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质量研究综述

时间:2022-07-30 07:28:01

盈余质量研究综述

盈余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信息,然而由于经营业绩考核的需要以及政策层面对于盈余的要求,使得盈余数据具有了神奇的色彩,也使得盈余管理和财务舞弊有了强烈的政策动机。投资者若要透视公司真正的盈利能力与潜力,及时发现公司可能面临的危机,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就需要对盈余数据及其披露系统的质量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即对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国内外有关盈余质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文献很多,本文试图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理论研究综述。自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财务分析专家奥格洛弗出版颇有影响的投资咨询报告《盈余质量》开始,盈余质量分析在证券业日益受到重视。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由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兴起,公司的盈余质量更加受到重视。市场上许多知名刊物,如Standard & Poor、Wall Street Journal等都对美国境内的股票进行盈余质量评级并定期公布,对市场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但迄今为止,即使在美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也未能对盈余质量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各方一致认为含有虚假信息的盈余是低质量的。奥格洛弗在其《盈余质量》中将盈余的持续性作为盈余质量的主要问题。Beaver认为,盈余数字的功用是向投资者传递某种有助于判断和估计经济收益的“信号”,可用盈余信息与股价的相关系数(即盈余反应系数,简称ERC)作为盈余质量的测度变量,市场对盈余信息的反应程度越高,即ERC越大,说明其盈余质量越好。2002年在由美国会计学会(AAA)主办的关于盈余质量的研讨会上,盈余质量被定义为,“随着时间流逝,由应计制所确认的盈余数额与公司流入的现金数额的弥合程度”。Penman and Zhang认为,“公司披露的目前盈余如果能够较好地表明未来盈余水平,则该盈余是高质量的”。Katherine Schipper,Linda Vincent认为,公司对外披露盈余是为了向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的收益信息,他将盈余质量定义为盈余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即以当期或历史盈余来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2、实证研究综述。在盈余质量的实证研究文献中,国外已有的研究大多从盈余管理角度,以盈余与现金、应计利润的关联程度作为盈余质量的测度变量。应计利润是权责发生制会计所核算的盈余和收付实现制会计所核算的盈余之间的差额。盈余由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应计利润两部分组成,应计利润又分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与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NDA)。盈余与现金、应计利润之间的关联程度不仅反映出企业经营的某些特征,更是会计确认计量和会计政策选择,甚至是盈余管理的集中反映。

对于盈余管理的衡量,Healy以总应计利润衡量盈余管理,但这种方法忽略了应计利润中不可操纵的部分;Deangelo则以应计利润的变动部分来衡量盈余管理,但该方法无法控制经济情况改变对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影响;Jones、Dechow和Sloan等都倾向于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变量;而Dechow and Dichev,Hribar and Collins,Whisenant and Yohn等则认为,会计盈余中的现金比应计利润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并以应计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的比值来判断盈余质量,该比值越高表示盈余质量越低。总的来说,盈余中应计利润部分越少,特别是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越少,经营现金流量越多,则盈余质量越高。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对于盈余质量的研究比较零散。综观国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笔者分别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加以总结。

1、理论研究综述

(1)强调盈余的真实性。认为盈余质量的好坏就是看盈余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状况。余新培将盈余质量定义为“报表数据在被认定为‘合格产品’的情况下,损益表被使用者直接使用的程度或放心使用的程度。”周斌认为,盈余质量是指会计盈余所表达的与企业经济价值有关信息的可靠程度,高质量的盈余是指报表盈余对企业过去、现在的经营成果和未来经济前景的描述是可靠和可信任的,而误导性的描述则是低质量的。周建波认为,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基础是盈利中有多大比例是企业真实经营业绩的反映,而不是通过盈余管理等方式实现的,也就是说盈利质量的核心在于盈利的真实性。

(2)强调盈余的现金保障性。侧重点放在现金上,认为能够带来现金流量的盈余是高质量的盈余。其典型代表是上海财经大学的储一昀、王安武,他们对盈余质量这样定义:“盈利质量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入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才具有高质量。”另外,秦志敏认为,“盈利质量是公司盈利水平的内在揭示,是在盈利能力评价的基准上,以收付实现制为计算基础,以现金流量表所列示的各项财务数据为基本依据,通过一系列现金流量指标的计算,对公司盈利水平进一步修复与检验,对公司盈利状况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综合分析,从而反映公司获取的利润品质如何的一种评价结果。”

