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探析

时间:2022-07-31 07:29:0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探析

[摘要]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要直面和正视高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够强、不够硬的问题,着实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研究上下工夫,在校内构建和建设一个平台——具有“泡菜坛子”效能的校园文化;在校外打造和充实一个舞台——具有“淬火加钢”功效的社会大课堂;利用互联网打通和贯通一个展台——具有“空中教室”作用的网络学校,进而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策略

[作者简介]胡蓉(1975- ),女,宁夏固原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佛山 528333)

[基金项目]本文系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高职大德育体系研究之子课题——高职大德育保障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8—JY01,项目主持人:董同彬)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051-02

根据教育部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的滚动调查,当前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认同,价值观积极向上,学生思想主流总体上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但是,调查也反映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就要直面和正视高校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够强、不够硬的问题,着实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策略研究上下工夫,从而在实践教育中引导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

一、构建和建设具有“泡菜坛子”效能的校园文化

当代著名教育家涂又光教授提出一个有趣的“泡菜”理论:无论坛子中泡的是白菜还是萝卜,最后的味道都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涂先生的“泡菜坛子说”告诉我们,大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决定着教育的成效和学生的素质。因此,要把大学的育人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成效来,就要把调制好“泡菜水”这个校园文化工作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让莘莘学子浸润在“泡菜水”中思考自我、感悟人生、成长成才。

(一)以物质文化为依托建好“泡菜坛子”

校园物质文化既是校园具体文化活动的物质性载体,也是构建校园文化这个“泡菜水”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校园内的各种建筑物、教学科研设备等。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整个校园环境的设计与建设集自然环境与人文精神于一体:集虚怀若谷与开拓进取精神为一体的学校大门、融传统思想与现代技术为一炉的“智慧门”、传递“逝者如斯夫”的时间感与历史感的“日景”、体现万物曲折式发展、螺旋形上升的永恒规律的“科技迷宫”、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鹅居、领悟“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的荷花池、励志而思智的智园等景观建筑无不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陶冶学子情操,净化学子心灵,塑造完美人格品质。

(二)以精神文化为指引建好“泡菜主料”

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各种传统、校训、理想信念、校风、教风、学风等反映学校本质特征、精神风貌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并信守的精神品格、理想价值、道德风气等意识形态,是一所高校品质、个性、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决定“泡菜水”味道的“主料”,它影响着学校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形成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基础,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文精神以及学术自由的氛围、不断创新的信念等内在的精神文化。

(三)以制度文化为保障的“泡菜味道”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标准、行为规范等,是实现人才培养工作良性循环的保证,是确保“泡菜味道”的基础。高校通过有效途径执行和落实,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建立行为规范。为使规章制度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学校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使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并支持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正确导向。学生人手一册《学生管理制度汇编》,力争让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规矩”了然于胸,养成自觉规范自己行为的习惯。三是严格执行落实,务求取得实效。学校各种评比、考核及助学贷款都严格照章办事。四是建立督查制度,促成良好习惯。检查制度在学生教育管理中有提醒、督促、规范等辅助作用。

(四)以活动文化为载体建好“泡菜辅料”

活动文化是校园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体现。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拓展学生素质、弘扬学生个性的重要场所。高校应开展各种主题演讲、辩论赛,辅之以公益劳动、社会调查等各种社会实践,使莘莘学子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自我教育中锤炼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下企业参观考察及寒暑假“三下乡”等活动,让学子感受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举办文化素质大讲堂以及高雅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让学子提升思想境界,感受高雅文化;同时引导学子积极参与义工活动并创新学生社团活动等,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和实效性。

二、构建和建设具有“淬火加钢”功效的社会实践大课堂

据调查,80%以上的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表示认同,52%的大学生认为,参与社会实践之后,社会的轮廓更加清晰;有36%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与想象中的是有差距的;认为社会与预想中完全一致的只有12%。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①构建和建设具有“淬火加钢”的社会实践大课堂,在各项实践活动的影响中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以课余生活体验为主体构建社会实践大课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传授学生思想品德等方面知识之后经过实践的检验使之在螺旋式上升的基础上转化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因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的课堂教育主要任务是理论讲解和剖析,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具有先天性的不足和局限。要实现理论与实际有效对接,除了实训、下企业顶岗实习、兼职等之外,大力开展以课余生活体验为主体的“第二课堂”是比较好的选择。生活世界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源泉。学子们带着学到的知识、带着学习中的困惑走进乡镇农村,走入社区小区,在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主动探究中验证理论,在获取知识中收获成长,在形成技能中增长才干。

