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

时间:2022-07-31 12:23:35

关于对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探讨

摘要:要想教好高中数学课程,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中心,老师为主要引导角色,以高中数学教学大纲为蓝本,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数学思维,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方式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0063-01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数学教学在方式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常常居高临下,容易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给学生的印象一直都很威严,往往让学生不敢靠近,使得师生的距离被无限地拉大,在教学中,某些数学老师习惯以自己的思维模式为中心,基本上采取单方向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课程安排进行授课,教学方法十分简单,模式十分的单一,使得学生容易出现听不懂,也要硬着头皮去听,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对高中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感,且枯燥乏味,学习效果很差。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开发、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潜能的挖掘以及身心的健康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对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探讨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分成不同的小组,针对每个小组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在教学内容、课前安排、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课下辅导和测试考试等方面进行区别对待,使不同的学生的知识水平、数学思维能力都能在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整体性的提升。对于知识较为混乱的学生,可以引导和帮助他们自己去整理每一章的知识结构,让他们掌握章节之间的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纵向的数学知识体系。让他们学会如何将各个看似单一的知识点,有机地组合起来,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架构。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数学问题思维情境,激发学生勇于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能力,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学“集合与函数概念”一章,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集合的含义、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及相互关系、熟记有关数集的专用符号、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的重点是:集合的含义,难点是:对集合含义的理解。当明确了教学内容后,老师在教学准备中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如:问题一:在小学和初中我们学过哪些集合?问题二:班级有20名男生,16名女生,问班级一共多少人?我想这两个问题,可能学生能很快回答上来。紧跟着老师向学生给出问题三:某次运动会上,班级有20人参加田赛,16人参加径赛,问一共多少人参加比赛?对于第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的形式来组织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对讨论的结果,老师给予讲评。实际上问题三已无法用学生学过的知识加以解释,这是与集合有关的问题,因此需用集合的语言加以描述。通过老师精心设计的三个问题,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展开对集合与函数的探索学习。

在设计问题时,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的内容。问题设置不易过多,其次,老师在提问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反馈效果。

参考文献:

[1]邓小荣.高中数学的体验教学法[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8)

[2]黄红.浅谈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3,(6)

[3]竺仕芳.激发兴趣,走出误区——综合高中数学教学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

上一篇: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 下一篇:浅探初中语文课堂中追问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