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前“瞻”后话中考

时间:2022-07-31 11:40:56

一.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回顾

1、话题作文渐有式微 霸主地位依旧不改

话题作文由于其“三自”优势,从2000年引进中考以来一直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是随着话题被大量的练习、猜题押题导致可以用来考场话题库相对的缩小以及出现了大量的宿构甚至是原文抄袭的作文,它不再像前几年那样风光无限了,在五年间至少下降了两层,特别是以一个话题作文单题出现的局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2004年首次出现下降以来,已经从过去的50-60%下降到2005年的35%,再到2006年的31.3%,我想这一比例还会继续减少。但是千万不要从这些数据变化中得出结论,认为话题作文会很快退出命题舞台,从上面最后一例就可以看出来,它在命题单位总量中的比例还是非常的高,也就是说很多省市因为运用了选题作文,题目的总量增加导致其比例下降,52.1%的数字充分说明了有将近一半的命题单位或作为单题形式或作为选题之一出现在他们的考题中。虽然其它命题形式在虎视眈眈,但是从其绝对比例来看,在短时间内还是无法撼动其霸主地位,只不过是单独以话题作文形式出现的比例下降而已。

2、命题形式精彩纷呈 选题作文异军突起

虽然话题作文的地位优势还是很明显,但是因为大量的套文、背文出现,部分省市开始考虑回归传统,就是加大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选用,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两种形式的作文题目总量在逐年提高,已经由2003年24.5%提高到2006年42.6%。而材料作文因为立意相对僵化,思维束缚较大,所以四年来并没有没有太大的变化。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选题作文的异军突起,从2003年开始逐年增多,到2006年已经达到28.2%,意味着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省市采用了这一命题形式,它给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表达擅长的学生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这与新课标“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3、命题内容彰显人文 贴近生活尊重体验

随着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的命题也有了更多的人文色彩,不是为了“考倒”学生,而是为了“考出”学生,从而能够比较客观地检测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题目越来越趋向于开放,话题涉及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对考生的束缚越来越小,供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越来越广阔,为学生表现自我,展现个性提供了机会。命题者很少会给学生设置审题障碍,就是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前面也往往设置了提示语或引导语,或唤起考生的写作欲望,或帮助考生迅速打开写作思路,或帮助考生拓宽选材空间,一般没有文体要求,有许多省市甚至连原来“诗歌、戏剧除外”这样的条款也删去了。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着眼于关注自然、社会、人生,注重考生的生活经历,自我成长、思辨生活、情感修养等话题大量增加,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力求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理可论,鼓励学生抒写自己真实的思想、情感、喜好和愿望,鼓励并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所以也出现了许多个性张扬,文采斐然的好作文。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标精神。

二、2006年中考作文巡礼

纵观2006年各地中考作文题目,我们可以发现有以下一些特点:

1、两类作文平分秋色 选题作文来势汹涌

这几年来,话题作文一直和标题类作文(我这里把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合称为标题类作文)在做着较量,二者之间形成了此消彼长的局面,到了今年,二者不管是题目总量的百分比还是命题单位总量的百分比,我们发现两股势力已经到了势均力敌的胶着状态。在71份考卷中,单独用话题作文来命题的省份只有23个,相比以前的半壁江山是一个话题的局面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同时52.1%的比例说明了很多省市尽管没有把它作为单独命题,但是还是不会放弃这一命题形式的,只不过是没有作为单独命题罢了。

由于选题作文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因为考题本身的原因导致无法将自己最擅长的一面或者自己的真实水平展示出来这一弊病,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从而达到降低审题难度、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材和所擅长的表达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才华,所以用这样方式来命题的省市越来越多,今年达到28.2%。

选题作文一般都是两个,只有青岛、海南两个城市在二选一的基础上又就其中一种命题形式作三选一,这实际上相当于有四个题目,选择空间是大了,但是无形之间也会耗掉学生有限的宝贵的考场时间,而且给批阅也带来了操作难度,所以今年比起2003和2004年有大幅度下降,这也说明了中考的开放是有限度的。

在二选一中,大多采用“话题+______”的形式,在笔者统计的20个选题作文中有14个是属于这一类型,而与它相配的另一半大部分是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很少有材料作文。如山东省滨州市(半命题:______,我的最爱+话题“芳香”);四川成都(半命题:______习惯 ,让我______+话题“报答”);乐山(命题:我最爱这风景+话题“心境”);黄岗(我眼中的______+话题“走自己的路”);厦门(话题“那一次”+半命题:我们尝到了______的滋味)都是这种类型。另外也有像广东湛江是两个半命题作文,但是这个题目给学生的空间很大,在思维上有互相弥补性:______很简单;______不简单。应该说这道题出得很好。

