,改变了人们对花艺设计的片面观点。而作为从业二十来年的花艺设计者,她坦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发现不足,也愈发能体会到未知领域的迷人之处。

对话录

(以下《现代装饰·家居》简称“《现》”,简名敏简称“简”)

《现》:很多人都把花艺设计简单理解为插花,认可它的审美表达,在你看来,花艺设计在居室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简:花艺设计在整个居室中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元素,但是它的存在可以弥补空间缺陷或不足;对室内设计风格的定位和特质具有影响,或烘托业主的居住环境,或与品牌结合形成商业价值。花艺设计中的花是一种有生命的材料,它可以跟各式各样的人、事、物结合在一起,复合性地诠释在不同需求的环境设计中。

《现》:你觉得上海的花艺设计,在整体配套上是否成熟?

简:我觉得它已经慢慢走向组合,很多专业的花艺设计师专为某一个空间或者跟某一些设计师合作,当他们的客户有需求时会指定花艺设计呈现不同的效果和方案。在强化季节性这块,国内已经做得很好了,专业的花艺设计师能够把季节性,比如新年、母亲节、情人节等节庆发挥得很到位;在商务设计上也做了非常好的结合。如果两者可以做一个磨合或凝聚,由花艺设计师来做主导、体现整体性的话,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和过程。尤其国内对软装设计的要求很高,需求性也大,表层上的花艺设计或者摹拟可以做得很好,但真正与空间结合,则要有更多的探索。

《现》:你刚提及花艺设计在软装设计只是占了一个很小的比重,在未来,它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么?

简:会。花艺设计除了材料和技术以外,如何为空间营造出特殊气氛,做到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组合,这是我们将来需要做更多尝试的。当我们懂得越多,就越敢去使用它。在我看来很多从国外进来的花艺设计师,已从花艺设计中跳脱出来,并开始介入室内设计,将他们的生活、工作经验以及国际视野提供给客户。

《现》:每一年家居潮流趋势都会定期,花艺设计是否会随着潮流趋势的变化而变化?花艺设计师又是如何去了解家居潮流趋势的变化?

简:我从1996年进入上海到现在,国内的花艺蓬勃发展,本来廉价的花现在已和各式品牌结合在一起,变成华贵的设计。我觉得流行趋势是跟前卫设计结合在一起的,譬如阿玛尼,它所经营的服装设计、布艺的流行色彩等每个季度都会有所变化,而花艺就是跟着这个流行在适应、调整、变化。

就我个人的经历而言,从事了二、三十年的花艺设计工作,除了在学校学的基本功底、设计层次之外,真正喜爱花的设计师,大部分都会自学。我会每年到不同的室内设计展、花艺设计展,或者是主题性布艺览、橱窗设计展参观学习。通常在前一年的年底去看第二年的春天、夏天会流行什么元素,做一个统和和定位通识,然后再观察这些讯息是否跟我们的经验和想象吻合。

《现》:你刚才提到在年底会看备大展览,可否预测下2013年的花艺设计有哪些元素的变化?

简:对我个人而言,向阳色系和绿色系将是明年的主流。比如说我想设计以马蹄莲为主的空间氛围,那么我希望马蹄莲是散发在整体空间中,它是一个主题性的强调花材;除此之外第二种、第三种花材可能就是一个配套设计,这样才能达成整体效果。为客户量身订作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或软装设计风格是我们的挑战,这必须将经验跟设计、创意组合进去,才是吻合潮流的设计。

《现》:花艺设计肯定还是要配合整个室内空间的环境,有哪位业主对设计的诉求让你印象深刻?

简:在国内,花材市场价格很低。但我尝试用另外一种方式,把很简单的材料,用我学过的雕塑花艺的功底在空间中进行艺术性的创造。在内地我接的第一个项目是上海锦庭餐厅。我们用了大量的竹竿组合,构成花艺的基本构造,然后在竹竿旁,将化学实验室的试管捆绑在不同高度的竹竿组合中,让鲜花延续它的高度和生命。这种花艺设计的技巧,当时在国内算是比较新的一个突破。业主非常有眼光,他看到了我们做的设计,了解我们卖的是创意,而不是材料。那以后,人们在买花材的时候就不再会认为这是便宜的花材,如果有良好的设计元素和经验,任何一种材料都可以做出富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现》:竹竿组合,会考虑花期么?是否需要通过不停地更换鲜花来维持造型?作为短暂用途的花艺是否会考虑它的延伸性?

简:如果是比较贵的材料,每个星期都换,其实成本蛮高的。触手可及的,平时可以看到的地方就用鲜花。在比较高的地方可以用鲜花和人造花组合在一起。我们通常在做花艺设计的时候会考虑到它的经济性和通融性。

花艺设计尤其是在礼宾公共场合,设计、施工的时间非常短,还要维护好花台展现的效果。比如玻璃瓶插花,我会把它挂在不锈钢花器上,尽量以这样的组合方式,让材料保持最好的效果。为什么选择不锈钢花器?因为它耐摔,不会因为临时打破而出很大差错,影响到仪式的正常进行。

《现》:谈谈目前公司的员工规模情况,每年做的量有多少?

简:我们的员工一直都控制在8到10人,设计是很繁琐的,尤其是做软装,我们跟很多不同的设计公司、材料供应商或者是专家合作。有的擅长做室外,有的擅长做舞台设计,有的对室内软装的花艺很有研究。我们必须把它当成一个项目,事先都会有互动、有一些图纸上的沟通。

我希望工作跟设计的比例可以调配得好一些。体量的多少还没有统计,但我希望能慢慢转型做设计顾问,不要太赶,要在工作之余能有时间充实自己。

《现》:你从1982年到1994年接受过国外的,像日本、美国、法国很多的花艺课程。你觉得中国大陆、台湾跟这几个国家的花艺设计在居室氛围的表达上有哪些不同?

简:我最先接受的是日本花道课程,然后到美国学习装饰花艺、到法国接受环境雕塑花艺课程。他们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和风情,比如说日本我们称之为花道;美国的花艺称之为装饰花艺,法国的花艺非常独特,它看起来总是那么干净,但是有非常深层的结构内涵。过去二十几年我都在学日本花道,它有两千多种。插花的环境,我们称之为道场,它创造出插花的才艺空间,在这个空间能创造出特定的思维模式。

国外有很多花艺设计师,或者是专业的插花花艺设计师,每个礼拜都要投入很长的时间去学习,每种花道都学,但并不见得会将这些学习运用至商业设计上,他们学花道的目的可能只是修养性情、兴趣,或者是打发时间。而在内地,花艺具有通融性,可以很广泛地运用在不同场合。国内把美国和欧洲的花艺传承得最好,在花艺与商业的结合上做了很多的尝试。美国是全世界做节日设计最广的,美国每一年的五月第二个礼拜的母亲节,或者是白色婚礼,都会很系统地与主人沟通。在我看来,当你了解花道越多的时候,你越觉得不足,就越发觉得有趣,这就是花艺迷人的地方。

上一篇:玛黑区的“伊甸园” 下一篇:午后·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