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水利工程大坝混凝土施工质量

时间:2022-07-31 12:48:15

刍议水利工程大坝混凝土施工质量

摘要:水利工程大坝由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承担,因此现浇混凝土施工如果较好地解决施工方法问题,其施工速度快,质量好,造价低,材料供应的优点就给突出显示出来,并会获得较好的混凝土外观效果。笔者结合多年实际的工作经验,叙述了如何搞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混凝土;水利工程;质量

1 水利工程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施工工艺有很大的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含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消弱骨料与水泥石的粘结,能与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物质,如果粘土、淤泥在砂中超过3%,碎石、卵石中超过2%,则这些极细粒材料在集料表面形成包裹,妨碍集料水泥石的粘结。它们或者以松散的颗粒出现,大大地增加了需水量。

2 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

2.1 水利工程用混凝土施工配合的换算。

实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实验室配合比。

2.2 水利工程混凝土与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实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3 混凝土的配制

施工中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对混凝土的质量影响很大,所以在施工中要对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密切关注,确保质量。

3.1 选择合理的粗、细骨料及砂率。

采用质地坚硬,级配合理的优质砂卵,含泥量及针片状颗粒含量均应满足规范的要求,进场材料都需经过二次检验。要使用混凝土的和易性良好,就必须选择良好的砂及适宜的砂率。既可以保证混凝土中的水泥砂浆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可以在骨料的周围形成足够的砂浆包裹层和填充石子之间的空隙。

3.2 选择合适的水泥及配合比。

选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种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并在水泥进场后进行二次检验,我们通常选择的水泥为牡丹江水泥厂的425# 普通硅酸盐水泥。在制定部门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混凝土的生产,控制多种骨料的投放数量。

3.3 混凝土的拌合与运输。

护坡混凝土在拌制时,各种计算器具应保持准确,拌制好的混凝土采用自卸翻斗车运到指定位置,通过设在斜坡上的铁皮溜槽滑入浇注仓内。

4 混凝土浇筑

4.1 摊铺。

混凝土入仓后,人工用铁锹依次从斜坡低端向上摊铺。保持水平分层,并使摊铺后的混凝土高于模板3~5 厘米。在斜面上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往上部多集料,这样在振捣时,可把上部的料往下堆以填平下部的空当,使仓内混凝土保持均匀分布状态。

4.2 振捣。

斜面混凝土的振捣最为关键,只有在充分振捣以后,才能进行下到工序。我们在施工过层中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依次从下向上振捣,要求振捣时间在每一位置不少于20 秒,并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在冒气泡为准,保证混凝土密实,在振捣过程中应配合人工往上搓料,防止振捣过程混凝土出仓及污染已浇筑过的混凝土。对每一部位,都要做到使该部位无明显下沉,不在冒出气泡,泛浆为止。

4.3 整平。

在振捣结束后,应用人工模板内混凝土整平,人工拉长1.5 米,宽、高0.1 米的松木方刮杠搓平混凝土表面,至混凝土表面反浆为好。经过实践,需要刮三遍杠。第一遍粗略整平,用于填补料,第二遍加细整平,略带浆,第三遍细整平,带沙浆,可以利于下道工序施工。然后用大木抹子粗细找平,清楚多余浮浆后,在用铁抹子细致找平,确保混凝土表面平整,边线顺直,接缝平顺。

4.4 压光。

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在已整平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抹面,使混凝土表面初步平整,然后在混凝土初凝前后,进行混凝土表面的增光。使混凝土在强度上来之后,表面光洁。一般要采取三四遍的表面压光工作,以保证混凝土的光洁度及平整度。

4.5 养护。

混凝土终凝后,盖上塑料布,人工洒水养生7 天以上,防止混凝土表面脱水而产生干缩裂缝,以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强度。

5 水利工程中预防混凝土缺陷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混凝土质量的好坏。除外观上蜂窝、麻面缺陷外,主要是混凝土强度能否达到要求,当混凝土强度常是在混凝土浇筑后第28 天进行,并得出结论。在这段时期,还可能浇筑出大量劣质混凝土,这样一来,拆毁的工程量将很大,所以每一位负责质量的人员必须主要预防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不误时机的采取补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监理人员、承包商质检人员按时检查配制的混凝土材料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检查施工中混凝土的成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配合比,运输、浇灌和养护是否符合施工工艺规定;同时要检查是否按时做混凝土坍落度试验等。

6 混凝土裂缝的措施

6.1 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的粉砂,振捣要密实,并应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6.2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时间,长期堆放的预制构件宜覆盖,避免暴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

6.3 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6.4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洒水养护;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混凝土结构及构件产生裂缝是一种常见的质量通病,要进行行事先控制,从以下几点注意:

1)材料、半成品质量的控制、水泥安定性良好;砂石级配通过实验要优良,砂不要过细,砂石含泥量、石粉不能超标,不能使用反应性骨料,科学地采用合理的配合比,根据外界环境温度采用水化热适宜的水泥。

2)建筑和结构构造进行检查,结构整体性和变形缝设置应合理;结构受力上,应进行设计断面、应力情况、超载、抗裂验算。

7 结束语

总之,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了上述注意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很重要的。人是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外,还需要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人的技术水平,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

上一篇:浅谈施工企业项目责任成本管理 下一篇:旋挖钻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