2、话题用语中性独词 材料作文改良换装

2006年的话题作文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那就是所作话题往往是不带道德意识或者情感倾向的词语,给学生发挥的空间非常大,很少有像“美好的心灵”、“诚信”、“成长的快乐”这些以往经常出现有违心作文嫌疑或者立意指向非常明确的题目。看看以下一些题目就可略见一斑:宿迁的“细节”、潍坊的“表达”、烟台的“变化”、厦门的“歌”、乐山的“心境”、海南的“交流”、德州的“行动”、徐州的“心”、淄博的“节日”、江西的“亮点”、内江的“责任”等等,大部分都是中性词语。

2006年话题作文还有一个特点则是作为话题的词语前后很少有修饰限制,前几年为了对话题作文有所约束,比较多地出现了在话题前加修饰语或者干脆是一个句子。在笔者统计的37个话题中只有连云港(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扬州(忽略,有时是重要的)、黄岗(走自己的路)、泰州(享受过程)四个,除了徐州是一个字“心”,而剩下的32个全是两个字的词语,这种不谋而合的现象我想绝不是一巧合,而只能说明了命题者更加坚定尽量减少束缚、为学生提供更加自由表达空间的决心。

2006年的材料作文和往年相比在数量上基本持平。但是现在的材料作文与盛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材料作文在命题形式、写作要求和写法上都已经大相径庭了,绝不再是过去那“引-议-联-结”这样的简单和模式化了,现在的材料作文蕴涵的信息量很大,学生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解读,而题目也只做“请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为话题”或者“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这也就是告诉考生,材料更多是用来寄托和蕴涵写作话题,更何况在要求中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的字眼,这一切都表明实际上它和话题作文已经非常接近了。就束缚性而言,它比过去的材料作文已经大大减少了,而学生的写作空间却大多了。当然,它之所以以材料作文形式出现而没有完全消失,说明和话题作文还是有区别的,也就是你不能像话题作文那样只要靠上边就可以了,你的自由空间还是要在材料表达意图(即多角度解读出的材料主旨)下进行选择,选择范围远没有话题作文大,说它改良换装只是相对过去而言的。

3、带“我”题目陡然增多 贴近生活注重体悟

如果说尽量用独词作话题是为学生着想,尊重学生个性体验还比较隐晦的话,那么另外一个现象就非常的直露了,那就是在题目中就明明白白地带着一个“我”字,如邵阳卷“请你相信我”、上海卷“我的名字叫______”、海南卷“我能行”“让我来帮助你”、黄岗卷“我眼中的______ ”、厦门卷“那一次,我尝到了______”、乐山卷“我最爱这里的风景”、成都卷“______习惯让我______ ”、滨州卷“______,我的最爱”、青岛卷“______启示了我”、临沂非课改卷“我______,因为我______”、重庆卷“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甘肃卷“我爱______”、河南省卷“我样成了一个好习惯”等等。这样大面积地出现了“我”,无非就是往学生实际生活靠,像重庆卷“______改变了我的生活”,学生一看到题目,马上就调动起许许多多的生活体验,手机,互联网、游戏、电视、短信、超女、偶像,我想学生根本不需要有任何去编写的理由就可以找到很有感受的题材,这样也就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检测并没有因题目的接近学生生活而打折扣。这说明了让学生有话说,有东西可写已经成了命题者的共识。

除了命题更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体验,鼓励学生表露真情外,2006年的很多考题其实也在检测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辨,如济南卷的“分享”、自贡卷的“价值”、滨江卷的“芳香”、黄岗卷的“自己的路”、荆门卷的“机遇”、陕西非课改区的“正视______”、河北实验区的“财富”等等无不说明了我们不但要会去再现生活,更要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解读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

4、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导语提示蔚然成风

早在2004年的时候,我就提出“亚话题作文”这一概念,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半命题作文,大都像话题作文一样,前面都会有一段导引思维的材料,而且有的描述几乎与话题作文无二,目的还是为了降低难度,因为有了这样一大段的启发思维的导语,对于迟迟难以下笔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为他提供了很多现成的选择。话题作文自不待说,在37份卷子中只有扬州一份卷子就一个题目“忽略,有时是重要的”而没有提示语,其他36份前面要么是一个很能启发人的故事,要么是一段精美的散文或者诗歌,给学生启发的同时也给了学生以信心。

