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开胸怀拥抱天下英才

时间:2022-07-30 10:42:29

敞开胸怀拥抱天下英才

陈劲同志:

你好!

读了编辑部转来的信,我既欣赏你敢说真话的勇气,又特别理解你的心情和目前的忧虑。在得知市里决定大规模揽才的消息后,我和同事、朋友们也一起热议过,既有为这一决策叫好的,也有为这一决策担心的,还有的人心存顾虑:这么大的投入,究竟划不划算?你的困惑和顾虑,在目前我市一些干部中间,确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你的来信可以看出,面对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大规模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决定,你在思想上存在矛盾。你理解市委、市政府求贤若渴的急迫心情,但是,你只赞成引进企业精英和科技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不希望引进党政人才。我想,这应该是你的心里话。也许,你是担心大量引进党政人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自己的发展,甚至是饭碗吧?作为一名现任副县级领导干部,如果单从自身利益考虑,有这样的顾虑是正常的,但如果站在全市发展的大局来看,你的这些想法是错误的,如果不尽快解开这个思想疙瘩,不仅对你本人,而且可能对你的部属和周围的人都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到头来,不仅会影响全县乃至全市的大局,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你个人的发展。

要消除你目前的困惑,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脉。

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此次市委、市政府进京揽才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这次市里实施的以“诚引高端人才,建设美好重庆”为主题的“重庆市千名优秀人才引进计划”,是直辖以来我市开展的规模最大、引进人才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旨在为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这是当前全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中的一件大事,是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推动重庆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我们要从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高度,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招才引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自觉消除思想上只为个人利益盘算的“小九九”,这样才能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其次,我们要充分肯定重庆本地干部在直辖市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诚如你所言,外来和尚能念好经,本土和尚同样能念好经。直辖十年来,我市先后制定并实施了《重庆市跨世纪高层次人才培养纲要》、《重庆人才强市战略实施纲要》、《“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大力实施党政人才执政能力建设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开拓能力发展计划、专业技术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开发计划、技能人才技术革新能力提升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增收致富能力培训计划,培养了包括你本人在内的一大批本土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据市委组织部提供的材料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市共有党政人才12.6万人,专业技术人才89.5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49.6万人,技能人才196万人,农村实用人才156万人。十年来,我市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一大批高层次人才,为直辖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我们要客观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市场的竞争,其实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有实力,从其占有的人才资源就可以看出端倪。美国人口只占全世界的1/22,却拥有全世界研究生的1/2,本科生的1/3,科技人员的1/4。正是占据了人才高地,美国才得以在许多领域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在世界走向扁平化的时代,我们更应以辩证的思维理性看待人才的流动,过分强调外来人才和本地人才的界限,已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近几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等城市,为争夺人才,都使出了高招。比如,二三十年前还是一个小渔村的深圳,就是凭借得天独厚的建设特区的吸引力,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深圳特区才很快崛起。试想,如果不是“孔雀东南飞”,没有众多高层次人才的加盟,深圳速度从何谈起?我市这次引进大批人才来渝挂职,就是着眼于引智,努力营造“孔雀西南飞”的环境和氛围。

第四,我们要科学把握应对新阶段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挑战和要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时为重庆导航定向,作出了“314”总体部署。6月7日,国务院批准我市为全国唯一一个以省为单位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艰巨的使命和任务,迫切需要大批人才来承担和完成。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在全国甚至在西部地区都不占有明显的优势。据资料显示:进入全国“211工程”的大学中,成都有5所,西安有6所,而重庆只有2所。重庆拥有的两院院士,仅仅是四川的1/6,西安的1/4。仅从大学数量上看,西安有46所,成都有40所,而重庆只有35所。由此可见,重庆的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没有时间等培养好了人才再去干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实现“加快”和“率先”的目标,建设好试验区,只能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充分利用本土和外来两种人才资源,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至于你在文中说不赞成引进党政人才,我认为你在对新时期党政人才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你在信中说:“在西部的区县政府工作,关键是要有一颗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心,关键是要有踏实的工作作风,关键是要舍得干。”这话没错,但我要说,在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党政干部光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对新时期的党政干部来说,除了要“舍得干”,更要善于干,除了要善于干,更要有很高的决策力、创新力。现在流行一句话:“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党政干部的决策力、创新力就难以保证。更何况我们现在正在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确实急需这方面的党政人才。目前,我市12.6万名党政人才中,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有68474人,占54.3%,比直辖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但要建设试验区,高层次的党政人才还是非常缺乏。从市级党政机关来说,非常缺乏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财政、交通运输等领域,具有统筹城乡发展经验和能力的优秀年轻干部;从区县党政机关来说,非常缺乏具有统筹城乡发展能力和领导地方重点产业发展、重点行业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经验,熟悉服务、高技术、制造、化工等领域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因此,市委、市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这次揽才活动中,引进200名优秀党政人才,这一决定是非常及时的。

至于你在文中提到的引进的个别党政干部出现的“水土不服”现象,我认为只是属于操作层面的问题,只要我们在引进时把好关,引进后多帮助支持,就可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那么外来人才和本土人才是一种什么关系呢?我个人以为,有竞争但更多的是合作。这里,我想起了一个渔夫捕鱼的故事。挪威渔夫喜欢捕食沙丁鱼,但往往船还没靠岸,许多沙丁鱼就因缺氧死掉了。聪明的渔夫为了保证它们的鲜活,就放了一些鲶鱼进去。鲶鱼好动,而且会偶然捕食沙丁鱼,所以沙丁鱼就和鲶鱼一起四处游窜,激起水花无数,这样就丰富了水里的氧气,刺激了沙丁鱼的运动活力,延长了它们的生命。同理,我认为,引进优秀外来人才不仅不会对本地人才造成冲击,而且会产生积极的“鲶鱼效应”,有利于激活和加强重庆的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各类人才发挥作用。

总之,建设试验区,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的人才观。不管是谁,不管你现在处于什么岗位,都应该以宽阔的胸襟,欢迎和拥抱外来优秀人才。特别是像你这样的领导干部,更要主动与外来人才交流沟通,帮助他们了解重庆的市情和风土人情,积极学习他们的长处,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高自己。本地人才与外来人才融为一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做到心齐气顺、风正劲足,我们才能共同创造重庆美好的明天。

工作愉快

重庆市委研究室李兆龙

2007年7月18日

上一篇:真的只有外来的和尚才能念好经? 下一篇:沟通心灵的网上“青年红色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