(二)以假期走进困难同学家庭为补充构建社会实践大课堂

当下,大学校园里以贫富划分交往群体、贫富差距挫伤贫困生自尊心等日益突出。因此,各学校在加强对学生特别是经济条件好的学生进行艰苦朴素方面的教育之外,切实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在帮助他们度过生活和思想上的难关。走入他们贫困的家庭在了解贫困背后故事的基础上架起沟通的桥梁,重铸同学之情对大学生来讲是一件彼此受益的事情。要做好此项工作,就要在摸底的基础上选择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或心理困难的农村学生家庭,着实开展进基层、进农村、进同学家庭,与同学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进三同”活动。深入同学家庭,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同学的思想状况、家庭环境、发展需要。同时,要把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同学实际困难相结合。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为其送去慰问品、慰问金等,并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同学家庭增产增收献计献策;对于学习困难的同学,与家长一同为其制定合理的学业规划,帮助同学重新恢复学习信心;对于心理困难的同学,通过家长了解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家长一同疏导同学心理问题。

(三)以假期“三下乡”和支教等活动为两翼构建社会大实践课堂

大学生“三下乡”“四进社区”和支教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化发展,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的回信中指出:“经过支教扶贫实践,你们丰富了阅历、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我为你们的进步感到由衷的欣慰……”而年轻学子在执教中实践则明显感悟到“以社会实践为课堂,以人民群众为导师,确实是我们年轻人健康成长的最大力量源泉”。为此,要按照“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开展群众急需、学生可为的实践服务活动,增强实践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同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以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增强责任感为目的,组建以校内教师组或校内外专家联合组等集体合作形式的指导团队,成为学生实践过程中的智囊团,同时,也借此活动提高和强化师生、生生、师群等关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构建和建设具有“空中教室”作用的网络学校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其中,大专以上的学生上网人数占有相当比例。随着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如何在虚拟的世界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网络社会文化纵深发展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新课题。构建和建设具有“空中教室”作用的网络学校,不仅能引导莘莘学子科学、规范地使用网络,而且对在虚拟世界的交流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有裨益。

(一)建立特色鲜明的红色网站,抢占制高点,占领主渠道

网络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文化宣传阵地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红色网站,就能在坚持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上抢占制高点,在积极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上占领主渠道。一是建立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主题网站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宣传党的理论、方针、政策等。同时针对国内外一些重大的时政问题,要迅速、旗帜鲜明地转发,同时就此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成为网络空间中倡导主流意识形态的中坚平台。二是建立既有共同特征又显本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专题网站。我院思想政治部不仅拥有自己的网站,同时每门课程包括相关课件、讲义、案例、在线测试、教学录像等栏目的网络课程。而与之连接的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网不仅有新闻聚焦、政策解读、国际视窗等,还有多媒体课堂、教学动态、专题链接和备课会等相关内容,实现了课程教学的多样化和答疑解惑从课内到课外、从课堂到网络的延伸,在增强课程教学多样化的同时增加课程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有效地拓宽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三是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特色网站。“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思想、贴近学生需求”是建立特色网站的前提和基础,通过特色网站在虚拟的世界里倾听学生心声。这样,思想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最终成为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二)组建主动作为的网上“环保”队伍,净化网络空间,健康网络文化

培养一支既懂政工业务,又懂网络技术、网络文化的宣传队伍,是构建和建设具有“空中教室”作用网络学校的人才保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认真研究互联网互动交流的特点,善于利用微博、QQ群、飞信群、BBS、贴吧、说吧、论坛等网络信息平台,在有效导帖、适时跟帖、果断结帖中与学生一起讨论热点问题,在坦诚面对、循循善诱中及时交流彼此看法、时时进行思想交锋、事事进行感情沟通,确保莘莘学子健康成长。

(三)建立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规范网络管理,提升网络道德

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管理权责制度、安全保护机制、网络监管机制等,是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牵头,成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工作领导小组,对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立体平台工作所需的设备、经费、人员编制给与切实的保障,配备专职技术人员。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明确的管理规章,规范网上秩序,严肃网络纪律。同时,加大网络监控力度,清除网上思想垃圾,规范网上行为,使网络延伸到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做到哪里。还可以在校园网内使用“用户实名注册管理”,有效制止复制有害信息,促进校园网的健康发展,尽量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生活空间。从而营造一个网上自律和他律有机结合的上网环境,不断满足师生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注释]

①(英)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12.

[参考文献]

[1]胡蓉.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刍议[J].教育探索,2011(11).

[2]屈善孝.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教育功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

[3]文丰安.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探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

上一篇:民办高校吸引力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