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控制我国财政赤字的探讨

时间:2022-07-30 05:49:53

关于控制我国财政赤字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5-003-02

摘 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财政赤字不断膨胀,增长速度惊人。2010年我国财政赤字就已突破了10000亿元,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财政风险,增加了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甚至可能引发财政危机。从根本上说,财政赤字的控制就是开源节流,在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科学调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本文主要从扩大财政收入和优化财政支出两方面,简要谈谈我国巨额财政赤字的控制方法。

关键词 财政赤字 财政收入 财政支出

财政赤字是现代社会一个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是指在一个财政年度内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所导致的一种收支不平衡的财政现象,反映了财政年度国家入不敷出的基本状况。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断膨胀,增长速度惊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政府财力过于分散使得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导致收不抵支;第二,支出需求增长旺盛,支出结构不合理,效率低效,导致财政失衡;第三,近年来,国家为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而实行的一系列适度扩张积极财政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财政赤字的扩张。

1979年,由于我国当时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推行了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提高职工工资和对企业“减税让利”三项改革措施,出现了建国后最高的财政赤字――135亿元,它相当于当年GDP的3.35%。如下图所示,20世纪90年代至今,除了2007年有1540.43亿元的财政盈余外,我国财政几乎每年都是赤字,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999年突破1000亿元,2000年翻一番到2000亿元,到了2002年就突破了3000亿元,直至2010年,财政赤字陡然剧增至10100亿元,巨额的财政赤字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财政风险,增加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甚至可能引发财政危机①。因此,为今之计,我国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减少财政赤字。从根本上说,财政赤字的控制就是开源节流,科学调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关系,具体说来,则是在保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并配合其他措施以达到平衡财政的效果。本文主要从扩大财政收入和优化财政支出两方面,简要谈谈我国巨额财政赤字的控制方法。

一、完善财政收入机制,增加财政收入总量

实践证明,想要保证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必须以夯实的财政基础为前提。然而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低,难以满足国家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财政收入水平,已成为当今社会控制财政赤字的有效途径。

(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加强税收征管

据资料显示,2010年1至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其中税收收入73202亿元占比为88%。可见,改革和完善税制,提高税收收入,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1.深化税制改革,加强税源建设

税务机关应加大税制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税源建设,加宽税基,扩大税源,优化我国的税制结构,并积极发展地方的主力税种,在巩固基础税源的基础上,大力培植新税源。具体来说,就是要完善流转税税制,提高所得税的重要性,并加强地方税税制建设,深化地方税改革。

2.加强税收监管力度,堵住税收漏洞

税务机关严格依法治税,加强征收力度,克服困难,严堵税收漏洞,防止国家税收流失。具体说来,税务机关应加强税源管理,健全税务登记制度,提高税收监控能力,加大对偷税和漏税行为的稽查和处罚力度,从源头上堵塞税收漏洞。同时,建立一个政府、税务部门和企业三方和谐共存的税收环境,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使纳税和征税行为更加公平,更加透明。

(二)统一国家预算,取消预算内和预算外的区别

当前我国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造成了财政主体的多元化,财力过度分散,并导致政府预算外和制度外的收入不断膨胀,严重侵占了财政收入(文中提及的财政收入指的是预算内收入),肢解了财政职能,使非财政部门过多地参与分配。这不仅加重了个人及单位的负担,降低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也滋生了越来越多的腐败行为。因此,目前控制财政赤字的重要举措就是:统一国家预算,取消预算内和预算外的区别,加大“费改税”改革力度,以统一政府财权,规范政府分配行为,理顺分配关系,提高财政收入,并健全我国的分税制。

(三)提高经济效率,鼓励企业创新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慢、发展滞后,难以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经济效率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另外,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差,人员冗杂膨胀。在这样的国情下,我国政府应充分利用财政手段,如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引导社会资金流向高新技术产业或其他重要产业,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刺激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政府还应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开放型经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从而实现投资主体和融资渠道多元化,使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合理界定企业留利比例,在适应企业发展的前提下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二、合理划分财政支出范围,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财政支出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无疑也是控制财政赤字的重要一环。我国现有的财政支出政策存在“缺位”、“越位”的现象,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合理划分财政支出范围,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势在必行。

(一)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运行和满足公平与效率原则,政府在界定财政支出范围时,必须涵盖那些代表社会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公共性开支,首先要弥补市场缺陷,保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农业、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支出需要。其次要矫正市场偏差的支出,调节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支出,调节地区之间、产业之间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等。

(二)健全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财政法规不健全,支出管理不严,支出效益低下,再加上预算约束软化,使得我国财政支出的效率低下,加重了财政的支出负担。因此,进行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与管理,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推进公共支出预算管理的制度创新。

(三)尽力减少地方债务

2010年6月,审计署曾首次披露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但事实上,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远远不止2.79万亿。银监会2010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议披露,截至2010年6月末,仅在商业银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就达到了7.66万亿元人民币。

地方债务其实就是财政赤字,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地方债务,政府应该建立与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想适应的地方债务预警机制,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的专项统计制度;把地方政府债务纳入任期内领导的考核指标内,实施任期责任制,引入民主决策制度;合理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力与事权范围,运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加地方政府的财力,并适当减少地方政府的事权,以减少地方政府的财力。这样一来,减少了地方政府的债务,有效防范和化解潜在财政风险,控制政府财政赤字就事半功倍了。

(四)加快行政、事业单位改革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同时并存着用人机制不够灵活、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管得过多与监管不力等问题,行政事业单位改革步履维艰,步入了改革攻坚期,走到了“深水区”。因此,我国政府要合理确定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使人员进入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使聘用合同合法化,建立具体的岗位管理政策;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其他相关政策,建立人事监管制度;控制纯消费性经费支出总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及支出上的浪费。这对于减少国家财政支出,缓解财政困难,有重要作用。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胡建莉.浅谈财政赤字的治理.经济师.2005(4).

[2]王雷.控制我国财政赤字的措施.研究与探讨.

[3]龚静.如何认识和控制我国当前的财政赤字.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4(3).

[4]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81-300.

[5]许梦博,许云凤.财政赤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团.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3(3).

[6]泉州市税务学会课题组.培植新财源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的思考.东南学术.2005.

[7]高天.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若干建议.科学决策.2006(1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影响投资者行为的心理学因素文献综述 下一篇:浅谈加强我国的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