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现实 科学发展

时间:2022-07-31 03:54:32

正视现实 科学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飙升,创下了20多年来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也将是24年来最高的一年。石油价格飙升只是一个表象。而真正原因则是能源危机全球化。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2004年,我国的能源产量虽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但能源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在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大等根本性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能源供需关系紧张也进一步暴露了我国能源工业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专家分析认为,突出表现在能源价格机制、投融资机制以及能源企业经营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等方面。

3月28日,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专门研究探讨了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并提出了我国发展能源战略的8项举措。会议指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必须实行正确的指导方针。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借鉴国际经验,走中国特色的能源发展之路。

众所周知,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重化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重工业化阶段也是能源与资源的耗费大幅增长的阶段。然而,我国的资源条件不允许我国重蹈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旧辙,而是要以较少的能源、资源耗费实现工业化,即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因此,我国的能源政策重点要从以保证国民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供给转向如何以较少的能源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可以说,《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为推动我国能源政策的完备及能源体制改革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也再一次为我国的能源战略指明了方向。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虽然对能源价格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国家对关键能源产品的价格仍实施严格的控制,调节能源供需关系较少利用价格的杠杆作用,更多地是调整能源建设项目及建设投资。由于能源项目建设周期长,其调节作用比较滞后,往往是项目建设成后能源供需关系又发生了相反的变化,能源建设项目及建设投资的调整往往成为能源供需关系失衡的原因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源供需关系的波动是经常的,为了避免能源供需关系失衡给国民经济带来较大的损失,必须要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利用能源价格引导能源的生产与消费。

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需要放松能源市场准入的限制,尤其是石油工业要放松市场准入的所有制限制。同时,对不同的投资主体要制订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生产规模标准,严格规范能源生产的技术审查。坚决禁止生产技术落后、生产规模过小的项目上马。新的能源投资项目必须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能源资源的采收率及加工效率不能低于规定的技术标准。还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等措施,确立可再生能源在国家能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利用价格、税收等手段消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市场障碍,营造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空间。另外,要积极鼓励石油替代品的研制与应用,提高利用国际石油资源的能力,扩大石油进口的多元化,增强我国能源供给的安全保障。

上一篇:新型市场营销怎么“赢” 下一篇:能源短缺阻碍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