不要说话题作文,就是命题和半命题作文里也有60%以上的题目在前面配上了导引材料。像温州课改区“把心儿打开”这个题前面就有这样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不要尘封你的心灵/青春的世界里/没有忧郁;不要学着冷漠/忘了给别人/给自己/一声笑语;不要蜷缩在书堆里/外面是花香鸟语/阳光属于你;青春如此可贵/需要你/欣赏、创造、亮出自己;生活如此美好/师恩、亲情、真诚的友谊/萦绕着你;世界如此辽阔/等着你/远足、寻访、探索奥秘;快打开/把心儿打开;去收获;一份惊喜/一份感动/一种人生的美丽。没有开笔之前,就有这么一份美丽的文字熏香,实在是一种享受,更何况又为你降低了难度。像淮安、绍兴、宜昌、金华、自贡、海南、厦门、襄樊等省市的命题和半命题作文前面都是这样来设置的。

5、命题理念正在趋同 热点焦点少有出现

从2006年的作文命题形式来看,大部分题目都是集中在话题、命题和半命题之中,说明了大家的命题理念已经逐渐趋同:考察一个学生的感悟和表达能力无须用奇招怪术,也无须经过繁缛的环节来评判,文章放在这里。白纸黑字,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一看了然,区分度同样明摆着。所以今年像以前的漫画作文、一大一小等命题形式已经绝迹。而对于社会上一些热点的问题和去年一样也只是偶尔出现在个别地方,2006年提的最多肯定是“八荣八耻”,只有四川资阳以话题“荣誉”和四川省卷的话题“节俭”与此有关。大部分的题目都只要从平平常常的生活中取材就可以了,没有和热点有直接关联。

三、2006年中考命题给作文教学带来的思考和2007年的命题走向

综合2006年的中考作文命题特点,我们可以想见,2007年的作文命题在命题形式和内容上注入更多的人文色彩和理性色彩,在命题的格局上将会稳中有变。

1、命题形式 话题作文依然会与标题作文呈两足鼎立之势,包含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标题型作文有可能首次超过话题作文,话题作文作为单独的命题形式会继续减少。而材料作文将与往年持平,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保持在10%左右的比例。但是从近几年的命题趋势来看,2007年的选题作文的分量会继续提高,可能会突破30%的比例。总结起来就是三句话:两类作文齐头并进,选题作文高歌猛进,材料作文鲜有波澜。

2、命题内容会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张扬自己的个性。内容会集中指向自我成长、素质与情感、社会与生活、想象与思辨等四大板块内容。特别要重视的是,由于新课标反复强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表达自我的感受和鲜明个性的张扬将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在2006年已经出现大量以自我为命题核心的作文的基础上,2007年这一类题目将会是重点命题板块。

3、命题要求首先要说明的是,文章的区分度并不是依靠难度来区分的,甚至可以说题目本身的难易并不非常地影响阅卷老师对文章的区分,这也是现在命题的要求越来越少,而题目前提示性材料和导语却越来越多的原因。一方面提示性的文字增多,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减少审题环节的时间,从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构思和语言上,从而写出能充分展示自己写作水平的文章;另一方面框限性的文字减少,少设或不设审题障碍,离题的概率会大大地降低,同样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写作,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这与新课标“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的精神是相符合的。

针对2006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的命题概况和对2007年命题走势的预测,我们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话题作文单独命题的概率减少,所以平时的作文教学要从“话题作文集中训练营”中走出来,多练一练别的作文形式,掌握了其他作文题型的写法,那么即使所在省市单一题目并非是话题作文的话,你也不会手忙脚乱了。

2、选题作文的大量出现,一方面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多选择,但同时也会让有些学生面对2个甚至3个题目的时候无从下手,在犹豫彷徨中,浪费了宝贵的有限时间,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平时要强化多题训练,训练时强调以下几个原则:选熟不选生,选易不选难;果断下手,不重起锅灶。

3、针对现在作文命题更贴近学生生活这一现实,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更多地贯彻作文回归生活、作文来自生活这一理念,生活是作文的本原,如果对生活是熟视无睹,漠视没有激情的话,一是你肯定不能很好地再现生活,没有平时的观察积累是很难写出生动具体的文章来;二是你对生活没有更多的关注的话,你肯定很少去思考它,那么你的思辨能力是架空的,也许是不合事理的,更谈不上深刻。从立意角度而言你就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其次也写不出厚实的立体的文章。作文教学的积累不单单是去背一些名句、记一些精美的词语,这固然需要,但是只有真正地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因为这个过程其实也是积累的过程,如果把这两个积累有机综合,那么文章就上档次了。

上一篇:我手塑我心 下一篇:中国古代帅哥排行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