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编制的理论构想

时间:2022-07-31 10:49:22

关于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编制的理论构想

延边大学师范分院

【摘要】教职业认同状况是个体从事教师职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文章主要阐述了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编制的理论基础,并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提出了问卷编制的理论框架及初步构想,为设计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问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理论构想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立项批准号:ZD152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当前关于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多集中于在岗教师,而对教师队伍的后备队――师范生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对朝鲜族师范生的研究尚属空白。目前,五年制朝鲜族师范教育承担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小学及幼儿教师培养的重要任务。因此,研究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状况,不仅对认识其职业认同现状和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而且能为促进朝鲜族教师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一、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编制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角色学习理论

社会角色学习理论认为个体角色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它要遵循角色学习的社会心理机制和角色学习的过程。师范生作为教师职业的预备角色,首先要明确教师职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明确教师角色是社会对担任一定教师职位的人的期望。事实上,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形成的过程,就是对教师角色学习的过程。师范院校通过相应的专业课程设置,对师范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师范生在职前师范教育阶段尽量去完成教师角色的学习过程,以便今后能顺利进入教师工作岗位。角色理论涉及众多相关的内容,诸如角色认知、角色规范、角色职责等。由此可见,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就是对教师角色的学习过程,包括职业认知、职业规范、职业职责等一系列的学习过程。

(二)霍兰德职业适应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兰德先生于1959年提出的。霍兰德认为:“大多数人的人格可以分为现实人、智慧人、艺术人、社会人、事业人和常规人六种类型,相应的职业也分为实际型、调研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各种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有着很紧密的联系,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因此,从职业角度来分析,相应的职业兴趣匹配相应的职业类型,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该理论十分重视人格类型、职业兴趣和职业类型的匹配以及相互适应契合,强调其相互适应后所产生的积极效应。

(三)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于1971年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其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模仿,青年主要的学习方式便是模仿,他们通过对榜样的仿效,习得了新的行为。该理论重视观察和模仿在个体行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个体某种新的行为的形成离不开观察者观察学习的内在过程。由此可见,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也同样离不开一定的观察和模仿。这就需要考虑到一线幼儿园及小学教师的行为会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教育见习及教育实习的途径来实现的。

二、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成套问卷的框架构想

根据以上理论基础,借鉴薄艳玲(2009)有关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相关研究,将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定义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知、情感、意志、期望、价值观及职业行为倾向的综合。这是从静态上考察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水平。而动态的教师职业认同则强调师范生在专业学习阶段思想上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内化教师职业社会期望,行为上对教师角色同化的过程。因此,结合本研究的出发点及目的,构建如下框架:

三、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问卷的初步构想

(一)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问卷

1.师范生教师职业认知维度

“职业认知是指劳动者获取、储存和使用职业知识的个性心理准备状态和进行职业价值判断的认知过程。”在本问卷中,职业认知维度包括对教师职业责任和义务的正确认知,对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认知,对自身素质是否适合从事教师职业的认知以及对自身角色是否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认知四个指标。

2.师范生教师职业情感维度

所谓教师职业情感是指“师范生、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在本问卷中,职业情感维度包括对师范生角色产生的自豪感,对当前师范生学习生活感到快乐的满意感,对将来成为一名教师的快乐感以及对教师职业本身的深厚情感四个指标。

3.师范生教师职业意志维度

师范生教师职业意志是指师范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具备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在艰苦环境中执着于教育事业的勇气。在本问卷中,职业意志维度包括毕业是否愿意成为教师,目前是否为成为一名教师而克服困难努力学习,今后即使有转行的机会也要坚持从事教师职业以及在教师岗位上从事教育教学的意志四个指标。

4.师范生教师职业期望维度

教师职业期望是指师范生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期望和要求。师范生教师职业期望是影响其职业选择中的关键因素,是其职业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在本问卷中,职业期望维度包括对将来教师角色的期望,对职业薪酬的期望,对将来有能力从事教师职业的期望以及对将来教师职业生活的期望四个指标。

5.师范生教师职业价值观维度

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综合看法。在本问卷中,职业价值观维度包括对目前师范生活意义的看法,对教师职业价值的看法,对教师在社会各类职业中地位的看法以及对教师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看法四个指标。

6.师范生教师职业行为倾向维度

师范生教师职业行为倾向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与中学教师、大学教授进行交流,提升自己对教师职业的适应,做到不仅从思想上认同教师职业而且在行动上同化教师的社会期望。在本问卷中,职业行为倾向维度包括师范生为教师角色努力学习的行为倾向,师范生努力练习教师基本功的行为倾向,师范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行为倾向和师范生热衷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行为倾向四个指标。

(二)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问卷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含个性特征和入学动机两个指标。个体特征主要指师范生在先天遗传素质的作用下,在后天环境的教育下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性格特质。按照霍兰德的职业匹配理论,人格特质与兴趣是影响个体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入学动机主要指师范生在选择专业前的入学动力及原因。能够自愿选择师范专业的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会有更好的表现。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包含经济支持和心理支持两个指标。在本问卷中,经济支持主要指家庭经济收入程度及家庭在社会群体中的经济地位。这是师范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及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基本保证。心理支持主要指家庭成员(主要是父亲和母亲)对师范生在心理上的支持。心理上的支持能够激发师范生的学习行为,并有助于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

3.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包含课程设置和教育实习两个指标。在本问卷中,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是师范生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来源,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培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育实习,即师范生的见习、实习阶段不仅是师范生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的过程,也是由师范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化的必要阶段,并通过观察和模仿,进一步习得教师职业的规范和行为。

另外,在问卷编制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五年制朝鲜族师范生的实际状况,在语言的设计上要注意简洁易懂,项目涵盖全面等问题,以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参考文献】

[1]薄艳玲.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2]薄艳玲.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9,9(03):51-54.

[3]曾丽红.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D].重庆:西南大学,2010.

[4]王传利,薄艳玲,吴晓.关于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与特征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1(11):62-65.

上一篇:“语言学概论”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的语言资料 下一篇:果蔗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