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形势与对策

时间:2022-07-30 02:52:49

株洲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形势与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是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兼顾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虽然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对环境治理的力度,但是环境污染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很大,因此对我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形势进行分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下文笔者结合"十二五"污染减排计划,对该计划前中后期的减排形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减排对策。

[关键词]污染物 减排 形势 "十二五"计划 对策

[中图分类号] X-6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55-1

0引言

城市污染减排工作既是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改善环境质量的根本策略,又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总量仍将快速增长,重化工业的比重仍然较大,清水塘工业区环境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给我市环境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推动污染减排工作,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减排任务,是当前我市环保工作的核心任务,下文笔者围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形势与对策展开探究。

1“十二五”污染减排的目标

根据市人民政府与省人民政府签订的株洲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我市“十二五”的减排目标为:至201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6368吨,削减率15.96%;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6062吨,削减率13.68%,其中机动车氮氧化物至少削减9.4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6564吨,削减率9.52%,其中工业和生活源至少削减11.17%;氨氮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369吨,削减率13.64%,其中工业和生活源至少削减15.9%;铅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00千克,削减率5.43%。

2“十二五”前二年减排形势

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株洲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方案》(株政办发201148号),加大落实工程治理、产业结构调整、环境监管三大减排措施,全市各相关部门、各单位扎实有效推进减排具体工作任务,“十二五”减排工作按计划推进。但由于减排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2011年我市未能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工作任务,2012年度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减排工作任务。因此,我市减排工作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1)COD减排项目运行效果不佳。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管网不配套,雨污未分流,进水COD浓度偏低,污泥未妥善处理,导致运营效能低,减排COD效果差。

(2)清水塘工业区工业减排项目无法按期落实。清水塘工业区的有色冶炼、化工、建材等产业,仍是我市工业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铅减排的重头戏。但由于绿色搬迁工作进展缓慢,企业因搬迁而减少污染治理投入,部分减排项目无法按期落实。

(3)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缺乏有力措施。目前虽已开展机动车排气检测,但老旧超标机动车淘汰、黄标机动车限行、油品升级等措施未落实,机动车氮氧化物减排效果不佳。

(4)减排成果被新增量冲抵。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GDP增速仍无放缓趋势,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按照国家减排核算细则,主要污染物的新增量很大,项目削减量大部分被冲抵,加大了减排压力。

3“十二五”中后期减排的对策措施

“十二五”减排目标作为政府约束性指标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减排各项任务的完成,

3.1形成合力,健全工作机制

(1)根据市政府“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工作实施方案和目标责任书,严格对照目标和工作任务,结合实际,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落实到企事业单位和具体项目。

(2)创新机制,积极拓宽资金渠道,解决投入不足,项目难以到位的问题。

(3)加强调度,严格督查考核,建立重点减排项目月底、季度督查制度,对未引起足够重视,进展缓慢的,实行考核问责,并向社会曝光。四是加强部门交流与协助,把各方面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五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引导,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共同关注,共同参与减排的良好局面。

3.2明确重点,强化减排措施

(1)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狠抓生活源减排。要加大投入,完善纳污管网,加快白石港水质净化中心、龙泉三期建设步伐,启动枫溪、云龙、醴陵市二期和攸县二期等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确保在“十二五”形成减排能力,尽快启动污泥最终处置设施建设,解决污泥环境污染问题。

(2)认真落实清水塘工业企业绿色搬迁方案,按照“绿色搬迁、产业转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出城进园,留企搬厂;立足株洲,做优做大”的思路,在十年之内完成搬迁工作。清水塘地区的工业企业整体搬迁后,置换后的土地主要发展商贸物流、企业总部、创新科技企业等产业,打造清水塘生态科技新城。

(3)强化工业污染整治,狠抓工业源减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关闭淘汰搬迁一批污染企业和落后产能。

(4)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狠抓农业源减排。市人民政府已划定市区畜禽禁养区,要尽快依法关闭禁养区内所有畜禽养殖场,大力推广符合本地实际的生态养殖模式,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5)落实机动车污染整治,狠抓流动污染源减排。要强化新车和在用车管理,规范新车注册、转入车辆等登记工作,全面实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和分类限行制度,按期淘汰超标排放的机动车,实施车用成品油升级,燃用国IV标准油品,全面落实机动车尾气污染减排措施。

3.3严格准入,控制污染新增

各县市区要根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规范园区建设,把总量控制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做到增产不增污或增产减污。严格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耗能高、污染重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未批先建、批建不符合未经验收擅自运行、长期以试生产为名违法生产的,要依法严厉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4总结语

总而言之,我市污染物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如果处理不好环境与经济的关系,环境将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健康状况。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必须将减排工作放在重点位置,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污染环境的排放物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陈泽萍.环境污染治理与清洁生产[J].华北电力技术,2012(08).

[2]邹云娣.污染物总量减排监管机制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8).

上一篇:生物技术在城市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我国城市垃圾箱的合理设置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