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7-31 04:59:34

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问题和对策

摘 要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幼儿园已开始意识到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家长既是教师的合作伙伴,同时又是幼儿园课程组织、实施及评价的重要参与者。但是目前家长对课程的理解不全面,参与幼儿园课程的积极性不够,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需要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努力,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实效性。

关键词 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 家长参与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1 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必要性

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提供经验的过程,是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全部内容和经验。家长只有参与到幼儿园课程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刻地了解幼儿园的教育,了解幼儿的教育需要,了解什么是家长的主体作用,没有真正进入幼儿园课程的家长是很难真正感受他自己的特殊价值。

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参与,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长工作”,也不是一方为主的“配合”,而是双方的平等互动,形成一致的教育合力。一方面可以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也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需要提供多种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幼儿园则可以为家长提供各种有关教育的资讯与服务,并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社区的参与价值,为有效提升幼儿教育质量贡献力量。

2 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家长对课程的理解不全面

当前的幼儿家长普遍处于70 年代中后期或80 年代初期的出生阶段的家长, 他们的受教育水平比起过去大大提升, 但是在他们的头脑中仍然是传统的教育观、课程观在影响着他们,认为幼儿园课程就是上课,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的具体的知识技能,因此将认字、算术、英语及一些绘画、舞蹈才艺视为幼儿园课程。

2.2 家长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不够

目前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课程建设是老师的事情,大都只关心幼儿在园的生活情况,关注幼儿在园学习的具体知识技能,配合完成教师安排的要求和任务。而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课程建设的一分子,缺乏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对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参与只是停留在旁观者的表浅层次,不能对幼儿园课程实施做出客观的评价,更不能对课程的革新提出自身的想法和建议。

2.3 家长在课程参与中处于被动地位

通过调查发现,家长大部分都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了解幼儿园课程:家园栏公布的每月、每周的课程教学计划;班级网络平台的家园互动信息;幼儿回家讲述的在园的一日活动。而大部分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开展的过程中,也只是把家长放在一个次要的位置上,认为家长只需配合相关教学工作。家长和教师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平等互动关系,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地位和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4 家长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体现为:一是信息的提供者,向教师提供孩子发生在家中各方面的情况,为教师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依据;二是任务的督促者,督促幼儿完成教师交代的作业或活动要求;三是幼儿园课程材料的提供者,为幼儿准备好教师教学所需的材料;四是幼儿园活动的参与者,家长受邀参与幼儿园的开放日、节庆活动等。可以看出,家长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和评价者的重要角色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家园共育的活动形式一般仍处在了解情况、简单沟通等较低的层次上,很少涉及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决策和评价工作。

3 促进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建议

3.1 引导家长科学深入地认识幼儿园课程

大部分家长的眼中正规的教学活动才是课程,针对这一点,有必要把家长请进幼儿园课程中,利用家长开放日,通过介绍与观摩相结合的方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是渗透在一日生活中。让家长在真真切切的情境中感受自己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皆是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网上论坛等更多的途径让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幼儿园课程需要他们积极参与。此外,可以通过物质环境的创设来体现幼儿园课程,让家长在动态的环境创设中去了解课程的进展,也可以通过活动照片、幼儿作品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课程的途径多元化。

3.2 发挥家长资源的优势,散播课程理念

有的家长是非常支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对于这一类家长应该多鼓励表扬,让家长感悟到自己的行为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与意义,鼓励他们充当课程宣传员的角色,向其他家长进行课程理念的宣传。另外,为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如在家园论坛上引导家长围绕幼儿园的教学、游戏课程展开讨论,同时教师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课程理念。

3.3 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支持服务,提高家长参与的实效性

家长对课程的参与处于表浅水平、 积极性不高。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家长方面存在着一些障碍和困难,比如自身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自信;由于工作与家庭状况的困扰而无暇顾及等。因此,使家长能够真正深入地参与课程,幼儿园应为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 如办好家长学校, 帮助家长获得儿童发展和教育孩子的实际知识, 提高教育能力和策略,增强教育孩子的自信心。同时鼓励家长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特长,通过运用自身的独特资源,不仅帮助其子女发展,而且也为幼儿园发展做出贡献,这有助于家长获得价值感,进一步增强自信心和参与教育的热情,同时也提升了家长参与的实效性。

3.4 实现参与形式的多样化,保证家长真正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

我国幼教实践中,家园合作的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如家长委员会、开放日、家长学校、网上互动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采用集体参与的方式, 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教育实效性不强。同时在家园共育的活动过程中,唱主角的多为教师,家长一直处于被动,没有归属感,从而使家长失去了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热情和积极性。

因此可以成立“幼儿成长助教团”,以助教的身份是把不同的家长资源请进来,利用他们的职业、兴趣、爱好、专业优势等参与幼儿园课程融合开发;鼓励家长代表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研工作的研讨中;让家长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这样,通过全方位的融合与参与,共同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晓蕊,庞丽娟,沙莉.尊重家长权利,促进家长参与――来自美国学前教育法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8.

[3]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6.

[4] 陈虹.家长参与理论与实践的探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

[5]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6.

[6] 杨凯红.浅谈如何激发家长参与课程活动的兴趣[J].学前教育研究,2006.

上一篇:商务英语谈判技能综述 下一篇:高中生物学学习中的能量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