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缩编设计方案初探

时间:2022-07-30 04:06:50

地形图缩编设计方案初探

关键词:地形图设计初探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现有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已无法满足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需要,原有的1:1万地形图现势性太差无法使用,然而利用现有的、现势性强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进行缩编生成1:1万地形图的方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笔者根据作业经验设计了这套作业方案,供大家参考。

中图分类号:S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成果规格和精度指标

平面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应保持和现有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一致,成图比例尺:1:10000,基本等高距:平地1米、丘陵地2.5米、山地5米、高山地10米。地图投影方式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3°分带,按经纬线分幅,并采用行列式编号,经差3′45″,纬差2′30″,以完整幅面为单位成果,数据内容包括:测量控制点数据、水系数据,居民地及设施数据、交通数据、管线数据、境界与政区数据、地貌数据、植被与土质数据、地名数据等。

1.1 数据格式

满足几何特性和属性特性的dwg数据格式,满足地形图打印提供要求。

1.2产品精度指标

DLG数据对附近野外控制点平面位置与高程中误差

缩编方法和作业流程

数字化地形图缩编的过程是制图综合取舍的过程,就是从庞大而复杂的1:1000比例尺数字化地形图中进行去粗取精,选取反映本质特征的主要方面,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次要方面,在保证图面清晰、保持相应比例尺地形图内容的详细程度,符合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用途,在有限的图面上反映出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区域特征,以确保数字化地形图的易读性,同时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数据要素的分层、分类及代码应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

2.1 缩编的基本原则

所有的综合取舍工作都应该按国家标准的《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分层进行处理;

所有要缩编的数字化地形图的方格网、图廓、图外整饰以及在1:1万地形图上不需要表示的地物如通讯杆、低压杆、各种检修井、围墙、田埂、等等,应全部删除(可通过编程一次性删除);

对于原1:1千地形图上依比例尺表示的地物如铁路、独立地物等,在1:1万地形图上以半依比例尺或不依比例尺表示时,应保留基准线和定位点;

1:1万地形图等高距的确定可参照原1:1万等高距结合表;

在缩编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较成熟的地形图缩编软件。

2.2数据预处理

考虑到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平面高程精度远高于1:10000比例尺地形图精度,这部分地形图的成图技术标准与缩编图所要求的不一致。因此,缩编前应对其数据进行修正、平移、重新定义其图层、线型符号、形符号及文字注记等,这样不仅统一了数字地形图的技术标准,也为缩编带来方便。

原地形图上的独立物符号和高程注记都由图块构成,要转换成缩编图所要求的形符号,依赖手工完成工作量太大,为了减轻操作负担,可开发编写小程序,实现块转形的自动转换。

通过线型符号和形符号的修正,图层将实现自动归类。

根据1:10000新编图分幅的四角坐标,把基本图形资料按整公里数拼接,获得缩编原图。图廓生成可以开发程序自动生成。

3图元的综合取舍过程

1:1000—1:10000数字地形图缩编过程实际上就是图元的取舍及综合的过程,综合的基本方法为:选取和概括。经过图元参数编辑过的1:10000地形图图面负荷很大,为了让1:10000地形图既满足精度要求,又能清晰可读,须将原有的1:1000地形图的图形元素进行综合。图元综合以去粗取精、舍次求本为原则,对图中地物进行删除、合并、夸大、移位、选取、简化等操作,使其编辑后的图形保持与比例尺相应的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综合的过程中有很多细节没有硬性的规范要求,此时只能凭借作业经验和根据用图单位的要求进行。因此本次缩编作业分两个环节进行:自动化批处理操作环节和交互式的手工操作环节。

3.1利用程序批处理环节

3.1.1删除次要地物

对于1:10000地形图,原图上部分地物不需表示,如阳台、飘檐、室外楼梯、门牌注记、路面材料注记、乡村小道、楼层注记“2”、图根控制点、检修井、低压电杆、路灯、小型广告牌、宣传栏、电话亭、邮筒等,要实施删除处理。查找出这些地物的符号编码,通过删除编码的方式进行批处理。

3.1.2等高线的抽稀

1:1000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特征点很多,导致的图形的字节量很大,通过程序对等高线统一进行抽稀,满足1:1万地形图的等高距。

3.1.3 符号替换

1:10000地形图中大部分地物符号的表示方法与1:1000图不一致,如线型符号有铁路、围墙等,点状地物有亭、雕像、水塔等。这样需要制作新的线型和形符号,应用新符号替换旧符号。

3.2.1 符号抽稀

符号抽稀主要针对高程注记和植被填充。高程标注优先保留特征点高程值,居民地可适当放宽间距的规范要求进行抽稀;植被填充符号,对于大面积地区所种的植被为同一种品种时,先删除其中所有植被符号,利用植被填充程序按合适间隔比例重新种植,对于小面积植被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手工抽稀。

3.2.2 地物取舍过程

1:1000地形图符号扩大压缩至1:10000地形图后,图形要素信息量很大,需要作大量的取舍。如删除小于0.6mm的骑楼、廊房;删除不成规模,零散的棚房;删除零散的篱笆、围墙;删除非工业区的小水池;删除建筑区内零散的陡坎线、等高线和高差小于1米的陡坎线;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线符号表示;删除居民区的小块绿化地、小树符号、荒草地、临时种植地;电杆、电缆标示符号,在走向的转折处予以保留,直线段中间位置予以删除。

3.2.3 地物合并过程

合并是指合并同类地物的碎部,以反映地物的主要结构特征。如居民地可外扩的原则进行综合;有一定规模且分布密集生产性棚房或牲口房进行合并,绘出其外轮廓线并加以标注;坟墓密集时,应绘出范围线,植被地类界可选取主要的进行综合表示。操作过程要求保持各要素的特征不变、反映各形状对比、图形关系协调一致。

由于比例尺的改变,符号和注记的尺寸相应放大,图形元素会出现相互压盖、重叠、相交、关系混乱等情况。如文字注记压盖其他地物,独立物符号伸进房屋,坎齿线与等高线或房屋线相交等,此时可依据各符号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6个图形单位的间隔关系,将次要地物进行移位处理,对于独立符号,定位点不能移动。

文字注记应根据编码统一修改,满足1:1万地形图的文字注记要求。

41:1万地形图的图幅接边及图廓整饰

利用1:10000地形图的标准图廓对相应的缩编图进行裁切,相邻的图幅进行接边,并进行协调处理,由于各1:10000的分幅图是由不同的作业人员完成的,每个人在制图综合取舍的尺度上的把握不尽一致,拼接后应将各局部区域的要素综合取舍程度进一步统一协调,特别是在接边处应按照统一的指标进行综合处理。最后按照图式的要求进行图幅整饰,形成一幅标准的1:10000地形图。

5质量检查

为确保缩编图的质量,应严格执行二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每一次检查,检查者都会将不合格项在图上标出并反馈给缩编作业员进行修改,修改合格后再进行下一步检查程序。经过多个环节的检查,成果再上交进行最终验收。

6成果提交

1、1:10000地形图数据;

2、1:10000地形图(纸质)一套。

3、1:10000图幅接合表(见下图)。

参考文献

[1]《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17941-2008;

[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3]《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1004-2005;

[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图式第二部分》GB/T5791-1993;

[5]《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92;

[6]《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更新规范》GB/T18316-2008;

[7]《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8]《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上一篇:浅析建筑供电设施安装技术及质量控制 下一篇:某带转换复杂高层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