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家乐”旅游发展问题探析

时间:2022-07-30 05:13:50

当前“农家乐”旅游发展问题探析

[摘 要] 作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机结合的新型农村产业形态,发展“农家乐”旅游既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三农”工作的重要举措。本文剖析“农家乐”发展瓶颈,并提出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提高管理效能、创树特色品牌、拓展市场营销、抓好教育培训等六条破解对策。

[关键词] “农家乐”;瓶颈;对策路径

我国“农家乐”旅游最初发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四川成都,之后因其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性而迅速风靡全国。以浙江省仙居县为例,仙居县位于台州市的西部,灵江源头,境内交通条件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深厚,拥有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广阔发展前景。仙居县“农家乐”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目前已建有“农家乐”41家,总投资规模7000万元,床位数2400个,餐位数9000个,从业人员2280人,年接待游客69万人次,全年营业收入6300万元。当前,如何有效突破瓶颈制约,进一步合理引导、开发、扶持、规范、提升“农家乐”旅游发展,成为仙居培育农村新型产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当前制约“农家乐”发展的瓶颈

1.规划管理问题

各地“农家乐”旅游规划多未纳入风景旅游局审批管理,而是归口农林部门,造成出现管理上的“两张皮”现象;由于没有一套完备、可行的“农家乐”标准,加之监管主体不明确,扶持引导不到位,其开发整体上仍处于一种自发、盲目、无序状态,多数“农家乐”缺乏专项规划指导,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评估,往往造成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2.基础设施问题

现有“农家乐”多以村集体或村民“自筹、自建、自营”起步,发展过程中“资金难”问题突出。限于财力,多数“农家乐”只能简单利用现有农田、果园、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普遍不配套、不到位,景点品位低、品相差,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医务室、小超市、电话亭等公共设施往往设计不足、功能不全、配置太低,卫生状况和设施设备条件差得让许多游客苦不堪言。

3.人员素质问题

“农家乐”从业人员一般为经营业主及其亲戚朋友,遇有大批客流则全村动员,“全民皆兵”,这些人大多未经业务技能培训和健康检查,不具专业服务水准,即便是规模较大的“农家乐”,其服务人员也欠缺足够的岗前培训。多数“农家乐”经营管理者小农意识浓厚,经营理念落后,目光短浅,“赚得一个算一个”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欺客、宰客、恶性竞争现象时有发生。

4.产品开发问题

多数“农家乐”仍局限于“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初始、粗放经营模式,旅游产品单一,季节局限性强,“土、野、乐、趣”特色亮点不鲜明,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带动力不足,游客回头率和美誉度低。由于忽视文化与旅游结合工作,对乡土风情、民俗传统、名胜古迹以及各种农业文化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不足,很难满足城市游客知识性、参与性、体验性旅游消费需求。

5.品牌营销问题

多数“农家乐”以坐等上门、被动经营为主,普遍缺乏品牌经营和市场开拓意识,目标市场、促销方式单一,宣传促销力度不强。“农家乐”之间缺乏成熟、稳定战略协作架构,“农家乐”与传统旅游景点之间缺乏互惠互利合作,没有按照“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有机整合开发形成旅游产业链,产业共生共长性太差,住、购、娱等在旅游收入中所占比例普遍偏小。

6.生态环境问题

一方面,经营者无视“纯自然、原生态”旅游资源的有限承载力,破坏性开发现象严重,建筑垃圾随意倾倒、附属设施乱搭乱建等现象大量存在。另一方面,随着游客大量涌入,加之经营者环境卫生和生态文明意识淡薄,汽车尾气、尘埃以及餐饮、烧烤所致废气持续破坏空气质量,饮料瓶、塑料袋、快餐盒等等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农村原有资源、环境面临不可逆的可怕破坏。

7.食品卫生问题

许多“农家乐”基本供排水设施和厨房设备不完善,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熟食混放,厨房、碗筷缺乏正规消毒措施。不少游客盲目推崇绿色无公害,喜欢现场购买“农家乐”自养的猪、羊、鸡、鸭等畜禽(有的还出售明令禁止的保护野生动物,如穿山甲、麂、野猪、珍稀禽类、蛇类、青蛙等),现场宰杀后未经检验检疫部门检疫即烹饪上桌,其中极有可能暗藏各种疾病隐患。

8.景区安全问题

多数“农家乐”改造自老旧土木结构民房,消防设施缺乏,存在较大火灾隐患。许多“农家乐”景区没有配设导游、导向指示牌、安全警示牌,游客单独行动容易迷糊走失发生危险。不少“农家乐”独处野外,安保投入不足,游客钱物被盗或被狗咬伤、猫抓伤事件时有耳闻。一些“农家乐”安装秋千、滑梯、跷跷板等游乐设施,质量不过关、养护不及时,容易造成意外人身伤害。

