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时间:2022-07-30 09:26:28

【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9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组,同时选择正常人9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在内的4项参数,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较对照组的而言有明显下降,而血小板压积则明显升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

【关键词】肝硬化;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平均血小板体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68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44-01由于肝硬化发展到后期会使得多系统受累,继而并发感染、脾功能亢进、肝硬化腹水、癌变的并发症,所以临床对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极为注意。而肝硬化患者由于肝功能的减退常常会出现血小板数目的异常或血小板功能的异常。我院总结分析了近年来收治的9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得出了一些心得和体会。本文就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做出相关的探讨,希望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一些参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1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9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观察组,同时选择正常人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入选患者符合肝硬化的诊断标准[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排除标准为凝血功能障碍者;血液疾病患者;严重心衰患者。观察组90例患者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28-66岁,平均年龄(45.5±0.2)岁,平均体重(62.3±0.6)kg,平均身高(162.4±0.2)cm。对照组90例正常人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26-67岁,平均年龄(41.5±0.4)岁,平均体重(61.3±0.5)kg,平均身高(163.4±0.2)cm。两组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检查前由两组人员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方可进行检测。两组人员均在检测血小板参数前禁食禁水8h,空腹抽取静脉血1-2ml,静脉血置于EDTA抗凝管中混匀,室温存放,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检测,记录检测结果,以作对比。

1.3结果评价标准比较两组人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

1.4统计学方法本实验的数据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处理,并确保准确无误。数据经卡方检验,当P

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人,平均血小板体积也远远高于对照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方面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但是血小板压积方面,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人,两组对比,数据差异明显,P

上一篇:中医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疗效 下一篇:耳穴埋籽治疗妊娠恶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