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迷失及主体定位思索

时间:2022-07-31 06:08:36

自我迷失及主体定位思索

2011年,在中国加入《世界版权公约》18年后,在马尔克斯访问中国并留下“死后150年都不授权中国出版我的作品,尤其是《百年孤独》”的言论的20年后,正式引进版的《百年孤独》终于出版。马尔克斯打破了当年的“誓言”,看了30年盗版的中国人终于看到正版的《百年孤独》。《百年孤独》的正版授权在中国文学界上可以算得上是一件大事,毕竟一部《百年孤独》影响了中国的一代作家,甚至是一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与之正式出版相伴随的必然是中国读者对这一作品的重读和思考。笔者将结合在当今全球化经济文化大背景下产生的后现代文化理论,从时空轮回中主体的零散、女性观念中主体的凸显、魔幻现实中主体的反思、情感价值中主体的定位等四个方面着手对《百年孤独》此进行深入的剖析,以发掘出这一经典巨著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一、时空轮回中主体的零散

《百年孤独》以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物为线索,展示了这一家族及马贡多的兴衰。这条线索不是单一向前的,而是一个长达一百年的时间大圆环。根据美国文艺理论家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在后现代主义的‘耗尽’中,人体验的不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与自我,而是一个变了形的外部世界和一个梦游者的幻觉性‘非我’,人没有了身份,没有了自己的存在,只是一个已经非中心化了的主体。”这一观点在《百年孤独》轮回的时间观念中得到很好的诠释。非我和真我在时空中不断交替,不断生发延展。时空轮换,几十年光景层叠,主体零散成各个分支,出现在每位读者的视野中。在霍•阿•布恩蒂亚第一代、乌苏娜霍•阿•布恩蒂亚之妻第一代、霍•阿卡蒂奥霍•阿•布恩蒂亚之长子第二代等等这样一代一代的交替中,时光不断闪回和重复,主体的零散性得以彰显。与此同时,这一特性在一个家族有机统一的整体内又显得理所应当,顺其自然。

二、女性观念中主体的凸显

在《百年孤独》中,马尔克斯几乎将人类所有的美与智慧都赋予了雷梅苔丝这样的女子,而几乎所有的男子都狂热昏聩,肮脏固执,这无疑会让我们联想起来我国四大名著之首的《红楼梦》。曹公用它独有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个丰富多彩的女儿形象,大观园也俨然成了一个女儿国。“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这句在《红楼梦》中直接涉及男女评比的句子,也再次点破了《百年孤独》和《红楼梦》这两部巨著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处——提升和凸显的女性地位。如果说《红楼梦》中女性是玲珑剔透的,那么《百年孤独》中乌苏娜的形象则是怪异和坚决的,她被赋予了无限的解读空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女性主义这一新的历史浪潮的角度出发来看待《百年孤独》,其对女性思潮的张扬和对女性的关注是前所未有的,开创了用女性来代表民族命运的先河。

三、魔幻现实中主体的反思

《百年孤独》的一大特色就是其写作手法的不常规,时空的虚幻和现实的结合让我们有一种置身于魔境中的感觉。但是通过对作品的深入分析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拨开那层层遮挡的迷雾,现实中的主体反思性越发明显的出现在我们D的视野中。《百年孤独》是深刻的,深刻到精神,深刻到骨髓,甚至深刻到每一个人物形象中。作品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要求读者思考造成马贡多百年孤独的原因,从而去寻找摆脱命运捉弄的正确途径。他把读者引入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交错的生活之中,不仅让你感受许多血淋淋的现实和荒诞不经的传说,也让你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惊的情感。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深刻得让你觉得害怕,主体的反思上升到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反思意义上来。不得不说《百年孤独》是成功的,其“孤独”效应是发人深省的。

四、情感价值中主体的定位

一直以来,《百年孤独》中那种独特的看似凝重其实轻盈的主题让人咀嚼不尽,却又难以道白。文学的魅力在于语言表达的穿透力,在于语言能像雨果说的那样,深情地撩触读者心灵的褶皱。《百年孤独》撩拨了多少代人心灵上的认同感,撩拨了多少敏感的神经。其情感上对于主体定位的共鸣就在于用深重的灾难来刻画相对单线条的主体发展,以获得马尔克斯所强调的“深切的同情”。马尔克斯所要表达的并不是杀戮、血腥甚至是恐怖的意向,而是一种轻描淡写的“回忆”主题。而这个主题是属于全人类的,是属于每个人的独家记忆。主体定位的确立给了这部作品丰富的创作空间,也给了这部作品无法复制的时间和空间概念,让它一直闪烁至今。

1982年,马尔克斯走上了的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并因此而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评论界称赞他的《百年孤独》为“20世纪用西班牙文写作的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人们仿佛是从《百年孤独》开始重新发现拉丁美洲的,因为在这里,文学在魔幻的墨镜之后隐藏着一位拉美作家注视本土的忠实的眼睛。马尔克斯用它这双眼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用它独特的写作风格来完成现实意义上民族心灵和精神的救赎之旅。也许就像是莫言所说“《百年孤独》这部标志着拉美文学高峰的巨著,具有惊世骇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他在用一颗悲怆的心灵,去寻找拉美迷失的温暖的精神家园。”

上一篇:园林景观中石景设计创新思索 下一篇:生态设计在景观设计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