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完整环保意识体系的形成

时间:2022-07-30 01:52:07

论完整环保意识体系的形成

摘 要:本文指出,化学教师应以教材为线索、以实验为探究、以高考命题为导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环保意识体系。

关键词:环境问题 环保意识 化学与环境

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绝大多数与化学有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空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等都是化学物质造成的。)要解决环境问题,就必须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特别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环境教育,使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保护环境是一种社会公德,污染环境是一种公害的观念。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是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的重要时期,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基础。在中学开展环境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质,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工作者的一项光荣任务,化学教师更应以环境教育为己任,为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做出不懈的努力。

本人通过多年教学研究,总结出以教材为线索、以实验为探究、以高考命题为导向、以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完整的环保意识体系。

一、以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的内容为线索

化学与人类生存的环境联系极为密切,环境保护与许多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在现行化学教材中,与环境有关的内容为: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碳氧化物、悬浮颗粒物和放射性物质等。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砷、汞、铬、铅等)、酸、碱、盐等无机污染物,耗氧物质,植物营养物质(含氮磷等营养元素的物质),石油和难降解的有机物、氯化物、氟化物、酚类。此外,对水体造成污染的还有病原体污染、悬浮固体物污染、热污染、农药、化肥的农田排水污染、合成洗涤剂等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等。卤素及氯碱工业章节中污染环境的有氯气、氟化物、卤化物(氟利昂、多氯联苯);氧族中污染物有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氮族中的污染物有形成酸雨及光化学烟雾的氮氧化物、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等;有机化学中的污染物有甲醛、化学纤维、橡胶制品、白色污染的杀手――塑料等。

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首先应使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如大气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既危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破坏建筑材料,改变地球气候;水污染的危害为污染水源,改变水质,加剧水资源危机。其次,应使学生初步了解治理污染的原理和方法,如大气污染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主要有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布局,制定大气质量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等;防治水污染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水的任意排放。

通过以上对教材中环保问题的梳理,使学生树立起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以有关环保的实验为探究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科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可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形成绿色化学的观念。

1.对实验过程的探究

对氯气性质的实验实行实验反应过程全封闭,无污染,使多余氯气得以处理,符合环保要求,整个操作简单,现象明显,使学生在环保意识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

2.对实验装置的探究

对Y型管和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配套制取有害气体实验装置实行封闭体系的实验环境,使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完全得到控制,从而产生无污染效果,由此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3.对实验方案的设计要体现绿色化学思想

实验过程的绿色化不仅是教材编者的思想,同时也应该作为一种科学思想传递给学生。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利用了大量篇幅引导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和评价,从而帮学生形成从绿色化学视角看问题的习惯,进而培养其设计方案的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通过对实验的探究,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起了环保意识。

三、以近几年有关环保的高考命题为导向

学生学习不但要有兴趣支持,而且要有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支持。学生往往对一些针对性较强、实用性较高的知识更容易引起注意。《考试大纲》也明确规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2007年全国高考化学第Ⅰ卷选择题中考查了环境问题。2007年山东高考化学卷中重视化学与STS的联系,第30题⑴对一氧化碳的尾气处理涉及了环保内容,这将成为以后STS命题的发展方向。2007年广东高考化学试卷中第8题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方法、新型细菌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原理、青铜器的腐蚀与保护、锡制品的保存条件、常见能源等试题的考查,能引起学生学会从化学视角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从无机化工题考查的环保问题,体现了高考新热点。2007年广东高考化学试卷第24题:二氧化锰制造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材料;2007年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第27题:将磷肥生产中形成的副产品石膏转化为硫酸钾肥料和氯化钙水合物储热材料,体现了环保的重要性。

从以上高考命题来看,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以高考为导向,引导学生注重环保问题,树立更深层次的环保意识。

四、以环境保护为教学目的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环境保护也越发引起人们的注意,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的事业。因此作为中学化学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其环保意识,让他们的行为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只有通过更广泛的环境教育,才能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使他们建立起更完整的环保体系,进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标,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把环境教育推向深入。

总之,通过以上教学思路,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环保意识链节,从而使其形成优良而完整的环保意识体系。

上一篇:初中化学作业处理方式探讨 下一篇:“做中学”科学活动的认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