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集疏运系统规划

时间:2022-07-30 06:38:04

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集疏运系统规划

中图分类号: F530.3 文献标识码: A

第一章集运系统构成

一、通道运量总水平及构成

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煤炭运量分别为9500万吨、12600万吨。煤炭主要来源于蒙西及陕西,少量来源于宁东及晋中南地区,其中蒙西4200万吨、5500万吨;陕西4200万吨、5800万吨;宁东500万吨、500万吨;晋中南400万吨、500万吨。

二、鄂尔多斯地区集运系统构成

(一)通道吸引矿区

鄂尔多斯市现有矿区13个,其中8个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即万利矿区、准格尔东部矿区、神东矿区、高头窑矿区、塔然高勒矿区、新街矿区、呼吉尔特矿区、上海庙矿区);3个待国家发改委批复(即纳林希里矿区、纳林河矿区、准格尔中部矿区);1个矿区勘探程度低不具备规划条件(即乌兰格尔矿区);1个矿区资源接近枯竭,国家发改委同意不作规划(即桌子山矿区)。13个矿区已规划总面积19463平方公里,总储量2785亿吨,规划总产能约7.6亿吨。

本通道直接吸引矿区主要有呼吉尔特矿区、纳林河矿区,通过相关线路可吸引上海庙矿区、塔然高勒矿区和纳林希里矿区。

(二)集运运量的分配

1.呼吉尔特矿区

(1)矿区建设规模

国家发改委2008年以发改能源[2008]504号文批复了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总体规划,将矿区划分为7个井田、2个勘查区和1个远景区,建设总规模为6000万吨/年。2009年由于部分井田资源总量的增加,鄂尔多斯市对呼吉尔特矿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建议中煤集团为矿区主体开发单位,确定呼吉尔特矿区建设总规模为8900万吨/年。其中:

葫芦素矿井1300万吨/年

门克庆矿井1200万吨/年

梅林庙矿井1000万吨/年

石拉乌素井田1000万吨/年

母杜柴登矿井600万吨/年

尔林滩井田500万吨/年

沙拉吉达矿井500万吨/年

巴彦高勒矿井400万吨/年

巴彦淖矿井800万吨/年

达海庙矿井400万吨/年

图克矿井600万吨/年

呼吉尔特矿区总体规划修编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尚未批复。目前,巴彦高勒矿井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已开工建设。梅林庙、门克庆、母杜柴登和葫芦素四个井田获国家发改委前期函,正在开展工作。

呼吉尔特矿区西部有大面积普查区,煤炭资源丰富。近期、远期普查区较规划增加1500万吨、3000万吨。研究年度近、远期呼吉尔特矿区煤炭产量分别为10400万吨、11900万吨。

(2)矿区煤炭外运量

呼吉尔特矿区研究年度近、远期煤炭产量分别为10400万吨、11900万吨,内部消耗煤炭分别为5400万吨、5900万吨,外运量分别为5000万吨、6000万吨,其中铁路外运量近、远期分别为4800万吨和5800万吨。

(3)外运通道分配

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共有3条外运通道。

新恩陶铁路:承担呼吉尔特南部井田(图克以南矿井)的东向运输,是新包神铁路的主要集运线路。

蒙西至华中铁路通道:主要承担西部勘查区的煤炭外运任务。

东乌铁路:主要承担北部井田(巴彦淖、达海庙)井田的煤炭东运。

通过运量分配,本通道近、远期分别承担外运800万吨、1000万吨,其余煤炭由东乌线、新陶线承担。

鄂尔多斯呼吉尔特矿区铁路外运通道见下图1-1。

图1-1 呼吉尔特矿区铁路外运通道示意图

2.纳林河矿区

(1)矿区建设规模

鄂尔多斯纳林河矿区总体规划,将矿区划分为7个井田、5个后备井田和1个勘查区,建设总规模为5800万吨/年。其中:

