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学还是冲绳学:复兴琉球学的课题与前景

时间:2022-07-30 11:10:32

琉球学还是冲绳学:复兴琉球学的课题与前景

冲绳学概念,在中国大陆学术界绝少使用,它出现在1879年所谓“琉球处分”之后、是日本军国主义扩张主义的产物。与冲绳学相对立是琉球学,即有关琉球的山川地理、历史政治、社会民俗诸问题的学问。琉球学在东方的发展可以上溯隋唐时代,明清两朝24位册封使留下的大批出使报告,既是第一手的政治外交纪录,也是琉球学的传世成果。即使在日本本土,琉球学的传承与发展,至少也有上千年的历史。所以,摆脱冲绳学概念体系的殖民主义、民粹主义色彩,恢复琉球学固有称谓及其话语体系的实际地位,振兴其应有之学理研究,一如汉学、日本学或红学等学问状况,实为当务之急。

一、概念应用层面的考察与思考

在日本学术界,有如维基百科的解释,冲绳学是一门专门研究与琉球相关问题的学问。其研究范围涵盖广阔,包括民俗学、历史学、地理学诸多领域。该领域在日本著作非常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911年由民俗学、社会学家伊波普猷出版的《古琉球》,伊波被称为日本冲绳学之父。

由上述定义仔细考察,作为一个“学问”、即学术专门领域,冲绳学的名与实之间不无矛盾:其研究范围既然是琉球问题,其代表著亦名《古琉球》,那么为何不可以称之为琉球学、从而将伊波普猷称为琉球学之父呢。

应该考察一下伊波名著《古琉球》的实际内容,这是一部集合若干专论的著作,按岩波文库的封面推荐语,是为“冲绳学建立的纪念碑式的作品”。全书在“琉球”书名之下,第一篇题名为“琉球人的祖先”,第二篇名“琉球史的趋势”,其后标题冠有“琉球”的、包括琉球神话、琉球国剧、琉球语言等13篇,占全书42篇约1/3。至于标题冠名“冲绳”二字的,仅有一篇《冲绳人的最大缺点》。显然,伊波该著作的内容,是以琉球二字为中心而展开的。岩波文库的评语,虽然高度评价该书的学术意义,却以冲绳二字悄然替换琉球二字,不能不使读者感到困惑。

进一步阅读伊波《古琉球》中的第三篇《冲绳人的最大缺点》,全文约1200字,原载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2月11日的《冲绳新闻》。伊波所批评的“冲绳人的最大缺点”即为“忘恩”,是“予我食者即我主也”。伊波指出,冲绳人的这一缺点和人种、语言、风俗习惯都没有关系,而是由“自古以来者更迭频繁”造成的,并具体指出,是琉球人“长期夹在日、中两帝国之间生存”的结果。显然,伊波该文的冲绳二字,应该是一种负面的代表符号,是伊波不喜欢的符号。该文发表时间恰值日本吞并琉球30年,也是琉球国人更名为冲绳县人的30年。伊波大笔所批,直指日本的殖民统治,所希望的是传承琉球的固有文化精神,这也是学界研究者所公认的伊波学术思想之宗旨所在。于此可知,将伊波不喜欢的符号扣在伊波头上,既违背伊波初衷,也违背学理本义。正确的做法是,如果有必要使用“之父”的称谓的话,也应该称伊波为“琉球学之父”。

再往上溯,古语中“冲绳”与“琉球”两词均存在。现考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文献,是公元7世纪初由魏徵“纪知其务”主编的《隋书》。参加《隋书》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鸿儒硕士。

《隋书卷三帝纪第三》炀帝杨广纪上 癸丑,遣羽骑尉朱宽使于流求国。二月乙巳,武贲郎将陈、朝请大夫张镇州击流求,破之,献俘万七千口,颁赐百官。

另《隋书・ 东夷传・流求国传》 “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三年,炀帝令羽骑尉朱宽入海求访异俗,何蛮言之,遂与蛮俱往,因到流求国”。