二、提升“农家乐”发展水平的对策路径

1.突出规划先行,加强规划引导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原则,依据当地农村一、二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环境整治规划、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发展休闲旅游产业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相结合、与村庄整治相结合、与农村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切实做好乡村旅游资源调查、评估,精心编制“农家乐”开发总体规划和近、中、远期发展详规。坚持合理布局、适度开发,控制总量、有序发展,统筹推进、错位竞争,切实做好每一个“农家乐”项目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论证,确保项目开发科学性、有效性、异质性和安全性。坚持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原则,通过明确禁止、限制和鼓励开发区域,引进环境影响评价(EIA)和环境审计(EA),建立“生态监测站”,形成“以生态促旅游,以旅游养生态”经营模式等切实可行途径,严格保护农村生态环境。

2.突出政策导向,加大政策扶持

要建立“农家乐”旅游专项扶持基金,像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一样,为“农家乐”提供免费信息、技术、培训和营销服务;把发展“农家乐”列入目标考核,定期对成绩突出的乡镇、部门给予奖励,对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增收明显的经营户给予表彰。农业、林业、建设、国土、卫生、公安、交通、环保、水利、工商、税务、供电、金融等相关部门要简化办事程序,减免规费收取,尽最大可能为“农家乐”提供便利、优惠;要依托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农家乐”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大政策性投入的同时,要把“农家乐”项目招商摆在与工业项目招商同等重要位置,通过建立“农家乐”旅游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库,以项目为载体,采取拍卖经营权、出让产权、租赁、合资、入股等灵活多样方式,以资源换资金,积极吸引海外资本、民间资金投入“农家乐”旅游开发。

3.突出规范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成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家乐”旅游开发的规划、审批、管理、协调等项工作;从从业资格、经营服务场地、接待服务设施、环境保护、服务质量要求、服务项目等方面入手,参照国标、省标,制订出台并严格执行好地方性管理标准。借鉴星级宾馆评定办法,推行“农家乐”评级考核制,从项目选择、基础条件、安全标准、卫生标准、资源与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接待设施、服务质量要求等方面进行量化综合评级;建立“农家乐”经营户档案,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对未达标经营户按规定严格执行限期整改、降级、停业整顿及至吊销相关证照措施。组建“农家乐”协会或“农家乐”服务中心、乡村休闲旅游公司,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按照“自愿、联合、规范”原则抱团联合,对内加强行业自律,对外树立品牌形象,统一参与市场竞争。

4.突出产业培育,创树特色品牌

引导“农家乐”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资源整合,不断延长产业链,延伸服务链,进一步做大做强“农家乐”区域规模,做精做深“农家乐”产业内涵,把“农家乐”打造成为融食、住、游、购、行、娱六大要素于一体、能全面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动力产业、富民产业。“农家乐”产品结构要坚持以游客需求为中心,以差异、特色确定主题,以民俗、建筑体现风格,以淳朴、温馨营造氛围,以天趣、闲趣、野趣展现魅力,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赏农家景、购农家物、享农家乐凸显内涵,充分开发农业旅游、生活体验、文化娱乐、绿色饮食、乡村度假等多样化功能,不断增加民俗文化、健身娱乐、劳动休闲旅游项目比重,不断增强旅游参与性、趣味性和知识性,着力打造精品线路和精品区块,努力形成地区大品牌和多种特色中小品牌。

5.突出宣传效应,拓展市场营销

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在充分利用好省内外报纸、电视、电台、互联网和手机等媒介工具以及省内外旅游节展销会、大型农事节庆活动、专题研讨会等展示平台的同时,精心选取若干家经营规范、游客满意度高、品牌效应明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良好的“农家乐”特色村(点)进行重点扶持、宣传包装,创造条件将其升级为集休闲、观光、娱乐、餐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区,再通过现场会、座谈会等形式以点带面,扩大影响,在更大范围内形成轰动示范效应。制定“农家乐”宣传营销总体方案和年度促销计划,设立市场营销专项资金,打造“农家乐”经纪人队伍,引导“农家乐”从业者深入分析客源市场现状结构和近期消费趋势,不断增强绿色营销、形象营销、文化营销、感性营销、CS营销意识,充分挖掘本地客源市场,积极开拓外地客源市场。

6.突出素质提升,抓好教育培训

依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平台,建立“农家乐”从业人员培训制度,以旅游政策、礼仪知识、服务规范、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烹调技能等为重点,对“农家乐”经营业主及财务、营销、厨师、服务、安保、导游等岗位从业人员进行兼具专业性、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的专题培训和全员轮训,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兼具现代经营、管理、服务和营销知识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专门人才,全面提升“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在服务规范方面,要突出抓好“农家乐”从业人员烹饪、消防、安保、导游、卫生、礼仪、环保等项目培训;在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方面,要认真挖掘、总结地方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不断提高“农家乐”文化内涵、品位和服务档次;在诚信经营方面,要教育“农家乐”从业者自觉抵制制假售假、欺客宰客、恶性竞争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

参考文献

[1] 吴倩妮.我国“农家乐”旅游的现状和发展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6(9)

[2] 赵永江.“农家乐”旅游发展探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7(6)

[3] 邢剑飞.浙江“农家乐”研究[J].农业经济,2011(1)

[4] 王龙贞.试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2011(1)

[5] 廖静娴. “农家乐”旅游研究综述[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1)

[6] 余炳良.对“农家乐”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10)

上一篇:浅谈线损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下一篇:宽甸地区玉米大、小斑病为害加重原因及防控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