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7-31 12:21:23

鄂州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近年来,随着畜牧生产的高速发展,畜牧兽医业越来越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就当前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为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实施新一轮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防疫;问题;建议;鄂州市

中图分类号:S851.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3-0005-03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生产的高速发展,畜牧业越来越受到各级各部门重视。为了适应畜牧业的快速发展,鄂州市畜牧兽医局根据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完成了乡镇畜牧兽医站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公开考聘,将考聘的34名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列入财政预算,人、财、物归鄂州市畜牧部门管理,同时成立了21个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以“以钱养事”工作资金聘请了177名村级防疫员,改变了原有乡镇兽医服务管理体系,为鄂州市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建设现代都市畜牧业和实现“两个努力确保”工作目标做出了贡献,使得鄂州市畜牧业呈现出生产发展、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安全无疫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作为长期工作在基层畜牧兽医战线上的我们,感触颇深,对于现行动物防疫工作中一些急待妥善解决的问题。现就此进行探讨,供参考。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小”、“脏”、“乱”现象造成的养殖观念落后问题

近年来,鄂州市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仅2012年全市新增生猪“150”、蛋鸡“153”等标准化畜禽养殖栏舍341栋;新增种养结合型家庭牧场113家;新增社区畜牧产业园9个;培植部、省级及市级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6个;畜禽养殖大户发展到3398户,其中万头规模养猪场23家、存笼5 000只以上蛋鸡养殖场达到56个,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空前高涨。这些规模化养殖场的发展,与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和畜牧产业市场价格上涨是分不开的。同时,正是受到惠农政策和畜产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吸引了其他行业大、小商人跟风参与到畜牧养殖行业来,有的不作项目建设规划,也未作市场分析,盲目选址,盲目投资,“小”、“脏”、“乱”现象严重,不服政府和部门监管;有的建设一开始就不合理,管理不科学,搞家庭式养殖,不重视疫病防范,基础免疫等技术措施难以实施,随意抛弃病死畜禽和宰杀出售食用病死畜禽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根本就没有聘请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养殖方式落后,想怎么养就怎么养,导致“粪污到处流、猪死了一批丢一批”,对防疫工作不信任、不支持、不配合,谈不上群防群控、科学管理,养殖一方,污染一片。

1.2 “站”与“中心”两张皮造成的基层防疫根基不稳问题

鄂州市乡镇畜牧兽医管理体系自2005年改革以来,动物防疫工作就开始实行“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乡镇畜牧兽医站聘用的34名工作人员编制得到落实,角色也发生转变,主要从事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管理和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在乡镇成立畜牧技术服务中心后,“站”与“中心”相互配合,对动物防疫工作齐抓共管,推动了改革初期基层防疫工作的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站”与“中心”的“蜜月”也走到尽头,两张皮的问题随之呈现,防疫工作业务主体因利益分配开始就有点不明确,相互推卸责任,基层防疫根基不稳,对防疫工作造成了一些不利影响。

1.3 改革不彻底、编制人员不到位造成防疫监管弱化问题

鄂州市乡镇畜牧兽医体系改革以来,基础免疫工作的主力军是村级防疫员,而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监督工作主要由公开招考聘用的34名官方兽医人员承担,每个乡镇畜牧兽医站包括一名站长在内只配备了1~2名在编人员,工作上既是防疫监督员,又是检疫员,一年只能休息3~5 d,每天忙于检疫、防疫监督、处理各种关系,没有加班补助,也没有假期,更谈不上“年休”, 工作量大,人员少,加之春秋防疫面广、时间紧,常常是多个村同步进行免疫注射,监督员不可能做到全程监督,也不可能按时完成抽查任务,免疫监督工作难以落实到位。而村级防疫员分属乡镇畜牧服务中心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防疫监督员监管一时难以奏效。

1.4 人员老化、待遇低等原因造成的技术水平落后问题

鄂州市目前的基层防疫队伍不仅承担了畜禽疫病的预防工作,还肩负着新技术、新疫苗推广、法律宣传、疫情调查和向上级通报疫情的重任。加之目前畜禽疫病种类较多,“旧病未灭,又发新病”,病情复杂,防疫难度大,现行的防疫工作对基层防疫队伍整体素质要求较高。但由于基层兽医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艰苦、防疫任务重、防疫风险大、待遇低,年劳动报酬在10 000元左右,除去个人应缴纳的养老统筹、医疗保险等支出,远远低于当前社会其他行业收入,既留不住人才,又难以从社会上吸纳到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导致人员老化,青黄不接,且大部分村级防疫员是靠传统拜师学艺或参加部门短期培训获得的专业技能资格,这样的专业理论根基,面对养殖业方式的改变、快速发展的动物防疫技术和现代社会对动物防疫工作提出的高标准要求,一些人已显得力不从心。加大乡镇兽医技术人员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兽医综合素质,是确保畜禽防疫工作质量的前提。在改革之前,乡镇畜牧兽医站隶属市畜牧兽医局管理,每年春秋防疫开始之前,都要采取不同的方式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加强规范化技术操作等。改革后,村级防疫员由乡镇政府聘请,防疫员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位现象比较突出,有的技术培训工作由防疫监督员负责,难以较好地完成培训之重任。

