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香港基金互认即将启动

时间:2022-07-31 12:03:28

内地香港基金互认即将启动

符合标准基金近950只

2015年5月22日,中国证监会与香港证监会就开展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工作正式签署《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与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关于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安排的监管合作备忘录》,同时《香港互认基金管理暂行规定》,自2015年7月1日起施行,初始投资额度为资金进出各3,000亿元。

内地与香港的监管层于201 2年就开始讨论基金互认安排,翌年达成初步协议。随着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内地和香港投资者互买基金即将成为现实。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指出,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推出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的条件已经具备。“沪港通”试点以来,一直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为基金互认的推出实施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

内地与香港两地基金互认的实现,一方面通过引入境外证券投资基金,为境内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投资产品,更加多层次的投资渠道,更加多样化的投资管理服务,同时也有助于境内基金管理机构学习国际先进投资管理经验,增加基金行业竞争。

另一方面通过境内基金的境外发售,有利于吸引境外资金投资境内资本市场,为各类海外投资者提供更加方便的投资渠道,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境内基金管理机构的规范化与国际化,培育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资产管理机构。

截至2013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达破纪录的16万亿港元,其中超过70%来自海外投资者;而持牌资产管理公司及基金顾问公司的占比约74%,注册机构处理的资产管理业务及其他私人银行业务的占比为2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中国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合计达6.2万亿元人民币,单月大增近万亿元。据了解,此次两地基金互认,将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内地及香港基金按照法定程序获得认可或许可在对方市场向公众投资者进行销售。目前,两地市场采取了一致的标准。如要求两地基金在当地运作、获得当地监管部门批准公开销售及监管,互认基金需要获得当地的资产管理牌照等。

据悉,内地公募基金实行注册制,而在香港基金中,在本地注册的香港基金仅约占总数的三成,剩下的七成是可在香港销售的离岸基金,由跨国资产管理公司运营及销售,交易或投资决策并不在香港。按照互认标准,这些全球大型基金公司的产品暂不能进入互认行列。

从基金规模和运作实际看,要求基金成立一年以上,资产规模不低于两亿元。互认的基金不以对方市场为主要投资市场,且在对方市场的销售规模占基金总资产的比率不超过50%。

依照这些要求,互认合作初步阶段,内地获得在香港销售的基金数量为850只左右,而香港获准在内地销售的基金产品为1000只左右。

内地资本迎接全球机遇

富达国际投资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清认为:“与内地公募基金相比,香港基金有两方面优势。”一方面,香港基金具备面向全球市场的机遇,投资者能够通过投资基金将触角伸向全球多种资产类别,投资标的更多,资金效率更高。另―方面,香港基金业历史更久,具备历经考验的投资解决方案。

上投基金副总经理侯明甫认为,两地基金互认利好资产管理行业,为内地资本市场以外的资金进一步投资中国开启了大门,更会释放中国投资者海外资产配置的需求。从行业本身发展看,两地基金互认将会对国内在规模、信用、业绩、品牌等方面居于前列的基金构成利好。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认为,丰富的投资基金有利于内地投资者在不同市场和资产组合之间捕捉更多投资机会,让投资者们构建一个多样化、平衡的投资组合,满足多样化需求。

事实上,霸菱、德盛安联、摩根资产等外资基金公司早已摩拳擦掌,纷纷推出香港注册基金,一旦互认启动,马上部署进攻内地市场。于伦敦及约翰内斯堡上市的金融集团Old Mutual旗下资产管理分支去年也落户香港,作为其亚洲业务总部。

对于行业发展来说,两地基金业可以借助互认的契机分享资管经验,在竞争中谋得发展新机遇。上海证券基金评价中心首席分析师代宏坤认为,在实施基金互认后,将吸引更多海外资产管理公司进驻香港,设计与欧美资产相关的基金产品,通过香港销售给内地投资者,以此作为进入内地市场的桥梁。这对于香港意义重大。富国中国中小盘基金经理张峰认为,对于同业来说,内地公募基金不怕竞争。随着基金互认的落实,越来越通畅的两地投资渠道,越来越多的政策推动,都将给两地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带来共赢。