纳林河一号矿井400万吨/年

纳林河二号矿井800万吨/年

无定河矿井800万吨/年

陶忽图矿井800万吨/年

白家海子矿井1500万吨/年

营盘豪矿井1000万吨/年

嘎鲁图矿井500万吨/年

5个后备井田总规模5600万吨/年。该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尚未批复。

(2)矿区煤炭外运量

纳林河矿区研究年度近、远期煤炭产量分别为7900万吨、9600万吨,内部消耗煤炭分别为3300万吨、4300万吨,外运量分别为4600万吨、5300万吨,其中铁路外运量近、远期分别为3900万吨和4500万吨。

(3)外运通道分配

鄂尔多斯纳林河矿区共有2条外运通道。

新恩陶铁路:承担纳林河矿区北部后备井田和南部开采井田中嘎鲁图、营盘壕和白家海子三个井田的东运。

蒙西至华中铁路通道:主要承担南部开采井田中嘎鲁图、营盘壕和白家海子三个井田的南运及陶忽图、无定河和纳林河一、二号矿井的南运。

通过运量分配,本通道承担外运1600万吨、2100万吨,其余煤炭由新恩陶线承担。

鄂尔多斯纳林河矿区铁路外运通道见下图1-2。

图1-2 纳林河矿区铁路外运通道示意图

3.其它相关矿区

(1)上海庙矿区

上海庙矿区近远期煤炭产量为5000万吨、7600万吨,煤炭外运量为3880万吨、5550万吨,其中本通道承担1300万吨,1800万吨。

(2)纳林希里矿区

纳林西里矿区分奎腾沟、苏布尔嘎、壕赖苏、纳林希里四个矿井,矿区近远期煤炭产量为2300万吨、3000万吨,煤炭外运量为2000万吨、2600万吨,其中本通道承担400万吨、400万吨。

(3)塔然高勒矿区

塔然高勒矿区近远期煤炭产量为2800万吨、3300万吨,煤炭外运量为2440万吨、2940万吨,其中本通道承担100万吨,200万吨。

(三)相关线路货流密度

与本通道相关的主要线路包括东乌线、新恩陶线、陶鄂上线。

东乌线:承担卓子山、塔然高勒、纳林西里等矿区及沿线地方煤炭外运任务,与呼准鄂铁路衔接共同组成张唐铁路的主要集运系统,近期货流密度为5345万吨,其中煤炭4130万吨,远期货流密度为7445万吨,其中煤炭5800万吨;

陶鄂上线:承担上海庙矿区煤炭及相关园区化工品外运,近期货流密度为2635万吨,其中煤炭2590万吨,远期货流密度为3310万吨,其中煤炭3260万吨;

新恩陶线:承担纳林河、呼吉尔特、上海庙煤炭东运为主,近期货流密度为4850万吨,其中煤炭4700万吨,远期货流密度为5260万吨,其中煤炭5000万吨。

三、陕西区域集运系统构成

(一)通道吸引矿区

陕西省共划分为神东、陕北和黄陇三个国家大型煤炭基地,规划神府、榆横、榆神、府谷、吴堡、子长、黄陵、旬耀、彬长、铜川、蒲白、澄合和韩城等13个矿区。

本通道直接吸引矿区主要为榆横矿区、纳林河矿区,通过相关线路可吸引榆神矿区和黄韩侯铁路沿线的黄陵、韩城矿区。

(二)集运运量的分配

1.榆横矿区

(1)榆横矿区建设规模

榆横矿区定位为煤化工用煤、电煤和商品煤矿区,矿区以无定河为界,分为北区和南区。榆横矿区北区总体规划2007年由国家发改革以发改能源[2007]411号文批复,规划11个井田,建设规模暂定3300万吨/年。榆横矿区南区总体规划2006年由国家发改委以发改能源[2006]1364号文批复,规划7个井田和1个预留区,建设规模暂定930万吨/年。榆横矿区总规模为4230万吨/年。目前,红石峡(300万吨规模)矿井已投入生产,波罗井田(1000万吨规模)在建。