其后《北史卷一二本纪第一二》、《北史卷七八列传第六六》等,也记载了陈、与张镇周等泛海出流求国的史实。

在琉球方面,成书于17世纪琉球国史《中山世鉴》、18世纪的《中山世谱》,也转录了隋书等中国典籍的上述记载。并有具体描述:“隋大业三年(607年)丁卯,炀帝令朱宽、何蛮抵本国,遥观地界于波涛间,蟠旋蜿延,其形若虬浮水中,名日流虬,嗣后改名流求。”

中国方面还有《新唐书卷四一志第三一地理志五》“自州正东海行二日至高华屿,又二日至口屿,又一日至流求国”。《宋史卷一九二志第一四五》兵志六・乡兵三・保甲条安石曰:“前流求,讨党项,岂非府兵乎?”

《明史》捃逸“琉球传按:琉球,《北史》、《隋书》作流求,《元史》作求。”

与上述琉球一词相比较,冲绳一词也出现甚早,是当地居民土语。较早的是渡日唐朝僧人鉴真的《唐大和上东征传》,其中首次记录了冲绳本岛居民的自称“阿儿奈波”,此名传入日本后逐渐演变为“おきなわ”(13世纪)和“”(18世纪)。在日本,自平安时代起,也出现了对一些岛屿的记载,如《续日本纪》等。

综合上述“琉球”与“冲绳”的史料文献记载,结合当今学界的考查,可以肯定的是,两者运用年代悠久,均有大量的文献记载。琉球之名历代另有流求、流鬼、璃求等,其源流“可视为源自古代中国”。但一如土语“冲绳”的汉字表述,琉球是业已完全融入琉球列岛历史与文化的固有概念。“冲绳”源自冲绳本岛居民的土语,是局域地名,单指冲绳本岛。而“琉球”是国名,是包括现今奄美群岛在内的整个列岛的政治单位总称。

显然,相比较作为局域地名的冲绳,“琉球”一词具有更为广泛而深厚的、列岛社会政治文化的整体性代表意义。这是笔者主张恢复琉球学的用法,替换冲绳学一词的基本理由。

二、琉球学的日本学统及其学名的强制更替

在当今日本学界,追溯琉球问题研究,大多确认新井白石是前近代“冲绳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公认其著作《南岛志》在琉球的人种起源、文化特征等诸方面的作出了贡献,具有很大影响力。不过,有的指出新井白石首次使用了冲绳一词,这是不对的。有如前述伊波普猷那样的情形,可以把新井白石称为是琉球学的代表。

新井白石著作《南岛志》,一名《琉球考》,成书于 1719年。是在听取萨摩藩出使琉球使节介绍琉球事情,参考日本、中国、琉球的史书的基础上写成。书中又称琉球为流球。全书内容划分为地理、世系、官职、宫室以及物产等十项。此书“被称为江户时代有关琉球的最高的历史地理书”。

新井白石一方面使用冲绳概念,但同样使用流球、或琉球这个词,两者区分很明确。据考在《南岛志》成书前23年作成的《元禄之国绘图》之中,即有“琉球国冲绳岛”。可知在新井笔下,冲绳只是琉球王国之中的一岛而已,琉球则是一个更高层的综合的国家的观念,总体上当然是琉球历史文化的代表。换言之,在新井白石笔下,琉球是整体,冲绳为局部。意义十分清楚明了。

作为日本现称的冲绳学的前身,前近代日本的琉球学堪称发达,有多方面的成果。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内阁文库藏1854年刊行的《外藩容貌图画》,著者不明,但从其行文看,应为日本人著作。该著作把琉球描写为与朝鲜、中国以及英吉利、法兰西30余国相提并列为“外藩”;在并称琉球与萨摩之时,又为萨摩冠上日本二字,揭示了琉球和日本本土四岛或者三岛之间的政治关系,这一点很有启示意义。此书记录琉球之名:“古有龙宫,中古流求,又号琉球。是距日本萨摩三百余里南之海岛”。按龙宫与琉球二字,文字不同,但注音相同、均为リウキウ。

