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07-30 08:43:00

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就中医在消化内科临床中的应用结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了近几年我国所救治的200例消化内科病患,针对病患的实际情况,把这200例病患划分为两个组,即中医组与西医组各100例,其中西医组采取的是对症药物治疗,中医组采取是中医辩体、中医调养与辩证治疗等,就两组病患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以后的三个月进行随访,中医组治疗有效率为96%,西医组治疗有效率为95%,二者所存差异不是很明显,故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借助于中医辩体、调养与辩证治疗等,使消化内科病患的病情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其恢复情况和治疗成效和西医治无较大差别,由此可见,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西医,所获成效较为显著,具体一定的推广价值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医;消化;内科;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088-01

消化内科所涉及到的疾病种类非常多,其医学知识面也比较广,且在操作上较为复杂与精细,所研究的疾病内容主要有食管、胰腺、肠胃、肝胆等[1]。中医作为我国一种独具特色的资源,在医学各个方面都有相应的建树,特别是消化内科对于中医的应用,使得人们对于中医的认识与了解更为深入[2]。本文就我院消化内科病患应用中医治疗所得到的效果实施探讨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几年我国所救治的200例消化内科病患,针对病患的实际情况,把病患分为了中医组与西药组,其中每一组病患各为100例,全部病患都确诊是消化内科疾病,病患年龄在22-78岁区间,其平均年龄是42岁[3]。

1.2方法

1.2.1西医组:西医组采取的是对症药物治疗

1.2.2中医组:中医组采取的是中医辩体、调养与辩证治疗等方式,基于病患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中医体质症候,通过辩证辩体来对病患施治与调养,同时开具相应的处方,每天一剂,且每周服用天数为5天,四周为一个疗程,总共为六个疗程[4]。

2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以后,对病患进行了随访,从治疗效果来看,中医组治疗有效率为96%,西医组治疗有效率为95%,从两组症状改善结果来看,二者所存差异不是很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在消化临床中应用中医,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和西医组症状改善率接近。

3结论

在消化内科的临床中,中医的应用为一种很常见的现象,比如中医和法、半夏泻心汤度对消化道疾病的治疗以及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

中医和法又称之为和解法,通过具有疏泄与和解作用方剂的引用,来对机体进行调整,以达到祛除病邪的目的,中医和法这种方法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在疗效上,这种方法比较温和,但是如果在应用过程中不够恰当或者合理,同样也会导致正气受到损伤。在消化道疾病中,中医和法一般常用于疟疾、肝脾不和以及肠胃不和等,或者因为情志方面的因素所引起的其他病症,比如情绪不宁、失眠、心情抑郁、胸闷或食少等。按照临床症状,中医和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为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炎的治疗,其主方是柴胡疏肝散,对于伴胃寒病患,可加入相应的砂仁等;对于伴有胃气虚病患,应适当地对四君子汤进行加减。二为便秘的治疗,其主方是柴胡疏肝,其中虚证者为气虚,应合增液承气汤;而实证者则应合承气汤。三为肝、胰以及胆等疾病的治疗,在柴胡中加入相应的金铃子散,其中伴有阳黄者,湿多过热则应合菌陈五苓散;而热多过湿者则应合茵陈篙汤。四为肠结核、功能性胃肠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慢性腹泻疾病的治疗,其主方是柴胡疏肝,其中对于脾胃虚寒的病患,应合附子理中丸;而对于肝旺脾的病患,则应合痛泻要方。

半夏泻心汤对于消化道疾病的治疗,所谓半夏泻心汤就是指由七位药物所构成,其具有促消化、调节胃肠、抗菌、保肝、抗菌等作用。在消化道内科临床中能够应用半夏泻心汤的症状主要如下:一为热性脉症,面为实热色,口苦、烦躁且多动,手足温且恶热喜凉、食欲不减和大小便不够清利等,其脉象所呈特征为阳脉,舌苔呈一种红黄状态。二为寒性脉症,面为为虚寒色,口淡且不渴,大小便较为清利,厌恶寒冷喜暖,口气所产生的异常不是很明显,其脉象特征为阴脉,舌淡且苔白。三为寒热错杂症,简单地讲就是上述这两种病症的结合。基于临床症状,通过寒热多少的分析来明确相应的治疗处方与方式,按照热多少来进行草、茯、参、连以及姜等相关药物用量的增加。若热气相对比较多,且寒气比较少,则应该加大连与茯的永用量,而其他药物的用量则应适当地减少;相反,若寒气比较多,且热气比较少,则应适当地减少连以及茯的用量,加大其他药物的用量。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为复发性或者慢性的腹痛、大便异常、腹泻以及排便习惯等,同时生化异常或者缺乏相应的胃肠道结构,对于该疾病所呈表现的不同,中医学对其的定义也所不同,且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其中对于腹泻,所用中成药中主要是参苓白术丸;便秘型在其常用的中成药中主要为舒肝片。评价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的主要标准就是大便次数、形状以及量等,如果达不到上述这些需求,则其治疗效果为无效。

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在消化内科临床中应用中医,所获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以及应用。目前在消化内科临床中中医的应用成果和研究成果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要想获得更大的突破,就必须要加强方药方面的研究,提高临床应用的疗效,在研究阶段,在强调现代技术的同时,还应将中医学自身所有优势保留下来,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总结,构建并完善满足中医学临床的评估体系,制定满足消化内科疾病方面的辩证标准,强化中医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继而进一步推动中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2009)[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5):527-532.

[2] 陈飞,徐珊.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J].维吾尔医药(上半月) ,2013,(6):220-221,222.

[3] 任爱理,刘向东.中医"和法"在消化内科常见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8):124.

[4] 江苏省中医药特色优势研究课题组,黄亚博,冯广清等.江苏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内科优势病种调查研究[J].江苏中医药 ,2013,(9):5-8.

上一篇:纯中药痔根清丹治疗内外痔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一篇:小儿惊厥的临床表现与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