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30 04:29:35

“自我发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营造氛围,关注全体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关注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需求,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还要兼顾两头,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教师常常注意“两极”,一是课堂反应积极、配合主动的活跃分子,二是课堂上的“捣蛋虫”,很少关注那些反应冷漠、性格内向的学生,但这些学生恰恰是最值得教师关心的。如果教师忽视这些学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对这些学生要热情关怀、循循善诱、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信心。

二、活跃课堂,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不断提高教学智慧,学会善于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善意提醒、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如在教“圆的周长”时,笔者把问题情境“故事化”,创设小兔锻炼身体的动画片,设计两只小兔分别沿着正方形和圆形跑道跑步。通过类似途径,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三、多元评价,有效引导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新的评价方法改变了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做法,力求让学生在达到最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得到发展,对一个人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一个鼓励的眼神能让一个内向的学生勇敢地举起手来,一个会心的微笑同样会让学生兴奋不已,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分层次组织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

四、尊重差异,共同发展

数学教学对不同的学生应当设置梯度评价线,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既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饱”,还不能拖累“学困生”。以计算教学来说,对不同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它可以允许一些学生用多一点的时间达到要求,对计算速度的要求也可以适当降低。在有些课堂上,思维敏捷、表达出众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成了教学活动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而那些“调皮虫”一反常态也变得乖巧起来。在这些看似完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小组交流还是师生互动,有一些学生始终无动于衷、反应漠然。教师不敢喊这些学生回答问题,害怕影响课堂的完美,可想而知,片面追求完美、忽视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课堂不是高效课堂。

上一篇:立体引学式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 下一篇:浅议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学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