2010年陕西省发改委完成《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开发方案》,对榆横矿区南区进行修编,规划10个井田、3个合作区、1 个小煤矿残采区和1个勘查区,建设规模暂定为4320万吨/年。榆横矿区北区建设规模调整为10600万吨/年,榆横矿区整体建设规模为14920万吨/年。目前,榆横矿区南区总体规划修编尚未批复,矿井尚未进行开发主体的划分。

陕北榆横矿区各矿井建设规模见下表1-1。

表1-1 榆横矿区各矿井建设规模表 单位:万吨

(2)矿区煤炭外运量

榆横矿区研究年度近、远期煤炭产量分别为14920万吨、16920万吨,内部消耗煤炭分别为11000万吨、12100万吨,外运量分别为3920万吨、4820万吨,其中铁路外运量近、远期分别为3800万吨和4700万吨。

(3)外运通道分配

陕西榆横矿区共有2条外运通道。

包西铁路:承担榆横矿区北区东部矿井的煤炭运输;

蒙西至华中铁路通道:承担榆横矿区剩余井田的煤炭运输。

通过外运通道分配,本通道承担煤炭外运量近、远期分别为3000万吨、3500万吨,其余煤炭由包西线承担。

图1-3 榆横矿区铁路外运通道示意图

2.榆神矿区

榆神矿区位于本通道东部,近、远期煤炭产量分别为14240万吨、17140万吨,内部消耗煤炭8300吨、9700万吨,外运量为5940万吨、7440万吨。研究年度榆神矿区集运至本通道运量分别为700万吨、1400万吨,该运量主要通过矿区专用线及包西铁路集运至本通道。其中包西铁路(包西沿线)集运400万吨、900万吨;矿区专用线(榆神矿区中北部)集运300万吨、500万吨。

3.黄陵地区

黄陵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近、远期煤炭产量达到8000万吨、9500万吨。煤炭除本省消费外,主要经黄韩侯铁路、包西铁路和本通道外运,外运量为5800万吨、7800万吨,其中本线承担500万吨、900万吨。

(三)相关线路货流密度

与本通道相关的主要线路包括包西线、黄韩侯线。

包西线以承担陕北地区、黄陵地区、陇东地区煤炭外运为主,近、远期货流密度达到8846万吨、11702万吨,其中煤炭运量达到6800万吨、9100万吨;

黄韩侯线以承担黄陵地区、陇东地区及沿线煤炭及地方企业产品外运为主,近远期货流密度达到6550万吨、8660万吨,其中煤炭运量达到5800万吨、7800万吨。

四、宁东、晋中南集运系统构成

研究年度宁东地区和晋中南地区经本线煤炭外运量较少,宁东地区煤炭近远期产量可达10000万吨、13000万吨,基本上在宁夏自治区内消费,仅本通道承担500万吨、500万吨煤炭外运,本通道承担晋中南地区煤炭以乡宁矿区、王家岭煤矿煤炭外运为主,乡宁矿区近远期煤炭产量为4000万吨、5000万吨,其中煤炭外运量为2880万吨、3710万吨,其中本通道承担400万吨、500万吨,王家岭煤矿煤炭产量为500万吨、800万吨,全部外运,其中本通道承担200万吨、300万吨。

宁东地区煤炭外运以太中线为主,太中线主要承担宁东地区外运煤炭及化工品,近期货流密度为5420万吨,其中煤炭600万吨,远期货流密度为6490万吨,其中煤炭650万吨。

乡宁矿区煤炭以南同蒲线集运为主,该线承担晋中南地区往西、往南的煤炭运量。预测近期货流密度为2480万吨,其中煤炭715万吨,远期货流密度为3215万吨,其中煤炭845万吨。

