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干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7-30 01:25:13

柳江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干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柳江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干预效果。方法:对柳江县各项目调查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进行调查,制定柳江县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实施方案,实施期限为2011年1-12月,给予干预措施。结果:未实施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项目前,2008年全县出生儿童,首针及时接种率78.60%;2009年全县出生儿童首针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85%;2010年全县出生儿童首针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89、29%;2011年实施项目方案后,全县出生儿童首针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4.78%。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有了显著提高。结论:落实实施方案,利用多种途径对孕产妇宣传乙肝疫苗接种和及时接种的重要性,有利于降低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值得免疫规划工作推广应用。

【关键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干预效果

乙肝病毒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我国约有1.2亿乙肝病毒携带者,其母婴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在婴儿出生后24h内及时给予乙肝疫苗接种,有利于预防母婴传播乙肝病毒。柳江县偏远地区在家接生的新生儿及时接种率较低,大约在75%左右,明显低于在柳江县医院内接生及时接种率(90%以上)。为更好提高我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本文将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探讨接种干预措施及效果,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全县12个乡镇作为项目实施范围,基线调查百朋、成团、里高。调查对象为2008年3月~2011年6月期间出生儿童,调查方法为每个乡镇选择3个行政村,分别调查5名婴儿家长和5名孕妇,村医9名,同时对县医院、乡镇卫生院4名接种人员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

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设计调查表,逐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1)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未接种和未及时接种原因;(2)调查我县各项目地区住院及在家接生的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分析未接种和未及时接种原因;(3)对部分儿童家长及卫生院妇产科医生及乡村医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知识进行认知、态度、行为进行调查。(4)开展乙肝疫苗母婴阻断效果观察。

1.2.2干预措施

2011年1月起,加强接种率监测,每月分类上报出生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数据,对薄弱乡镇及时指导。对辖区内各责任单位乙肝项目的组织、培训、宣传、摸底、督导等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1)县疾控中心印刷乙肝防治知识30000份、区疾控中心下发33000份,共计63000 份发到各按种单位。(2)乡镇以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利用乡村广播和摆放宣传板报的方式开展提高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工作的宣传。(悬挂宣传横幅13余条,广播宣传50余次,出版报2期,张贴宣传标语100余条,宣传单 63000 份。)括号内可不要(3)村医利用发宣传单的同时面对面对孕妇进行首针乙肝疫苗及时接种宣传。(4)接生单位利用产前检查的机会发放宣传单,并通过医生或护士向孕妇或新生儿母亲宣传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的重要性。(4)确保乙肝疫苗和注射器材的供应。2011年1月开始干预,到2011年6月中期进展期,分析比较采取干预措施前后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效果。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干预实施前柳江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2008年全县出生儿童首针乙肝疫苗首针应种6310人;24小时内实种4960人,首针及时接种率78.60%;2009年全县出生儿童首针乙肝疫苗首针应种6174人;24小时内实种5247人,首针及时接种率85%;2010年全县出生儿童首针乙肝疫苗首针应种6742人;24小时内实种6020人,首针及时接种率针及时接种率89、29%;2011年实施项目方案后,全县出生儿童首针乙肝疫苗首针应种5689人;24小时内实种5392人,首针及时接种率94.78%。首针及时接种率有了显著提高。

2.2干预实施后柳江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2011年1-6月在家出生6人,首针接种6人,首针及时接种3人,首针及时接种率为50%;2011年1-6月住院出生2870人,首针接种 2868人,首针接种率99.93 %,首针及时接种 2632人,首针及时接种率为91.71%。(详见表1)

2.3开展乙肝疫苗母婴阻断效果观察

对2011年1月1日-6月30日所有分娩孕妇分娩前进行HBsAg筛查,累计采集HBsAg阳性孕妇血样283份,并对HBsAg阳性孕妇所生的婴儿在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采血检验保护性抗体(抗-HbsAg),共采婴儿血样163人,经检验,抗-HbsAg阳性155人,阴性8人,抗-HbsAg阳性率95.09%,显示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可显著提高新生儿的保护性抗体。采血份明显低于干预前采血2972份,P<0.05。

2.4未接种或未及时接种原因

未干预期间2008年未首针接种387例,占5.18%;未首针及时接种867例,占11.49%。2009年未首针接种214例,占3.12%;未首针及时接种698例,占11.08%。2010年未首针接种31例,占0.42%;未首针及时接种775例,占10.40%。三年内未接种632例,未首针及时接种2340例,未及时接种共计2972例。未接种或未及时接种主要原因有:家中出生村医及接种人员不知道884例,占未接种人数的29.74%;逃避计划生育786例,占26.45%;家人对新生儿接种知识不知情802例,占26.99;孕产妇外地生育500例,占16.82。

2.5乙肝防治知识比较

2.5.1每个乡镇选择3个行政村,分别调查5名婴儿家长和5名孕妇,其中对乙肝防治知识能够基本了解占57%左右,采取干预措施后,知晓率为90%以上,表明采用相应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家长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上一篇:血液样品唯一性标识的建立和溯源的探讨 下一篇: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手术临床效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