(3)同时强调盈余的现金保障性和持续发展能力。即,一方面强调盈余是否伴有现金流;另一方面强调盈余是否有持续发展能力。艾健明将盈余质量定义为“在谨慎的、一致的财务基础上,一家持续经营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创造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周晓苏这样定义盈余质量,“所谓利润质量,从一个会计期间看,表现为账面会计利润的变现能力;从长远观点看,表现为各期利润持续发展的稳定程度。”

(4)强调盈余的决策相关性。程小可认为,盈余质量是指盈余信息的投资者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他从盈余的预测价值、结构性、持续性和及时性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盈余质量的理论及衡量,并就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并指出评价方法。但其评价仍然限于基本分析,且没有将这四个方面联系起来综合评价。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讨论盈余质量时,有几个相关的概念,即盈余质量、收益质量、盈利质量、利润质量等。作者认为,这四个概念实质上是对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而且目前研究中对这几个概念是不加区分混合应用而将它们等同的。因此,基于尊重原作者的考虑,本文在引用相关文献时沿用他们原先的提法,并在文章后续部分中统一使用盈余质量来进行表述。

2、实证研究综述。王志台采用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作为永久性盈余的表征变量,以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作为盈余持续性的衡量标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一假定存在着一定问题,如果主营业务利润受到了人为地操纵,其持续性则值得怀疑。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只是盈余持续性分析中的一个指标,以此来估计盈余持续性,显然比较粗糙。

储一昀与王安武从盈余与经营现金流量联系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问题。他们认为,盈余质量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余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他们设计出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四组8个指标,通过计算这些指标在应计制与现金制下的差额来反映盈余质量。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不容乐观。

耿建新等从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较角度来发现违规公司报表的特点,寻找信息不实公司的预警信号。研究发现,当企业在经营业绩下滑时,若进行盈余操纵,其净利润现金差异率会显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净利润现金差异率既可以作为一个盈余质量指标,也可以作为一个预警监控指标。

周建波选用了经营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变化、存货、坏账准备、应收账款、毛利、销售及管理费用、非经常性损益等8个指标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盈余质量的综合得分值,并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各指标以及盈余质量综合得分对股票回报率和未来盈利的增量解释力。研究结果发现,控制了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变化及公司规模等变量后,无论是盈余质量的各指标还是其综合指标都对股票回报率和未来盈余有显著的增量解释力,盈余质量较低(高)的公司,其股票回报率和未来盈余也较低(高)。周建波的研究比较全面,在指标的选取上,考虑了盈利质量的各方面;在方法上,也综合了统计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较以前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拓展,但是在某些指标的设计上还值得探讨。

王庆文以1998~2002年沪深两市A股为样本,以应计利润作为盈余质量的表征变量,研究其对公司下一年度盈余及未来两年内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t年度盈余高而经营现金流量低的公司在第t+1年度的盈余会降低,而第t年度会计盈余低而经营现金流量高的公司在第t+1年度的盈余则会升高。

陈收和唐安平从财务分析角度,选取了持续性、成长性、稳定性、现金保障性、安全性、可靠性、公司治理效果和行业特性8个方面共22个指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就盈余质量对股票收益的解释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在典型的盈余-收益率模型中加入22个盈余质量评价指标。研究发现,有8个评价指标与未来股票收益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即盈余质量能够增强盈余对未来股票收益的解释。

综合上述观点可以看到,目前国内外对盈余质量的内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有人强调真实性、有人强调现金保障性、有人强调持续性、有人同时强调几个方面。国外对盈余质量的实证研究多是从盈余与现金、应计利润的关联程度来度量盈余质量。国内学者王志台、储一昀和王安武、耿建新、王庆文都只是从单一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实证分析;周建波、陈收和唐安平考虑的因素比较全面,但没有系统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在今后的研究中,笔者拟在总结已有观点的基础上,对盈余质量有个全面具体的认识,然后以近三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实证分析,并对盈余质量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进行回归检验,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对策建议。■

上一篇:我国矿业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亏损继续持有现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