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缺陷心理的相关研究

时间:2022-07-30 12:31:10

容貌缺陷心理的相关研究

摘 要:容貌缺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容貌缺陷心理的相关研究对于美容医学来说,不仅可以提升容貌缺陷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够提高美容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容貌缺陷心理进行剖析和阐述。

关键词:容貌缺陷心理;容貌缺陷感;体像

有调查研究表明,在整形美容手术人群中有 83.5%的人存在着心理问题[1],而美容的对象一般都是有一定容貌缺陷或对自己的容貌不满意的人。因此,美容工作者了解容貌缺陷心理的相关知识,对于筛选美容对象、更好地了解美容对象的心理特点和行为反应、处理美顾关系以及预测美容效果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容貌缺陷心理进行剖析和阐述,以期为美容工作者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容貌缺陷感

容貌缺陷感是指个体对其容貌或形体的不满的感觉[2],实际上就是一种消极的体像。由于个体之间个性心理和心理过程的不同,所以个体之间的感觉也是有差异的。通常来说,个体容貌缺陷与容貌缺陷感的产生是相伴随的,但二者并不完全一致。首先,容貌缺陷导致容貌缺陷感的产生是个体对其缺陷的正常心理反应,只要这种反应适度,并不会损害其健康;其次,容貌缺陷感是个体对其容貌的主观感受,与其客观的容貌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个体有容貌缺陷并不一定就会形成容貌缺陷感,而没有容貌缺陷也不一定就没有容貌缺陷感。

2.容貌缺陷心理的形成机制

2.1自卑感与补偿

缺陷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心理或生理缺陷者的心理行为问题。阿德勒的缺陷心理学理论完全适用于研究容貌缺陷者的心理问题[2]。容貌缺陷造成的心理核心问题是人的自卑感。自卑感是最主要的一种自我否定的感觉,它表现为心理上的一种紧张状态。由于个体无法长期地忍受自卑感带来的内在压力,这种压力会促使个体寻求补偿,以克服并超越这种自卑状态,以此达到心理的平衡。但如果自卑感因没有得到适度的补偿而持续存在,自卑情结就会形成,即个体为了掩饰自己的缺陷或缺点而退缩逃避,亦有可能努力寻求另一方面的满足来补偿。这就由此导致了心理疾病的产生。

2.2心理防御机制

容貌缺陷者常常会因为自己的容貌问题,出现种种心理困难,如自卑感、自我封闭、孤独寂寞、悲观绝望等。容貌缺陷者是否会产生精神痛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个体的自我审美认知以及对自身体像的认可度;二是是否有恰当的自我心理防御能力。容貌缺陷者会无意识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来缓解或减轻缺陷带来的痛苦。具有消极体像的人一部分经过心理防御机制会出现三种情况:其一,经过心理防御实现了心理平衡;其二,心理防御无效导致心理失衡;其三,不恰当的心理防御导致了病态的心理平衡。心理平衡的求美者往往对其容貌有客观的认识,对其应用的医疗美容方式也有明确的目的,美容效果也较好;而心理失衡的人单单地采取手术等医疗美容方式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还要结合心理治疗的方法,以避免出现医疗纠纷。

3.容貌缺陷心理形成的心理原因

3.1体像因素

容貌缺陷心理的形成主要与体像认知不当有关。体像,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身体所给予的强弱、美丑等主观评价。一个人的容貌缺陷感越强烈,其体像困扰也越严重。具有消极体像的人,当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与别人有较大差距时,会表现出对自身缺陷的不理解或不满,这种消极的体像认知会使个体产生自卑恐惧、忧伤自怜、生气愤怒、悲观绝望等情绪反应,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导致心理障碍的形成,甚至人格异常。吴青[3]等人研究了115 名整容受术者对自我体像的关注和评价,认为美容受术者比正常人有更多的消极自我体像和对体像更多的自我关注。因此,许多求美行为表面上是患者对自己的外观形体不满意,根本上是自身在消极、否定体像的作用下产生了难以克服的心理障碍。Fathololoomi[4]对130例鼻整形受术者的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体像障碍患病率为31.5%,而且70%的患者表现出了中重度症状。杨媚[5]运用美容心理状态自评量表(CMSS)调查157例受术者,体像障碍患病率为15.9%,得出体像障碍是美容整形受术者常见的心理合并症的结论。

3.2人格因素

容貌缺陷者对自身容貌缺陷的心理行为反应会因其人格基础的差异而不同。一般来说,在具有相同容貌缺陷的情况下,本身存在人格问题或人格障碍的容貌缺陷者,对于自己缺陷的心理行为反应会更强烈,更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特别是具有偏执型人格、边缘型人格、分裂型人格、癔症型人格特征的人。临床分析表明,在容貌缺陷者中,52%的人存在个性异常[6]。徐烈等[7]采用16PF测验和EPQ人格问卷对30例眼袋受术者进行了测查,并与普通人群做对照,结果发现,眼袋受术者的人格特征有其特殊性,其个性特点表现为好强固执、独立积极、少有顾忌、刚愎多疑、掩饰性强。

3.3行为因素

针对自身认识上或实际上的容貌缺陷,个体为了缓解、减轻或消除缺陷感,避免心理上的烦恼和痛苦,常常会采取一些行为措施来改善它们,这些行为本身或行为结果又会导致新的心理问题。

例如肥胖者的节食、减肥行为是针对肥胖这一行为本身的,但它会对人的心理、生理产生新的影响:需要被剥夺导致的喜怒无常、易激惹等消极情绪,减肥失败产生的挫折感和失落感,过度节食给身体带来的负面影响等。也有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对治疗效果感到不满意,甚至少数患者无法接受自己的新形象,求美心理受挫,由此产生抑郁、愤恨的心理,与医师发生冲突导致医疗纠纷,这也给美容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美容实践证明,容貌缺陷给个体带来的不仅仅是躯体的变形或缺损,还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从而间接地影响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而这种影响有时候是无意识的,因此对心理造成的伤害会更大。容貌缺陷者面临的两大问题主要是:一是在社会情境下应对他人的反应;二是关注满意的自我身体意象的发展。因此美容工作者需要运用心理干预的方法来协助容貌缺陷者接受自己的容貌,同时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心,以此来有效地应对心理困难。

[参考文献]

[1]马如梦,郭树忠,苗丹民等.美容咨询者与手术者个性差异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6):760-761.

[2]陈敏,汪启荣.美容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吴青,卢国华,王燕华.整形美容受术者MBSRQ自我体像调查分析115例[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45-148.

[4]Mr F,Tabrizi AG, Bafghi AF,etal.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in Aesthetic rhinoplasty candidates[J].Pak J Med Sci,2013,29(1):197-200.

[5]杨媚.美容整形求术者中体像障碍与精神伴发症状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6]田亚华.整形美容心理分类及原因浅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2(1):26-28.

[7]徐烈,苗丹民,张银玲等.眼袋手术患者人格特征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9):858-860.

(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上一篇:MRI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下一篇:你迄今为止做过得一件最完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