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PK

时间:2022-07-30 09:10:35

“眼镜蛇”PK

巴基斯坦自从独立之后,一直将镇服桀骜不逊的西北部联邦直辖部落地区(FATA)当作防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初遂行这项使命的是巴基斯坦空军的风暴和海怒战斗机中队,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现在遂行这项使命的是配备AH-1“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的巴基斯坦陆军航空兵。当然,巴军的对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早年的土贼游匪变成组织性强、人数众多、作战经验丰富的武装。

难以愈合的FATA溃疡

FATA无疑是巴基斯坦从英属印度取得独立后继承的“亏本遗产”,以普什图族为主的居民具有长期抵抗外来统治者的传统,伊斯兰堡至今也无力对FATA进行直接而有效的统治。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巴基斯坦政治、经济问题的日益凸现,FATA更呈现出强烈的“自治”倾向,特别是因苏联入侵而导致邻国阿富汗难民大举涌入,该地区俨然成为反政府武装和的避难所。2001年底,美军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巴基斯坦协助其了阿富汗政权。但化整为零的和“基地”组织分子纷纷流窜至FATA地区,与当地武装合流,形成新的抵抗运动,对巴基斯坦国家安全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眼镜蛇”出马

出于牵制苏联的考虑,美国早在1984年就同意向巴基斯坦军方出售首批“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它最初是作为空中反坦克平台设计的,因此该机主要装备用于反装甲的“陶”式以及“陶”2反坦克导弹。这种导弹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与爆炸力,除能对装甲武器造成致命打击外,对于隐藏在山丘、石壁后面的碉堡也具有极强的杀伤力,非常符合巴基斯坦一阿富汗边境地区的作战需求。另外,巴基斯坦对“眼镜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装(如加载C-NITE系统,使其具备夜视功能),使其在山地纵横的FATA地区如鱼得水。

巴基斯坦的“眼镜蛇”主要配属给驻木尔坦(Multan)的陆航第33战斗中队,该中队长期游弋在FATA地区,主要任务就是监视搜捕反政府分子。由于“陶”式导弹杀伤范围太大,为避免误伤平民,第33中队在每次进攻前都必须经过三道严格的目标定位程序,一旦发生误伤,驾机的飞行员将得到一张“黄牌”警告,累计两张以上,飞行员将被取消飞行资格。因此,“眼镜蛇”飞行员在作战时往往喜欢用M197三联装20毫米机炮或2.75英寸的“九头蛇”火箭弹。即便如此,“眼镜蛇”在和“基地”眼中也如同“瘟疫”一样,避之惟恐不及。

干脆利落的“斩首”

在美国的压力下,特别是2007年12月27日巴前总理贝一布托在集会上被“人弹”炸死后,其丈夫、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明显加大了军事镇压的力度。事实上,由于和“基地”分子往往混迹在平民中,很难辨认并实施有效围剿,因此巴政府军的清缴活动目的主要还是搜缴FATA地区众部落手中的武器和弹药,如RPG-7火箭弹、地雷、迫击炮和以AK-47为代表的步枪。对“眼镜蛇”直升机来说,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执行清缴任务的地面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和通信终端,对负隅顽抗的予以致命打击。

2011年6月11日的一场清缴行动令“眼镜蛇”名扬全球。当时,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获悉臭名昭著的前高级头目涅克·(NekMohammed,他在阿富汗战争后逃循至巴边境,在当地招募“圣战者”,对巴国家安全及国际声誉造成恶劣影响)藏身于FATA地区一间仓库里。2架装备“陶”式导弹的“眼镜蛇”直升机迅速升空,在朦胧的夜色中悄悄潜入目标区域。34分钟后,3枚“陶”式导弹先后击中藏身的仓库,将这名正在使用卫星电话接受记者采访的极端分子炸得体无完肤。凶险的萨迪格村之旅

当然,“眼镜蛇”在反恐行动中也并非一帆风顺。2006年3月,巴陆军特战大队在南瓦济里斯坦瓦纳镇萨迪格村执行突袭任务,目的是围剿当地的“基地”组织训练营。然而由于情报泄露,这一行动被事先察觉。在“基地”教官的组织下,演绎了一堂生动的伏击课,而这正是那些从阿富汗抗苏战争中走来的“基地”教官最擅长的。

3月6日上午6时许,巴特战队员乘坐米17“河马”直升机空降到任务标地。出乎意料的是,还没等他们占领阵位,各种武器组成的火网就从四面八方砸过来,一名特战队员当场牺牲。发现中伏后,特战队员迅速结成椭圆形防御阵地,以期为“河马”直升机再次起飞争取时间。然而由于对方火力实在太猛,“河马”直升机在尝试了几次后,都被火力压制而不能动弹,最终一颗RPG-7火箭弹打中螺旋桨。整个特战小组被完全包围在一片狭长的灌木丛里。

与此同时,位于卡拉奇的巴陆军特战中心也是心急如焚,万般无奈之下,指挥官不得不向拉合尔的巴陆军总部求助。20分钟后,6架满载燃烧弹和“陶”式导弹的“眼镜蛇”直升机从木尔坦基地起飞,在经过数轮反复火力压制后,整个战场化为一片火海。4架“眼镜蛇”趁势降落到一片洼地上,早已迂回至此的特战队员迅速登机。最终在一片枪林弹雨中,6架“眼镜蛇”直升机均安全返回基地。在此次任务的总结报告中,巴陆军少校阿里·阿卜杜拉写到:“毫无疑问,多亏了‘眼镜蛇’直升机所带来的强大火力,特战小组最终平安返回……6架‘眼镜蛇’虽然均不同程度受伤,但没有一处是致命的。迄今为止,这应该是巴基斯坦‘眼镜蛇’遭遇的最凶险一次营救任务。”

事实上,“眼镜蛇”直升机在FATA地区的成名绝非一朝一夕建立的。2008年底,正是在“眼镜蛇”直升机的围剿下,大批尚在巴焦尔(Bajaur)训练营培训的被瞬间击毙。而在巴焦尔大捷中,巴陆军航空兵对“眼镜蛇”直升机的应用堪称教课书般的经典。当时,2架“眼镜蛇”在没有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向训练营哨塔发起突袭,随后在地面部队的配合下,切断了的退路,并用“陶”式导弹摧毁了试图还击的两个暗堡,已成瓮中之鳖的只好束手待毙。2011年5月,应当地部落长老的请求,“眼镜蛇”再次配合巴地面部队突袭米兰沙阿(Miranshah)以南20英里的一个训练营,当时在该营地接受“圣战”培训的许多乌兹别克人被击毙。

自2006年开始在FATA地区蔓延以来,巴基斯坦陆军的“眼镜蛇”机群充分展现其“山地杀手”的本色,虽然数量有限(巴全军只有18架),但其与作战中的“中流砥柱”本色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对伊斯兰堡反恐行动的奖赏,同时也是对“眼镜蛇”直升机的一种认可,近两年来,美国国会所批准的对巴军售合同中,相当大一部分是涉及向巴军方出售新一批“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及其配件,以便其打击。

上一篇:音乐教育要“以情感人” 下一篇:不平凡的“斩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