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31 11:53:32

关于《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摘要: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专业《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当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改革措施,在备课改革、课堂练习、生动教学、实验环节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现状分析 改革指施

一、课程背景

计算机类专业在开设电子方面课程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一方面,学生既要比较熟练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方法和应用,又不要求作深入研究。另一方面,相比于其他非电类专业只要求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概念,它对分析与设计都有一定的要求,以便掌握计算机相关硬件知识和从事计算机接口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因此,在实施计算机类专业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电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合并设立一门课程,后续安排数字电路和数字逻辑课程来完成电工电子基础教学。

二、现状分析

依照学院《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的安排,设定学分数为3.5,学时数为56,其中电路讲授2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讲授24学时,实验8学时。电路部分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正弦交流电路等,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包括半导体和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负反馈、信号的运算与处理,主要介绍各种应用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前后知识点衔接紧密,电路部分作为模拟电子技术部分的基础,模拟电子技术部分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

根据课程特点及教学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电路分析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初步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从事计算机相关硬件接口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打下基础。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必须涵盖相关知识点,并有所侧重,同时注重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我们选择殷瑞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及《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学习辅导与习题解答》作为配套参考书。教材与习题相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融会贯通,进一步开拓思路。

三、改革措施

1.备课改革

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备课的精心准备。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切合实际,提出自己的思想,融入新的理念,综合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的板书,两种方式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既丰富了信息量,又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备课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要以学生的接受情况为主要考量因素[1]。教师在掌握课程体系的同时,应该循序渐进,不断找寻疑问,对于教师来说,备课其实也是自我学习、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我们在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切实把握知识点,灵活运用,充分备课,根据教学执行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的实际反应及时调整;每节课结束后进行认真总结,用不同颜色的笔对课堂内容进行标记,不断充实讲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课堂练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紧张与学生扩招之间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很多高校讲授课程只能由小班改为大班或合班上课。为准确了解每位学生听课状况,动态跟踪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确保上课质量,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内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练习是学生在形成新知识基础上的巩固过程,是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个重要反馈,同时也是电子学科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每节课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做随堂练习,即讲即练,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消化吸收知识。课堂练习的形式可多样化,引进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到黑板上做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然后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通过习题的讲解对教学内容进行阶段性的巩固、复习和总结。从执行结果来看,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收效良好。

3.生动教学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找到适合学生现有能力,并能联系新旧知识的方法,是我们进行生动教学的主要着眼点和出发点[2]。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更能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诱导学生把学习新知识的压力变成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作为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在上课过程中,我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渴求。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实现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相互补充[3]。上课过程中避免枯燥地照本宣科,采用“观察―实验―问题―讨论”的模式,从鲜活的生活实例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模拟电子技术放大电路章节学习中,学生在课前可搭建简单面包板电路,连接小型功放器件,将实例引入课堂,并用万用表hFE档测量不同三极管β值,调节声音的大小,通过观察不同的实验现象,加深学生对于三极管工作原理的理解。

4.实验创新

实践教学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习惯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过去传统的实验模式中,实践的对象、方法、步骤等关键要素都由教师来制定,学生必须沿着教师规定的框架,按照教师制定的路线去完成实践任务,学生被约束在实践的框架中,他们的创新思想无法自由驰骋;在基本规定的路径中,他们不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4],很多时候只是简单地依葫芦画瓢,连接导线,观察波形,测试数据,原本充满生气的实验课变得索然无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在实验中力求创新,让学生尽可能作为主体参与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体验实验的乐趣,主动参与进来,真正使知识成为活的知识。

在改进实践方法和手段的过程中,我们注意持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贯彻“快乐学习、享受成功”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发地构建知识体系,彻底改变目前课堂教学“填鸭子”、实践教学“放鸭子”的现象。在实验环节上,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全班学生做同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项目做好几年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课程框架体系内,大胆提出切实可行的实验题目和实验设计方案,引导和支持他们开展有意义的实验研究。《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共开设了四个实验项目,分别是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的验证、基本放大电路测试和运算放大电路测试,都具备一定的自主创新空间。

四、总结

通过以上几点措施,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锻炼。在学院及省市举办的各类电子科技大赛中,学生均取得了较好成绩,在仪表维修电工测试中,学生一次性通过率达到100%,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2]郑家茂,潘晓卉.构建研究型大学师生互动本科教学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6).

[3]马义德,刘映杰.21世纪电子学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2,(1).

[4]吴霞,许华.电工电子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0,(1).

上一篇:体育场馆建设应纳入学校发展整体规划中 下一篇:大学生恋爱心理比较分析及其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