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土保持中的生态环境监测分析

时间:2022-07-30 08:55:02

关于水土保持中的生态环境监测分析

摘 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的不断推进,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于我国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起着强与魄力的推动作用,而水土的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水土保持中生态环境的检测是水土保持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对水土保持工作顺利执行的有效地技术和资料方面的保障。针对水土保持中生态环境的检测分析,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有效地监测措施,对于我国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多得贡献。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情况;建议和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破换越累越严重,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而水土流失是环境问题中一个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由于我国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无休止的利用自然资源,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滥砍滥发现象日益严重,对土地的残酷掠夺,片面追求粮食产量而忽视生态与资源的流失,经济的发展带来环境的恶化,恶劣天气的影响,导致水土严重流失,生态系统退化,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水土的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保障,而对生态环境的检测已经成为环境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现以山西和河南两地为例,水土保持中的生态监测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一、生态监测的工作情况

生态监测机构的建立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资源支持,也是水土保持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标志。随着水土保持科学研究院的建立,水土流失检测部门也组件建立起来,就山西省而言,在20世纪50年代,山西省的水土流失形同开始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它为全省的水土保持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指导。在以后的几十年里,山西省的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系统相继建立起来,规范了山西省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开展。河南地区在水土保持生态监测方面则实行网络布局的模式,在全省建立多个网络监测站,并把监测站按照水系和地貌进行分类和综合,为确保监测的准去性和科学性,在重点区域建立大型的开发项目进行动态的跟踪监测。两个省会在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技术方面都给与了有力的支持,为水利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有效地技术和科学支撑,为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分类

(一)进行区域检测,实施重点监测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山西省和河南省两省的地质地貌分布有很大的不同,山西省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汾河上游附近,而河南省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下游地区。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之前,山西省对汾河上游流域进行了现场的勘察,对流域的基本情况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对当地的土壤、植被、水文气象、森林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建立了详细的数据资料信息。近年来,山西省开展了多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完成了不同领域的水资源监测和不同类型的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以及。河南省在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地区进行了的普查和数据的抽样调查,并通过省县合作的方式,把沿黄生态涵养带的原阳林场林区和位于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的长葛市河镇确定为河南省首批监测基地试点。目前,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监测基地选址和设计的工作,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依法展开林地保护管护和各项监测工作。

(二)进行小流域监测,实施动态监测

小流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动态的流域系统,它可以作为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对象,采用全方位的监测手段,可以采用跟踪监测、抽样检测、特征时段监测和典型样点检测等多种类型的检测方法。小流域的综合治理是改善流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采用动态的监测手段,对小流域的土壤侵蚀情况、地表植被类型、水土流失程度等进行综合的动态监测,确保生态监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水土保持中生态监测出现的工作问题

(一)监测技术相对落后,数据的更新速度较慢

虽然国家环境部门为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建立了不少的部门和机构,但由于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还不够高,对于先进的监测技术的掌握还不全面,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的更新速度较为缓慢,信息化建设发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开展。随着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现有的技术的可操作性并不完善,监测站点的见这标准和指标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大,检测方法和仪器等都得不到较好的更新。

(二)监测团队的专业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技术人员没有更新换代,监测人员还是老一辈的监测人员,人员的结构不合理,专业化水平比较低,知识结构单一,综合技能方面还有待提高。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监测人员不仅要掌握水土保持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技术监测方面的熟练技巧和经验。所以,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一定要有相关专业方面的技术人员提供技术的支撑。

四、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建议

(一)注重技术和监测方法的应用

正确的监测方法和熟练地技术是进行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的基础,是获取监测数据和字了得保障。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应该注重各个方面的标准化操作,实现检测的统一、简化和协调。对于不同的监测内容确定不同的监测手段和方法,例如对于水土流失面积较为严重的地区采用3S技术手段,根据监测对象的年际变化应用GIS与GPS进行现场调查、跟踪监测。

(二)注意加强监测人员的专业素养,提高监测的质量

组建专业的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人员,让这一部分人员不仅懂得水土保持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对于监测仪器的使用熟练有技巧,并且掌握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GPS应用方面的多项技能。改善在职的监测人员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应聘具有现代信息应用技术的专业人员,强化监测队伍的建设。

(三)确保水土保持监测部门的主体地位,增强监测的重要性意识

由于人们受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陈旧观念的影响,对于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没有被人们高度的重视起来,致使监测的工作安排不到位。由于监测人员的思想觉悟不高监测的工作的不到保障,监测工作受阻,因而水土流失问题得不到改善,从而加剧了水土流失的进程。所以应该高度重视水土保持机构的建立和监测机构的合法地位,为水土保持生态监测部门提供专门的机构和技术支持单位。在推进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过程中,应该加快推进生态监测部门的建立,创造软硬兼施的工作环境,使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人员能够更好地贯彻执行有关监测的法规,为水土保持的合理化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服务保障。受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水土保持监测意识还没有被人们广泛接受,因而应该加大水土保持生态监测的宣传力度,让全社会认识到水土保持的生态建的重要性,真正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作用。

总结:

水土保持的生态监测是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必须依法展开这项工作,注重水土保持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全局性,明确各个监测任务和目的,、采用不同的先进的生态监测手段,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为我国的自然环境的改善作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杜秋. 完善我国水土保持法律制度研究[D]. 石家庄经济学院,2013.

[2] 田颖超. 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有关问题的思考[J]. 中国水土保持,2004,(07):27-28.

[3] 卢宗凡.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总结与思考[J]. 水土保持学报,2003,(01):10-14.

[4] 王天姿. 关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探讨[A]. 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地理学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风蚀防治专业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内蒙古农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地理学系、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风蚀防治专业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2000.

上一篇:岩土地基基础在建筑中的应用探究 下一篇:农村环境质量评价工作中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