1.5 冷链体系不达标造成的免疫质量低下问题

2008年以后,为确保免疫抗体保护,鄂州市以中央扩大内需防疫基层设施建设项目为标准,加强了乡镇畜牧兽医站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免疫抗体保护效果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疫苗储藏量的加大,疫苗保存难度也逐步加大。虽说有的乡镇每年购买了部分疫苗冷链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疫苗质量和防疫效果,但在现行动物防疫工作中,部分乡镇存在畜牧服务中心疫苗冷藏冷冻设施不足和村级防疫员配备保温箱不齐全的现象,村级防疫人员疫苗运输、保管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加之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使用无效苗的现象屡有发生,因而免疫效价低,免疫抗体保护率不高,免疫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免疫质量得不到保障。

针对上述发现的问题,鄂州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养殖资格条件审查、基层防疫体系建设和防疫监管上作了大量工作,多次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呼吁,取得很好的工作成效。2012年仅在治理“小”、“脏”、“乱”养殖场上,就依法严格取缔了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养殖场。但在某些方面依然需要相关部门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以尽快解决现行基层防疫队伍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

2 建议

2.1 强化宣传,进一步提高全民防疫意识

在规模化畜禽养殖高速发展的今天,可采取报纸、电视台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多途径、多方式宣传《动物防疫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以开展“市级标准化示范场”、“优秀家庭牧场”和“规范化畜禽养殖合作社”“三创”活动为抓手,积极引导和扶持群众,改变目前畜禽饲养分散、管理粗放、防疫条件差等落后饲养方式,推进标准化养殖、集约化养殖,达到畜禽养殖“四级联创”规模要求,从源头上做好动物疫病的预防和控制。使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深入人心,逐步形成依法防疫、支持防疫、配合防疫、主动防疫的局面,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防群控”,进而树立全民防疫、科学养殖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对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取缔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养殖场,建立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资格准入机制。

2.2 加快改革,尽快理顺基层防疫队伍

2005年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以来,鄂州市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站在全局的高度,创新畜牧兽医管理机制,迅速改革完善了当年的基层防疫体系改革工作,以“以钱养事”机制设立乡镇公益性兽医职能岗位,成立了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落实了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编制和待遇,公开进行了人员招聘,在一定时期解决了基层防疫存在的问题。但随着畜牧生产的发展、畜牧兽医防控延伸绩效管理及时间的推移,乡镇防疫监管不力、村级防疫员青黄不接等问题随之呈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后遗症”也随之出现。因此,加快改革,尽快理顺当前基层防疫队伍是当务之急,要以即将出台的基层农业技术服务站建设为契机,全员配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积极稳妥推进基层防疫队伍建设,尽快落实人员编制和待遇。

2.3 落实政策,提高乡镇防疫人员待遇

乡镇防疫监督员和村级防疫员长期工作在动物防疫一线,是动物防疫工作承担的主体。有必要落实国家政策提高工资待遇,提升参与动物防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在新一轮体制改革之前,妥善解决部分乡镇畜牧技术服务中心村级防疫人员编制被挤占问题,确保国家设立公益性兽医职能岗位落实到位。要把合理提高和兑现防疫员工资作为有效提高防疫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来抓,逐步提高村级防疫员的劳动报酬,将工资、养老保险金统筹考虑在内,解决其后顾之忧,使防疫工作能成为防疫员可以依托的终身职业,增强防疫员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解决村级防疫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在落实人员编制和待遇过程中,建议省、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力争全程参与,为基层技术队伍争取政策和待遇,避免出现基层防疫人员编制被挤占、待遇被克扣的现象,以稳定基层动物防疫技术队伍,使各项政策真正落实到位。

2.4 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防疫水平

在当前防疫工作高度专业化的时代,新的动物疫病不断呈现,动物疫病防控知识也需要与时俱进。因此,要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满足快速发展的畜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达到人员专业化、技能化水平,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的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2013年来,随着“专班防疫、整体推进”防疫新模式的开展,提高了防疫质量和效能,使鄂州市传统单人防疫成为历史。但在防疫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和责任大的原因,造成防疫模式参差不齐,防疫质量有高有低,有必要在春秋集中防疫之前,有计划、有步骤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必要时可与大专院校定向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和讲座,提高防疫水平。

2.5 增加冷链体系建设,夯实防疫基础

动物防疫冷链体系的建设,是动物防疫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是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保障防疫效果的必要条件。在现行工作中,要建立冷链体系长效机制,切实把动物防疫配套资金纳入当地财政预算,解决防疫所需保温盒、冷藏箱和冷冻箱的冷链体系建设问题,逐步规范基层防疫冷链体系建设,保证市级有疫苗储存和运输设备,每个防疫员有保温箱,真正做到“苗不离冰”,确保防疫质量。

上一篇:动保行业迎来三大变革 下一篇:甘肃宁县:生态畜牧项目富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