前述明清两朝册封使的出使报告也是最重要的琉球学成果。册封使报告书在琉球及日本广受重视,或被译为日文在琉球或日本本土广为流传,或被收录转载于日本本土或琉球官民史书。徐保中著《中山传信录》即为其中之一。其中有关山川地理,诗词文学,语言民俗等重要领域的信息,都是我们应该加以关注的。插图“封舟到港图”生动表现了东方政治文化关系。

再一重大例证是铸就于1458年的万国津梁钟的铭文:“琉球国者,南海胜地也。钟三韩之秀,以大明为辅车,以日域为唇齿,在此二中间涌出之蓬莱岛也”。“以舟楫为万国津梁,异产至宝,充满十方刹,地灵人物,远扇和夏仁风”。该铭文被录入屏风陈设于县厅,于此可见琉球一词在方方面面的影响地位。

根据以上对于前近代日本学界情况的简要考察,可知在日本,琉球与冲绳已经不是简单的社会语言文化概念,而是政治版图的直接表现。其本身虽然是实际地作为群岛国名与一岛地名之关系,或作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表现,但其实际的区分与运用,却有十分清楚的另一种被强制的扭曲存在。

其变化进程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确立国家军国主义体制,并以对外扩张为国策方针。这带来了琉球王国命运的根本变化,也决定了琉球概念及其话语体系遭受日本民粹主义的排斥。

其变化的转折年头,是为1872至1879年的日本吞并琉球王国。起初,日本于1872年强制琉球改“琉球国”为“琉球藩”,进于1879年再强制废“琉球藩”而改为“冲绳县”,以彻底抹掉历史的印记。世称“琉球处分”。“琉球国终于变成了冲绳县”。

琉球概念命运的回光返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托管琉球的20余年间。美军从历史文化角度,在一定程度上清刷了近代日本军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管制整个琉球群岛的政府称为“琉球列美民政府”,英文为United States Civil Administration of the Ryukyu Islands,简称USCAR;政府最高首长称“琉球列高等弁官”英文The High Commissioner of the Ryukyu Islands。两职官名中均采用传统“琉球”二字,其读音亦为传统读法Ryukyu。但是,到了1972年,根据美日两国的归还协定,美军将琉球施政权交给日本政府,于是日本将美国的琉球政府名称废弃,改称为“冲绳县”并恢复设置县知事。

一如伊波普猷指出,近现代琉球的政治地位的频繁更迭,直接影响着琉球学概念及其话语体系的变迁。发达的传统的历史悠久的琉球学,终于被强制改名为冲绳学。这正是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民粹主义扩张于学术、文化领域的集中表现。

三、复兴琉球学的问题意识及其发展前景

冲绳学概念是所谓“琉球处分”的殖民同化的产物。其本质是否定上千年琉球国历史文化传统,否定琉球族族人的身份权益的不平等的霸权话语。琉球学被冲绳学替代,这是琉球政治与学术的悲哀。不幸的是,该概念正在日本现实学界中被多方面地继续使用。

当然,从研究实况来看,冲绳学的大帽子虽然为日本的殖民同化政策发挥了效用,但也无法完全扣压琉球学的生命力。在日本特别是琉球本土,即使在战时日本殖民统治最为严酷时期,琉球复国运动并未断绝,琉球学的思想文化成果连绵衍生。现存日本各图书馆的大批直接以琉球命名学术论著,数量之多可谓车载斗量、汗牛充栋,研究深度正在被被不断开掘。

冲绳学这一概念,在中国大陆学术界绝少使用,倒不是因为学界对其殖民信息有所抵制,而是近代之来由于内外战乱的特殊历史环境,导致琉球学在中国的发展停滞。所以总体上说,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推进,中日两国的前近代琉球学被暴力中断。而今,还原琉球学的本来地位,摆脱冲绳学的近代殖民框架,继续深入探讨琉球人种、琉球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这是一个与政治密切相关的现实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学术文化的、文明学的议题。

