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技工院校数学校本教材研究的思考

时间:2022-07-30 04:37:09

基于技工院校数学校本教材研究的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技工院校的数学教学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由于学习兴趣缺失、教学手法单调、教材内容针对性差等诸多原因,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 “望数生畏”,游离于数学学习之外。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以人为本”,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工作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专业的实际、生产的实际,也就成了加快研究与开发校本数学教材的源动力。

事实上,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差别很大,相近专业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如机械专业对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有所侧重;计算机专业对集合、一元二次方程、计算方法等知识的要求较高;而电工电子则对复数、三角函数、逻辑推理等知识的应用较多等等。

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涵,改进教学方法,研究并开发出切合学校实际、满足专业需求的校本数学教材来,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教材研究的原则

校本教材的研究是因应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在研究过程,必须始终围绕“实用、够用、活用”的总目标,重视与关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强化数学知识的梳理与弱化学习任务的完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有经常性的成功体验。因此,在技工院校教育的起始阶段,适当降低教材的起点,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复习初中基础数学内容,充分注意初中和技工院校教学内容的衔接。这样不仅有利于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还可以使他们在复习的成功体验中,有效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适度降低内容的统一性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数学教学需要统一性的约束与考核。数学作为技工院校阶段教育一门主要文化基础课,对人的素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后继学习的基础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技工院校教育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内容的针对性。这是由于技工院校专业类型繁多,不同专业对数学要求差别很大,相近专业要求也不尽相同;技工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平衡,起点高低跨度很大,且非智力因素水平相差甚远。

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教学内容针对性,提高教学的成效。就当前而言,由于学生巨大的数学基础差异,需要我们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加强教学内容针对性的改革。

(三)淡化知识的系统性与强化数学的应用性

如果要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与数学知识的应用性的关注上有所选择的话,我们常常在自觉与不自觉中重视或倾向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生怕某一章节或某一知识点的缺失影响系统的完整性,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常常关注的不够。其实对技工院校数学教育而言,我们更需要关注后者。

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直接从事某一专业、工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其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数学教育中数学化水平,而不像普高那样,有高等教育的缓冲与弥补。可以说普高与技工院校相比,普高基础性更明显,技工院校应用性更突出,特别是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

因此,技工院校数学教育要摆脱困境,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与束缚,平衡处理好这三个方面关系,重视经验材料的数学组织化,淡化数学材料的逻辑组织,强化数学知识的应用,特别是围绕专业的相关应用。

(四)淡化学习的结果与注重学习的过程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实践,重训练、轻能力,这使得基础相对薄弱的技工院校学生雪上加霜,没有过程的结果,他们理解不了、接受不了;没有应用的知识,他们缺乏兴趣、巩固不了。其实,从普高到技工院校,数学教育的功能已从“筛”变为“泵”,已从以应试为主,转变为以提高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为主。这就要求我们注重数学学习的过程,淡化数学学习的结果。首先,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可有效弥补中职学生数学基础的薄弱;其次,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便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有利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获得知识、提高对一般规律的探究能力;第三,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便于更多的数学问题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也处处有生活的道理;第四,注重过程、淡化结果便于数学学习向数学活动转变,有利于提高数学教育的实效性,克服学生因基础薄弱而带来的心理障碍,消除自卑心理,重新确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校本教材研究的实施策略

为更好地完成校本教材的研究工作,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挖掘教材中的“活动”素材,化抽象为具体。数学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极好的“动态探索活动”的加工素材,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要注意挖掘,研究中我们要求教师对教材的显性活动较为明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只要有可能,都要设计操作实践活动,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指导、优化,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操作材料的选择、组织和利用。而对于一些概念、计算、应用题类型隐性活动明显的学习内容,要注意挖掘教材中观察、猜测、联想、质疑、辩驳、交流、概括等的思维性活动,把静态的知识加工成学生活动的素材。

2.充实教材内容,设置并拓展应用空间。教材中有的课时由于篇幅的限制,没有提供详尽的教学材料,科学合理的充实可拓宽信息渠道,更有利地拓宽学生活动空间,提供创新机会,并能诱导学生勇于钻研,积极思维。

3.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改善探究活动途径。教材的内容、结构是根据学科的知识体系编排的,有的不一定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科学重组。

4.开发现实数学题材,促进学习活动内需。在立足于现有教学内容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和开发,吸收和引进与现代生活、生产科技密切相关的情境和问题,通过生活化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学习《概率和统计初步》时,课前先引导学生到学校、商店等地方去调查,收集相关数据,课堂上联系在实际中得到的信息,让学生研究解答。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既学会了知识,又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

上一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浅谈明清历史再认识的几个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