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演艺述略

时间:2022-07-30 11:39:44

中国上古演艺述略

摘 要:中国演艺史是构建中国演剧体系的基础工程。中国演剧体系是中华文明之“乐文化”的戏剧阐述。中国“乐文化”萌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初始阶段。1978年出土于河南舞阳的距今8000年前的骨笛,音列完备,是具有音律理念指导的乐器,证实了中国“乐文化”的开端。“乐”是歌、诗、乐、舞的总称,许多情况下,“乐”就是演艺,也是上古先民们摆脱蒙昧状态,踏入文明进程的标志之一。上古的“乐”,包裹在神话之中。在上古人的眼里,“乐”与神、与圣人、与祖先、与大自然(天)紧密联系在一起。远在国家机构出现之前,氏族部落已经有了管理“乐”事的官员——“典乐”,也出现了专业乐舞演员——“乐倡”。产生于史前时期的笛、琴、瑟、磬、钟等等许多乐器,是中国原生文明的产物。乐器和原生原创的中国律学、作曲法及其音乐理念形成的中国音乐学,是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一大贡献,亟待发扬光大。

关键词:音乐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演艺史;中国演剧体系;乐;太一;神话;传说历史;考古实证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乐”,在中华文明的源头,具有神圣色彩,它是原始的歌、诗、乐、舞的总称。考古学家李学勤先生说:商代甲骨卜辞有许多关于乐舞的记述。占卜祭祀,也常向天卜问乐舞的设置。①中华文明发生期的先民,认为“乐”本于宇宙万物之本源——太一,将“乐”置于与宇宙生成有关的哲学层面。只是到了西周初年,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社会秩序,将“乐”与“礼”加以制式化联动而成“礼乐”,使原本体现人性价值,与天地同和,而将社会的人还原自我、回归自然之境的“乐”,人为地降为“礼”的附庸和推行礼制的工具与包装。

汉唐以降,人们在秉持既有“礼乐”观念的同时,也相当程度地还原了“乐”的人性价值,并在将“乐”用于归真心灵、陶冶性情的同时,也强化了“乐”的欣赏和娱乐功能,甚而部分地世俗化为“游艺”。

当代的中华文明从远古走来。上古原生文明是华夏先民所创,也是中华文明之根。我们民族的精神基因在焉。其后相当于“早期世界文明轴心期”的我国西周至战国这一时间段,全面出现了有史以来中华文明第一次辉煌,许多杰出的精神文明成果,如“易”,“阴阳”、“中”、“和”、“孝”、“自强不息”等等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对于全人类的巨大贡献。所有这些成果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始于五千年之前(或更早、更久远)上古原创文明延续、积累和发展的硕果。近百年来,特别是近数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以无可置疑的实证,证明了夏商周三代文明,正是华夏上古文明延续和发展的结果。这是因为文字产生以前,人们无法记录自己的文明脚步,而时至商代,产生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早期汉字,才得以记录下其时包括上古以来的重要历史信息。当代史学界已将中国史上推至公元前约略2550年黄帝以及其后的颛顼、帝喾、尧、舜“五帝”时代,使我们能够大致解读华夏祖先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生存状态,而此前更早的“三皇”时期远古文明,目前还只能以世代相承的传说载体,包裹着人类幼年的成人童话——神话,经过漫长岁月给我们留下祖先古老而漫漶不清、却至为珍贵的足迹。由于上古先民对于自身和客观世界认识的局限,这种传说历史,具有敬天畏命的神圣性和不可知的原始宗教性的种种特征,有了人、神、圣三位一体的伏羲、神农、炎帝(三皇)和黄帝、颛顼、尧、舜、禹(五帝)为代表的上古传说历史。当剔除其中原始蛮荒条件下的先民浪漫想象以后,其中许多信息在当今考古学研究中,已有不少得到历史科学的证实和确认,考古成果印证了许多上古传说内质的真实性。而神话的妆点,使千古蛮荒绚丽多彩,呈现了上古传说史之承续和传播的特点。

涉及演艺的“乐”也一样。目前已知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乐”是古之乐舞的源头,经过约二千年的实践和创新,到周初继承夏、商二代有关成果,再加以整理和创新而成的宗周礼乐,形成了古代乐舞文化的划时代高峰。秦、汉、唐、宋以降,直至明清,甚至当代中国的民族演艺文化,穷本溯源,也是在宗周时期形成的礼乐文明基础上,流经各个历史阶段的衍化、丰富、发展而来。自觉认识中华文明之本根,对于我们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性,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特别是在当前泛西化阴影威胁第三世界,已呈没落颓势的资本主义文化帝国的精神操控者们,对非西方文明的阴谋扼杀,正在或明或暗地愈加凶险而动。有形的和无形的历史教训警示我们:保持文化清醒和自信、自尊、自立、自主尤其重要。切不可在西方文化战略面前失去自主而沦为俘虏。当年以陈序经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人,主张矫枉过正地“全盘西化”,支持最力者如胡适等国学领域代表人物,也曾偏激地认为中国古代文明是“历史垃圾”,“一切都该毁弃”。可是随着对西方文明认识的进一步加深,到了晚年,他们中许多人都转而坚持捍卫中华传统文明。(可惜他们没有见到21世纪西方的表现)因为中华文明从上古源头就孕育出“易”(包括变革、自强)、“和”、“中”等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价值观和运作机能,一样可以走向现代化(历史上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科技贡献就是明证),可以克服西方文明种种弊端,将世界引向和谐光明的未来。

文明之根,就是民族之根,生命之根。“乐”是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对于过去和未来,永远如此。上古时期万物初始,广泛用于祭祀、告天、调节阴阳、生息、谐众(“庶众允谐”)甚至军伍之“乐”,显现了华夏上古乐文化的独特文明。“乐”在先民观念中,和人的自身存在密切相关。

“中国演剧体系”是“乐”的现代体现,也是中国演艺之艺术精神和创造法则的精华积淀。中国演艺史的探索,是升华为中国演剧体系的基础工程。本课题拟分上古、先秦、秦汉魏晋、唐五代、宋元、明清六个部分。

现在,以上古之“乐”为探索的开端。

二、上古传说时代之“乐”

近百年来的考古研究证实,黄河流域古文化最早可追溯到考古学分期的旧石器时代。而传说中的黄帝,是距今近5000年的氏族联盟领袖,其时已相当于新石器时代末期。迄今为止,史学界是按司马迁《史记》以黄帝乃“人文始祖”的中国上古史开端,而以“炎黄时期”为古史传说年代上限,下限为商代中期之“盘庚迁殷”。

上一篇:香港新特首梁振英 下一篇:中国传统节日色彩传播中的国家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