复兴琉球学的一个最大难题,是来自日本官方阻扰。根据日本国会的网上公开资料,2010年11月12日的日本国会外交委员会讨论的琉球问题,其间专门关注并讨论了中国方面的大学学者的研究课题,并从民间学术研究与国家政策的两种角度作出了分析,从而表现出了对于中国方面琉球学研究的异乎寻常的关注。

目前中国学界一如前近代的议题,有关琉球学的研究成果仍然集中于在古代、中世纪的中日关系、中琉关系领域。目前急需更加全面系统的学术进展。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新世纪之后,由于问题与琉球问题的密切关系,大陆学界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影响的有关琉球政治地位问题的论著,逐步引发出越来越多研究成果。

2010年8月18日在日本《日新闻》,刊载了早稻田大学特研究员三田刚史的分析介绍,指出在战后一度声息沉潜的琉球研究,在北京大学徐勇教授等人于2005年提出“琉球地位未定论”之后,有关“琉球地位”问题的论文出现了“约20部之多”。又指出论文激增的原因,不只有中日关系的紧张关系,更由于冲绳地区民众的反对美军基地形势的刺激作用,今后还将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

在新世纪众多的研究成果之中,中日历史共同研究报告书的论述引人注目。双方学者分别将1879年“琉球处分”前后的琉球历史问题,做为了共同研究议题之一。中方报告书强调琉球具有悠久历史同时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在历史上“自为一国”,介绍了晚清政府李鸿章抗议了日本对于琉球王国的吞并。清政府抗议日本“无故废灭之,违背公法”,故中以“存球祀”为原则,拒绝日本单方面“处分琉球”。而琉球反对日本武力侵占的活动,在近代一直都是存在的。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最终巩固了对于琉球群岛的殖民统治。

但是日方报告书强调,作为一个岛国,冲绳(琉球)当时可选择的前途只存在三种:“只能是或者是清朝的一部分或者是日本的一部分,或者是独立的三者之一。”而琉球的最终命运只能是归属日本。原东京大学石井明教授则发文指出,琉球王室寻求援助而清廷未予援助,原因在于“当时的清廷缺少能够援助琉球王国的力量”。

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琉球问题已经进入了各大学学生的学位论文视角。其中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史楠《琉球群岛问题的历史沿革与战后国际处置研究》(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江岱莉《琉球爱国诗人林世功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陈伏由《“琉球处分”与近代中琉日关系研究》(福建师大硕士学位论文2009),指出日本坚持采取单方面行动吞并琉球,中国坚持琉球复国并采取了“延宕之法”,未与日本签定协议,琉球灭国是一历史悲剧。常飞《琉球独立运动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揭示了一百年来琉球历史演变以及琉球人民反抗日本吞并的历史。等等。

在上述论著、研究报告书及会议文章之外。网络的资料爆料与讨论也刺激着人们对于琉球问题的关注。可以预估,随着中日双方围绕问题、东海问题的冲突的持续发展,也能促动各界,推进对于近代以来、包括琉球政治地位等问题在内的琉球学的资料整理与研究有更为迅速的发展。

复兴琉球学,在中、日、琉各界有不同的形势和任务。中国方面需要的是振奋研究摆脱停滞状态,需要在深厚的传统研究基础上,打造新世纪的话语体系,重振琉球学研究之雄风。日本学界需要的是,克服“琉球处分”百余年来的政治压制,脱出所谓“冲绳学”的殖民文化框架,从而辨识琉球与冲绳的异同功用,重塑以“琉球学”作为学术中心概念的学术体系。

可以强调的一点是,批判与清除日本近代军国主义、当今民粹主义的文化势力,这是一个前提任务。将琉球学概念找回来,重新替换所谓冲绳学,以复兴琉球学。这应该是包括琉球文明史在内的、中日两国及世界学术文化界的共同追求,但更是琉球族人自身所拥有的上千年文明史的命运方向。

(徐勇,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上一篇:关于冲绳的分离问题 下一篇:“被低碳”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