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呕血与便血伴随症状与临床护理

时间:2022-07-31 12:55:34

谈呕血与便血伴随症状与临床护理

【摘要】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排出。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

【关键词】 呕血;便血;临床;表现;护理

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排出。便血颜色可呈鲜红、暗红或黑色,少量出血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1 伴随症状

1.1 呕血 了解伴随的症状对估计失血量及确定病因很有帮助。下列是常见的伴随症状。

1.1.1 上腹痛 中青年人,慢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与节律性,多为消化性溃疡。中老年人,慢性上腹痛,疼痛无明显规律性并有厌食及消瘦者,应警惕胃癌。

1.1.2 肝脾肿大 脾肿大,皮肤有蜘蛛痣、肝掌、腹壁静脉怒张或有腹水,实验室检查有肝功能障碍,提示肝硬化门静脉髙压。患者出现肝区疼痛、肝肿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结节,血液检查甲胎蛋白阳性者多为肝癌。

1.1.3 黄疽 黄疽、寒战、发热伴右上腹绞痛而呕血者,可能由肝胆疾病引起黄疽、发热及全身皮肤黏膜有出血倾向者,见于某些感染性疾病、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

1.1.4 皮肤黏膜出血 常与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有关。

1.1.5 其他 近期有服用非留体类抗炎药物史、大面积烧伤、颅脑手术、脑血管疾病者和严重外伤伴呕血者,应考虑急性胃黏膜病变。在剧烈呕吐后继而呕血,应注意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

1.1.6 头晕、黑矇、口渴、冷汗 提示血容量不足,早期伴随变动而发生。腹鸣、黑便或便血伴随,提示活动性出血。

1.2 便血 引起便血的疾病甚多,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必须结合其他症状全面地综合考虑。

1.2.1 腹痛 慢性反复上腹痛,且呈周期性与节律性,出血后疼痛减轻者,见于消化性溃疡。上腹绞痛或有黄疽伴便血者,应考虑肝、胆道出血。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或溃疡性结肠炎。腹痛伴便血还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膈疝等。

1.2.2 里急后重 即坠胀感。常觉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且排便后未见轻松,提示为、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癌。

1.2.3 发热 便血伴发热常见于传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或部分恶性肿瘤,如肠道淋巴瘤、白血病等。

1.2.4 全身出血倾向 便血伴皮肤黏膜出血者,可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如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1.2.5 皮肤改变 皮肤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关。皮肤与黏膜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提示便血可能由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所致。

1.2.6 腹部肿块 便血伴腹部肿块者,应考虑肠道恶性淋巴瘤、结肠癌、肠结核、肠套叠及克罗恩病等。2 临床护理

2.1 一般护理 大出血时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以免因周围循环衰竭、心排出量明显降低,下床或去厕所发生暈厥。取平卧位,抬高下肢,不宜取头低位,以防影响呼吸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防窒息或误吸。必要时吸氧。根据病情轻重、出血量多少及出血的病因进行饮食护理:大出血病人应暂禁食,如溃疡病出血则可在出血停止24小时给碱性温凉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等,因碱性食物有中和胃酸、收敛黏膜的作用,有助于止血。

2.2 病情观察

2.2.1 大出血时严密监测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和神志变化,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准确记录出人量。出血初期每15分钟观察血压1次,病情稳定后减少观察次数。在观察脉率的同时,还要注意脉搏跳动是否有力,如血压虽偏低,但脉搏跳动有力,说明循环灌注尚可;多数病人在出血发生后或休克被控制后出现发热,体温一般在38.5℃左右或更低,可持续3-5日,不须做特别处理。

2.2.2 观察再出血征象 消化道出血病人,常因原发病控制不理想和某些诱发因素的存在而再度出血。一旦出血量大、抢救不及时,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故应严密观察再出血征象,以便及早发现、及时抢救。如病人出血停止后又感腹部饱胀不适,上腹疼痛或烧灼感,肠鸣音亢进,如系溃疡病上腹疼痛失去规律性,口服制酸剂不能缓解;周围循环衰竭表现再度出现等,应想到再出血的可能,须立即通知医师,备齐抢救物品,积极进行抢救。

2.2.3 观察呕血、便血的性质和特点,分析判断出血部位,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观察原发病情况,如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人应注意观察有无并发感染、肝性脑病等。3 治疗护理

3.1 大量呕血、便血的病人,应快速补充血容量,故需建立静脉通道1-2条,或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供输液、输血和中心静脉压测量。输液、输血速度和量,应根据周围循环血容量灌注情况反映的客观指标进行调节。

3.2 应用止血药 大量呕血、便血的病人,多不是因凝血机制障碍所致,故应用止血药物辅助治疗。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止血效果和不良反应,如病人出现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闷、腹痛等,应及时通知医师以便停药。其他病灶引起的出血,可选用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等。

3.3 凡确诊为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病人,应立即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常可获得止血效果。

3.4 协助医师在纤维内镜下止血 术前向病人说明插镜的目的和如何配合检查,取得病人的同意。术前常规给镇静剂,取下假牙,插镜成功后在直视下向出血部位喷洒止血剂,如5%孟氏液或肾上腺素生理盐水。亦可通过内镜行髙频电灼或激光止血。注射硬化剂前禁食,术后8小时给冷流质饮食。注意观察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食管溃疡、狭窄、胸骨后烧灼感等。

3.5 心理治疗 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大出血病人,精神紧张是其共同特征。临床观察有不少病人,经治疗已无活动性出血,但因过度紧张而诱发再次出血,或本来出血量不多,而因精神紧张加重了出血。这是因为精神紧张可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因此,需向病人讲明出血的病因和精神紧张是导致出血加重的诱发因素,并告慰病人只要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配以宽松的心境,止血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使其认识到自身因素在止血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上一篇:双管负压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下一篇:乳腺癌切除术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