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7-30 01:06:20

当前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可用的土地资源已经越来越少,国家为了能够更科学的利用土地资源,就加强了对土地的规划管理。本文就当前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逐渐的加快,城市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利用到土地,可以说土地是城市化发展最不可或缺的因素。而我国的土地资源毕竟有限,不可能无限制的提供,因此,就需要对土地进行规划管理,从而能够使得土地资源得到充足的利用,但是就我国目前的土地规划管理现状来说,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进行处理,以保障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规划方法过于单一

我国针对土地资源进行规划管理的时候,通常都会采用土地编制的方式,同时应用定性研究法来保障土地编制的合理性。而这样的方法在实际的应用中,却只是依据相关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很容易加入一些主观的思想在内,不利于对客观事物的有效判断。而且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观察的方式来实施,在观察后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标准的评定,要求最后所评定出的数据要具有平衡性。我国的计划经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符合时展的需求,以能够赶上国际的水平,开始向着市场经济的方向转变,市场经济的出现,使得土地问题演变为了经济问题。

1.2规划的贯彻执行问题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土地规划管理中出现了一个严重的共性问题,这一问题属于严重的经济问题。所谓的共性问题其实就是土地规划制定与贯彻执行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两者之间没有相互联系,出现了脱节的现象。为了能够使得两者可以连接在一起,就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外,及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力气子制定出了土地规划,但是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却并没有严格的按照所制定的规划方案进行土地的规划管理,这样就会使得土地的规划并不符合实际的需求,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开展就会形同于摆设,无实际的作用。

1.3地方政府对土地规划不够重视

政府制定了合理的规划,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这是规划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最大问题。地方政府对于国家所制定的土地规划并不是非常的重视,总是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出现,实际上对土地规划的却没有很好的进展。而且地方政府大多数都是罔顾中央政府的土地规划的策略,在农用土地上建造工业企业,但是在工用土地上只建设了寥寥无几的工厂,导致了土地规划的混乱。这样的执行方法不仅无视国家的法制法规,还忽略了国家的权威性,严重阻碍了本地方的经济发展。

1.4对农村耕地的保护力度不够

在大多数的镇乡里,在对土地进行规划时,总是将农用土地用来建造居民房屋或者是工业用地。有些地方政府还将地理位置好肥沃的农田当作是一般农田,将地理位置不好,并不肥沃的农田划为基本农田。地方政府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在“农转非”时,更好的办理审批手续,可以免去很多的麻烦。但是这种做法不仅会使农作物的产量减少,还会给土地规划带来阻碍。

2土地规划管理的对策

2.1改进规划方法

一是改定性分析方法为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二是改静态分析方法为动态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根据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理性认识,对某一事物的未来发展作出判断。这种判断可以用语言的形式进行描述,也可以用许多数据进行表述,这两种表述方法都属于定性分析的范畴。这里虽然也采用了数据说明问题,但其实质仍然是定性分析的方法。这是以往人们常采用的规划方法。如果把对一些问题通过分析作出的判断用数学关系式、数学模型等展显出来并进行推算分析,这就变成了定量分析的方法。显而易见,这种定量分析方法是以定性分析为基础的,实质上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方法是对某一事物在某个时点、某一特定空间上的状况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以此为依据进行规划的方法。人们知道,经济和社会现象是一个过程,土地利用问题同样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着的过程,所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身也应该是这种动态变化过程的反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是追求在土地利用过程与经济发展过程同步变化情况下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所以,规划必须是动态的,能够反映某一时段因经济发展而带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所以,要想求得具有动态特点的规划方案,必须采用动态的规划方法。具有定量分析功能和动态变化功能的诸多规划方法中,以PD― PLUS最为适用。PD― PLUS方法的最大特点主要不是谋取一些规划的具体数据,而是着重研究分析事物的发展趋势。然后,再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确定相关的规划指标,从而把制定规划指标与相关事物发展的总趋势联系在一起。

2.2建立健全各种制度

要想使得我国土地规划管理中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就要在土地考察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应的土地规划管理制度,对既定的土地规划编制以及审批等制度进行完善处理,要实时对土地的规划管理情况进行监控,采用动态监控方式,保障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同时,我国要针对土地规划管理建立一个专门的法律体系,在法律中详细的规定各种土地规划管理细节内容,加强对土地规划管理监督机制的约束,使得土地规划管理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从而保障我国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另外,根据土地资源的实际用途来制定出合适的土地用途管理机制,依据这一机制的要求,来对不同用途的土地进行合理的管理划分。通过对农村用地及非农村用地的用途进行严格管制,控制建设用地的总供应量及城市用地规模。

2.3加大规划方案的宣传力度。

为了能够将土地规划的基本宗旨充分在经济建设中得到贯彻落实,就必须不断加大对规划方案的宣传力度。 首先,应向社会广泛宣传土地规划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预期目标以及相关措施,尤其是要让各级领导了解规划方案的具体实质和基本内涵,进而树立起规划管理意识,明确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及进行土地规划的必要性,以此来提高相关部门在规划执行方面的自觉性。

2.4坚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

认真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调整划定工作,将城镇、村庄周围、铁路、公路两侧的耕地及其它区域质量好、产量高的耕地优先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将规划指标具体分解落实到保护区和保护地块,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保护制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有效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城市用地规模、控制农业用地无计划、无约束地转为非农用地。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是许可证制度,应通过规划许可证来控制农地转为非农地,来控制农业结构调整大量占用耕地的现象。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规划的制定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为了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充分地利用,就必须建立一个系统性和完整性较高的执行方案。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不断创新土地规划理念,尽可能避免规划中各类问题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土地规划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继尊,李博涛.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3(9).

[2]许坚,包纪祥.当前土地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11(12).

[3]奚仁志.村镇土地规划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9.

上一篇:试述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下一篇:试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