王家岭煤矿的煤炭在河津直接上本线。

五、集运系统运量汇总

综合上述分析,蒙西至华中铁路煤运通道浩勒报吉~靖边段集运系统构成见下表3-4。

表3-4 集运系统运量汇总表单位:万吨

鄂尔多斯地区、陕北地区集运站及专用线运量构成见表3-5、3-6。

表3-5 鄂尔多斯地区集运站及专用线运量构成表 单位:万吨

备注:因未来专用线建设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建议每个车站再预留1个集运站接轨条件。

第二章集疏运规划方案

一、呼吉尔特矿区集运系统规划方案

(一)方案构思

呼吉尔特矿区可分为北部井田(巴彦淖、达海庙和图克)、南部井田(其他已划分矿井)和西部勘察区。矿区专用线布局考虑三个方案:全联通方案、半联通方案和支线方案。

1.全联通方案

考虑各矿井流向的不同,为满足矿区投资主体对外运通道选择的灵活性,各矿井对所连接的铁路和接轨站有向多通道、多接轨站发展的趋势,规划在呼吉尔特矿区形成接轨多点化、外运多通道化的格局。

该方案考虑将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东乌铁路、新恩陶铁路联通,然后根据各个矿区情况再从主干线上接支线。该方案由11条专用线组成,专用线布局总规模约275km。

2.半联通方案

考虑将呼吉尔特西部勘察区和北部井田实现连通,形成两个区域向南、向东实现连通的运输格局。

按照井田的合理分工,新恩陶铁路承担南部井田及北部图克、达海庙井田的煤炭外运,东乌铁路承担巴彦淖井田的煤炭外运,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承担西部勘察区井田的煤炭运输。该方案由12条专用线组成,专用线布局总规模约272km。

3.支线方案

根据各矿井煤炭的合理流量和流向,考虑矿区外运通道的功能定位及车站运量吸引的合理范围,采用就近接轨原则,各矿井采用矿井专用线与矿区外运通道相连接,各专用线没有实现连通。

按照井田的合理分工,新恩陶铁路承担南部井田及北部图克、达海庙井田的煤炭外运,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不仅承担西部勘察区井田的煤炭运输,同时承担北部井田(巴彦淖、达海庙)的煤炭外运。该方案由11条专用线组成,专用线布局总规模约232km。

(三)规划方案比较

呼吉尔特矿区集运系统三个方案比较见下表2-1。

表2-1 呼吉尔特矿区集运系统规划方案表单位:km

二、乌审旗至靖边段集运系统规划方案

(一)集运系统规划方案

按照推荐方案和横山方案两大方案进行集运系统的规划工作。

1.纳林河矿区

纳林河矿区呈现南北带状分布特征,可分为北部后备井田和南部开采井田两大部分。北部后备井田为新恩陶铁路的合理运输范围,南部开采井田中嘎鲁图、营盘壕和白家海子三个井田东运由新恩陶铁路承担,南运由本通道承担;陶忽图、无定河和纳林河一、二号矿井南运由本通道承担。纳林河矿区的专用线布局主要根据各矿井的合理流向范围来选择接轨车站和接轨方向。

2. 陕北榆横、榆神矿区

专用线布局考虑形成连接榆神、榆横两大矿区的南北向骨架线和利用既有的榆横煤化工专用线(一期)向西延伸形成东西向通道。以此作为骨干网络,继续向外延伸支线,覆盖整个榆神、榆横矿区。

推荐方案考虑从靖边东到包西线的神木西站修建主干线,线路从靖边东北咽喉引出,跨太中银铁路,沿芦河西侧前行,经横山县,跨无定河向东北行进,与包西铁路的神木西站接轨,线路全长约198km。横山方案中横山至靖边东段改为通道正线方案,从横山至神木西段修建主干线线路全长约149km。

(二)规划方案比较

通道两大方案(推荐方案和横山比选方案)集运系统规划方案比较见下表2-2。

表2-2乌审旗至靖边段集运系统规划方案表单位:km

上一篇:给水构筑物裂缝防治技术 下一篇:论杨树人工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