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县万亩灌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31 10:56:17

太康县万亩灌区管理现状调查报告

一、太康县万亩以上灌区现状

太康县位于东南部,现有万亩以上灌区11处,其中涡河下游所控万亩灌区7处,马厂灌区 4处,涉及灌溉面积15314.32万平方米。太康县11处万亩灌区运行时间最长的涡河灌区已达50年,最短的李贯河灌区也达到38年。

二、目前万亩以上灌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效益低下

太康县11处万亩灌区,已经运行30~50年,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灌区渠系不配套,水的利用系数低,现有的渠系建筑物80%以上属年久失修,工程质量严重受损、带病运行、超期服役,致使引水能力下降,灌溉效益税减。

2.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权限不明

太康县大部分地表水工程没有严格按行业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特别是魏湾水库所控灌区大部分为人民政府管理,争水、抢水、浪费水现象非常普遍,十分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

3.水管单位性质不明,定位不准,机制不活

地表水灌溉工程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既有财政拨款,又有经营性收入,性质不明,内部政企不分,管理体制不规范,责任主体不明晰,既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和养护质量,又不利于水管单位经济效益的提高。

4.工程运行费和养护费没有保障,工程维护运行、管理费在成本中所占比例不合理

太康县万亩以上灌区,既承担着有防洪、排涝等公益行任务,又承担着为农业供水的经营。对这种公益性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的投入比例没有相对的制度的保障;在经营性工程上,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水费收取率过低。

5.灌区管理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间缺少沟通,水费征收难

农民管水、用水的意识不高,大水浸灌、跑、冒、漏现象十分突出,农民的节水意识较差,水管单位没有很好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明确作用,水费拖欠现象比较普遍。

6.灌区投资来源单一,收费保障措施不力

多年来,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灌区投资主要靠国家,工程建成后,国家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大部分工程靠内耗来完成供水任务,没有很好利用现有政策搞多元化投资,充分利用剩余资金参与灌区的运行管理和维护。

三、太康县万亩以上灌区改进完善对策

1.实施魏湾水库及所控灌区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灌区工程效益

将魏湾水库及所控灌区合并,成立太康县魏湾水库灌区管理局,实现水库控制范围内的行业管理。

(1)库区合并,可以充分发挥行业管理优势,实现水资源的统一配置,形成供水,管水,用水一条龙服务。(2)库区合并,有别于统一征收水费,使水费达到“以水养水”的目的。(3)库区合并,可以理顺供需关系,真正实现“节约用水,计划用水,超用加价,用水先缴费,按方收费”的管理模式。(4)库区合并,可以理顺现行管理体制,明确水管单位性质,实现事企公开,管养分离。(5)库区合并,可以有效利用国家投资,加强骨干工程的配套和水毁工程的恢复。

2.明确万亩以上自流灌区管理主体

万亩以上自流灌区的骨干工程,均为国家投资和利用农民积累工兴建,经过多年运营,各城郊乡政府应无条件让出灌区经营权和管理权,统一划归水利部门管理,并将灌区骨干工程按国有资产管理。

3.适当提高水价,使水价与供水成本相适应

建议根据《周口市太康县水利工程供(排)水价格管理办法》,有物价、财政、水利等部门组成,对灌区供水费进行重新核定,适当提高水价,利用水价这一经济杠杆调节用水户,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达到节水扩浇的目的。

4.充分利用国家对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资金投入力度加大这一契机,争取国家投资,重点解决整个灌区渠系建筑物老化失修现状,防止灌溉效益进一步下滑,恢复整个灌区原有效益。?笏

上一篇:农民合作社财务管理现状及建议 下一篇:太康县农村土地承包有关问题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