四成港人有意购内地基金

另一方面,内地基金对香港投资人也颇具吸引力。两地基金互认背景下,wind数据统计,截至5月29日,中银基金旗下21只权益类产品同期收益率达75.18%,中银新经济以158.74%的涨幅稳居同类产品前三。上投摩根基金“投资风向标”报告显示,两地基金互认后,约有四成香港投资人想买内地基金公司产品。其中53%的香港投资人计划将投资组合资金的10%至15%配置内地基金。

两地金融业界已适时而动展开实质性合作。6月11日,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与其战略合作伙伴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双方就此框架下进行业务合作已达成协议,将凭借各自境内外优势,共同推进新业务在两地的开展,继续巩固和深化两行合作。

根据该协议,双方将依据内地和香港的法律法规及监管指引开展互认基金的代销、等业务的全面合作,并在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服务需求等领域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汇丰大中华区行政总裁黄碧娟表示:“在两地基金互认框架下达成协议是汇丰与交行战略合作的又一延展,将涵盖证券服务、资产管理、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等多个业务领域。双方将发挥自身优势、资源互补,为两地客户在基金投资等邻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将依据相关法规积极准备,争取尽陕推出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黄碧娟认为,内地与香港基金互认机制是内地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又一重要体现,该举措在丰富市场投资选择的同时,促进内地资产管理业的发展,并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此外,两地基金互认再次彰显了香港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中的关键作用,对于香港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亦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巩固香港作为区域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

为迎接港股升值机遇,中银全球策略基金提前布局,以70%的ETF+30%的港股个股组成高低配,为投资者攫取丰厚的港股回报。另外,景顺长城基金近期也宣布,将加快与其外方股东启动基金互认合作。景顺集团大中华、新加坡及韩国区行政总裁潘新江透露称,他们将通过与景顺长城基金的合作,为香港投资者引入更多A股基金产品。

利好两地股市

内地和香港基金互认对于两地股市也是一剂强心针。业内预计,两地基金互认闸门一开,中国逾六万亿元公募基金有望赴港分销,将带动香港股市。而内地公募基金也将迎来万亿资产重置机会,新一波港股盛宴一触即发。

近年来内地财富管理需求旺盛,但境内产品种类和参与境外投资途径有限,资产配置范围仍有一定局限。目前国内公募基金在修改章程后,已经可以通过沪港通买卖港股,但买卖的股票仍然局限于沪港通名单里的股份,不能随心所欲买人大部份国内投资者喜爱的中小型股票。而在两地基金互认后,内地金融机构可通过入股香港基金通过持有资产管理牌照的香港券商,从而在香港发行“港股基金”,然后再借助两地基金互认,在国内进行销售。这些基金在筹得数十亿甚至更多的资金后,可以随心所欲买入香港上市股票,尤其是国内投资者钟爱的中小型股票,将内地基金经理操盘模式及估值思维移植到港股。

国金证券李立峰认为,“两地基金互认’本质上是进一步扩宽和开辟了销售渠道,将积极引导两地证券市场增量资金的入市,对A股、H股证券市场均形成中长期利好。基金互认业务的推出,若从对业绩的提升角度来看,必将中长期利好金融服务类的板块,如券商、保险、银行等;若从增量资金入市的情况来看,蓝筹成长均将受益。

广发证券也认为,新一波港股行情在深度、广度与持久度上都将远超第一波,原因在于:从价值面来看,港股市场估值洼地现象越发显著,上行空间巨大。

香港唯一一家上市基金公司惠理集团受利好消息影响,近期股价持续走高。集团行政总裁谢伟明称,基金互认将凸显出香港作为主要资管中心的地位。由于中国投资者被压抑的巨大境外投资需求存在,互认安排将引导内地资本走向香港以至全球市场。他表示,“对香港市场而言,更多资本流入,将令本地资产管理行业变得更加活跃,并吸引更多基金公司在香港销售其产品,从而提升香港在区内的竞争力。”

上一篇:宽带提速降费卡在“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浅谈地基处理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常见问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