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税率风波虚实

时间:2022-07-30 02:30:25

对于中国的半导体业界而言,2004年3月18日很难让人忘怀。这一天,美国商务部致函中国商务部,称中国政府对于本国半导体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与世界贸易组织(WTO)要求的国民待遇原则相违背”,美方已向WTO提出了磋商请求。自中国于2001年加入WTO以来,这是美国首次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就全球贸易标准问题对中国提出申诉。

同日是中国首家港美上市的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0981,HK)在香港的首个交易日。中芯股价表现令人大失所望,香港、美国两地的首日跌幅竟超过10%,连跌三天,跌幅高达近20%。仅仅数日之前,中芯国际的招股行动还被广泛地视做巨大的成果:香港公开招股部分超额认购270倍,国际认购超额近20倍,以招股价上限2.72港元定价,冻结资金1900亿港元,成功融资近18亿美元。数日之间,市场变化可谓翻云覆雨。虽然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但税率之争的深远影响未可低估。

中美之间关于半导体税收优惠议题的谈判开始于2000年底,即中国国务院《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颁布后不到半年。

该文件被业内简称为“18号文”,其中第41条规定,给予设厂在国内的半导体厂商实行增值税优惠待遇,在2010年以前,对“实际税负”超过6%的部分“即征即退”,由企业用于研究开发新的集成电路和扩大再生产。

2001年9月29日,半导体厂商得到进一步税收优惠:国务院再发文件,将即征即退标准由6%进一步下调至3%。

美国半导体企业对此素有抱怨,这种抱怨在去年底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2003年全美贸易评估报告》时达到高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成立于1977年,90%的美国半导体企业是其成员。在这份报告中,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呼吁中国政府“降低或免除所有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的增值税”。报告称,由于享受税收优惠,在中国生产的集成电路的实际增值税税率在2001年9月后仅为3%。

这份报告显然得到了美国贸易主管部门的重视:2003年,美国向中国出口了价值22亿美元的集成电路(即芯片)产品,这一数字排在大豆和飞机出口之后,是美国对华第三大出口商品。而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估算,去年美国对华出口芯片缴纳的增值税额约为3.44亿美元。

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3月初,在给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的一封信中,包括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内的三位美国高级官员敦促中国重新考虑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信中写道,中国半导体工业的税收和监管政策“说明中国政府认为歧视外国公司的工业政策对发展中国的高科技领域十分重要。我们当然对这种倾向表示极大担忧”。

有中国业内人士认为,美方的抱怨,是基于对中国半导体税收优惠政策的错误理解。按照美国方面对于18号文字面上的理解,进口芯片与国产芯片的税率水平相差甚远:进品芯片全额纳税17%,而国产芯片仅为3%,相差14个百分点之巨。

“但实际上,他们忽视了‘实际税负’这个字眼。” 北大青鸟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董事孙卫说。所谓实际税负,就是以企业实际所纳的增值税额与该件产品的总价而得出的百分比。“这个百分比是很低的,”他认为,以目前国内芯片企业产品增值空间20%左右的水平,实际税负也就在3% 左右,正好是税收优惠的门槛。所以,国内半导体厂商实际所获得的税收优惠相当之少。即使部分企业达到标准,退税率也仅在两三个百分点而已。

相比之下,如以“实际税负”指标计算,假若进口的美国产芯片利润率为30%,按增值税率17%计算,进口芯片增值部分的“实际税负”也就是5%左右。“不可能由此产生十几个百分点的价格差距。”孙卫说。

参加过18号文起草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杨学明更进一步解释“实际税负”的含义:“实际税负”指集成电路企业一段时期内两个指标之比,分子是在中国大陆地区直接销售产品所交纳的全部增值税额,分母是同期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直接销售自产产品全部货款总额。而对于设在中国大陆地区内并有出口产品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实际税负”就是其自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在大陆地区销售时所交纳的增值税款减掉其出口退税额,再除以它在大陆地区的销售货款和出口产品销售货款的总和。

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对于没有在中国设厂和全部工厂都处于中国的厂家而言,其分母的含义是相同的,比如中芯国际,它在大陆地区的内销和出口产品货款的总和就等于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全部产品货款总额。但如果是在中国设厂的国际芯片巨头,如摩托罗拉,则分母的意义就不同于前者了。按照杨的解释来推算,摩托罗拉只需将其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总额(包括出口和内销)作为分母就可以了,这个分母要比没在中国设厂的国际芯片厂商小得多,但同时,所有的厂商的分子是相同的,即他们在中国所缴纳的增值税额。计算的结果是没有在中国设厂芯片厂商的“实际税负”相对于在中国设厂的厂商要低得多!也就是说,即使是在政策改变之后,在中国设厂的国际芯片厂商也更容易获得政策优惠。

国内工厂生产产品的内销与出口的比例,则是该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受惠于18号文的关键所在。由于存在出口退税政策,因而18号文应用的范围仅限于国内企业的内销部分。如果企业以内销为主而且增值部分较高,就可能较多地享受税收优惠。但对于中芯国际这样产品绝大部分出口的企业来说,18号文的助力极为有限,因为本来其所上交的增值税都将全额返还。

“中芯国际以目前而言尚不会从18号文中得到好处。”美国美迈斯律师行(O’MELVENY & MYERS LLP)的税务专家司马瑞(Lawrence H.Sussman)也承认这一点。司马瑞长期跟踪半导体行业,其所在的美迈斯律师行长于国际贸易诉讼,曾马钢的反倾销诉讼。

从过去近三年间的实际情况而言,18号文既未使国内芯片产业得到很大实惠,也未尝阻挡住国外产品的进入。如信息产业部信息电子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所言,目前中国所使用的集成电路产品,有80%是进口的。中国自产的集成电路产品仅够国内市场需求的20%。可见,所谓税负的“不平等”并未对市场各方产生实质而直接的影响。但中美两国的相关部门却坚守底线,其所虑深远是不言而喻的。

司马瑞说,由于中国的半导体市场容量越来越大,而国内厂商的内销比例也会不断增大,根据18号文得到的实惠会随之增多。而国际厂商向中国销售的比例不可避免地会同步增大,而中国的税务优惠政策,就成本计,使得未来国际厂商在中国内地设厂的诱惑也会越来越强――韩国的现代半导体(HYNIX)刚刚宣布在中国建厂。

美国所担心的另一方面来自中国厂商的价格竞争。从中芯国际招股书中可以看出,其2003年三季度与四季度售价有大幅差距。而税务优惠政策无疑会使这种降价策略有了坚实的基础。司马瑞认为,应该关注企业所得的退税部分的真实去向,是直接被用于降价,还是用于研发。

司马瑞还指出,中国政府支持集成电路产品,应采用不直接影响产品价格的方式。现实的解决办法或是把芯片产品的进口增值税降低,“比如降到11%左右”,这样相对于产品全部售价的“实际税负”就与国内厂商相差无几了。台湾、新加坡等对半导体业都有税收优惠,但都不在增值税环节,而是就研发投入情况对企业所得税给予的优惠。“任何一种直接影响到产品售价的税务优惠都有问题。” 司马瑞说。

目前,在中国境内建成和在建的6英寸至8英寸生产线已有10多条,最高工艺水平已达到0.18微米,而北京在建的中芯国际新厂,所采用技术已经达到目前的最高水平0.13微米,从刚刚上市的中芯国际雄心来看,以其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在未来的产能扩张中,将是最为令人畏惧的一股力量。

“目前可能没有谁真正从(增值税即征即退)中得益,可明天呢?”司马瑞说。

上一篇:“疑罪从无”的现实境遇 下一篇:商事动态 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