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规格分级及其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时间:2022-07-29 11:36:11

栀子规格分级及其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关键词:栀子;统货;规格;分级;质量评价;综述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4.05.046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5-0127-03

栀子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栀子具有良好的抗炎、抗氧化、抗血管平滑肌增生、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抗血小板凝聚和促进胆汁分泌、保护胰腺细胞等方面的药理活性[1-2]。因生栀子味苦性寒,易伤中气,故有些以炮制品组方用于临床。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3]收载含栀子的中药成方77首,其中应用生栀子57首,如八正合剂、黄连上清片等;应用姜栀子11首,如小儿清肺止咳片、导赤丸等;应用炒栀子6首,包括龙胆泻肝丸、二母宁嗽丸等;应用焦栀子2首,包括茵芪肝复颗粒和荷叶丸;还有栀子提取物1首,即茵栀黄口服液。

栀子饮片的品质与其产地、外观形态、内在化学成分,以及炮制工艺规范与否密切相关。目前,栀子产地分布广泛,各地炮制加工方法不一,饮片质量参差不齐,各地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尺度不一,难以实现饮片质量的统一控制[4]。笔者从栀子的药源、产地变迁、商品分级及其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栀子饮片分级管理提供参考。

1 药用品种现状

1.1 市售品种混乱

目前,我国栀子有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海南栀子(Gardenia hainanensis Merr)、狭叶栀子(Gardenia stenophylla Merr)和匙叶栀子(Gardenia angkorensis Pitard)、大黄栀子(Gardenia sootepensis hutchins)、大花栀子(水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 radicans Makino)、花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Variegata)等10余个品种[5]。全国商品药材主流品种为山栀子,其他品以致大量的栀子次品及水栀子涌入市场,导致栀子品种混乱、药材质量降低。市场栀子饮片分类混乱,会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及患者用药安全。

1.2 本草考证

关于栀子果实的规格及其植物形态记载自古有之。梁代《本草经集注》有“栀子,以七棱者为良”,《图经本草》作了详细论述:“栀子,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选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香,俗说即西域詹匐也。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仁深红……九月采实。”《本草纲目》则将栀子收入木部灌木类,谓:“叶如兔耳,厚而深绿,春荣秋瘁。入夏开花,大如酒杯,白瓣黄蕊。随即结实,薄皮细子有须,霜后收之。蜀中有红卮子,花烂红色,其实染物则赭红色。”《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载:“栀子叶两头尖,如选蒲,剥其子如茧而黄赤……栀子翦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甚香。”从这些本草文献描述可以看出,栀子的采收季节、植物形态及果实规格,与当今药用茜草科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相符,2010年版《中国药典》也以此为正品。

2 关于产地与种植

2.1 古代产地衍变

栀子的分布与道地产区,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如较早的《名医别录》载:“一名越桃,生南阳,九月采实,。”其后《千金翼方》、《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皆云“生南阳川谷”;《图经本草》曰:“栀子,生南阳川谷,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本草品汇精要》则记载栀子“道地临江郡(今江西樟树、丰城、新干),江陵府(今湖北江陵),建州(今福建建瓯)”。《植物名实图考长编》载“述异记云:‘洛阳有卮茜圆’”。综合上述记载,栀子产地分布比较广泛,随着时代的变迁,其分布区域发生了明显变化。汉代四川境内的栀子产量比较高,东晋至宋朝均以河南南阳的栀子为道地,四川等地也广泛存在。元代栀子的道地产地则衍变成了江西、福建、湖北等地。综上,古代栀子主产于今河南、四川、江西、湖北、福建等地,道地产区曾为江西清江、福建建瓯、湖北江陵等。

2.2 现代栀子产地与种植

现代栀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主产于江西、湖南、河南及福建等省。湖南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很适宜栀子的生长发育[6],因此湖南产量较大。江西产栀子质量佳,最为道地。朱氏[7]研究发现,江西丰城市、樟树市、新干县、金溪县、永丰县等地气候环境等适宜栀子生长,且栀子苷的含量较高。王氏[8]采集13个省市的成熟栀子测定栀子苷含量,发现江西一带的栀子含栀子苷较高。

目前,全国栀子种植基地较广泛,栽培面积约18万亩,江西和湖南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生产基地栀子占市场药用栀子的大部分。其中江西栽培面积约8万亩,江西产栀子称“江栀子”,年产量1600 t,占全国总产量的40%,所产栀子具有色红、个均、皮薄等特点,畅销全国各地[9];湖南浏阳栀子的野生面积也很大,且有3万亩的栀子基地[10];四川宜宾有黄栀子基地5000亩[11]。目前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的栀子基地为江西樟树、新干县。

3 栀子规格分级概况

1984年,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卫生部的《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国药联材字(84)第72号]制定了国内栀子药材的分级标准,以果实的成熟程度、是否饱满和色泽深浅分成2个等级。①一等:干货,呈长圆形或椭圆形,饱满。表面橙红色、红黄色、淡红色、淡黄色。具有纵棱,顶端有宿存萼片。皮薄革质,略有光泽。破开后种子聚集成团状,橙红色、紫红色或淡红色、棕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无黑果、杂质、虫蛀、霉变。②二等:干货,呈长圆形或圆形,较瘦小。表面橙黄色、暗紫色或带青色具有纵棱,顶端有宿存萼片。皮薄革质。破开后,种子聚集成团状,棕红色、红黄色、暗棕色、棕褐色。气微,味微酸而苦。间有怪形果或破碎。无黑果、杂质、虫蛀、霉变。并强调:①本品不包括长大形的水栀子;②一、二等的区别,不是果的大小区分,主要是以栀子果的成熟程度、是否饱满和色泽深浅来分等级;③无论何种栀子,均要防止抢青,严禁采收嫩果。

另外,《中药大辞典》则将栀子按果实成熟程度分为两等。①一等:呈长圆形或椭圆形,饱满。表面橙红色、红黄色、淡红色。具有纵棱,顶端有宿存萼片。皮薄革质,略有光泽。破开后种子聚集成团状,橙红色、紫红色或淡红色、棕黄色。气微,味微酸而苦。②二等:较瘦小,表面橙黄色、暗棕色或带青色,间有怪形果或破碎果。其余同一等[12]。《中华药海》(上部):栀子项下记载“以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为佳。个大、外皮棕黄色、仁较瘪、色红黄者质次”[13]。《道地药材图典・华东卷》对于栀子品质评价描述为“以身干、个均匀、饱满、色红黄、完整者为佳”,商品分1~2等[14]。由此可见,原则上栀子应分级管理,但目前市售栀子饮片多不分级,个别企业或依据栀子的外观和来源产地,分为选装和统货;外观以个小、完整、仁饱满、内外色红为佳,产地以江西产为佳。

4 栀子饮片品质评价研究

1977年版《中国药典》[15]始载栀子“以皮薄、饱满、色红黄者为佳”,并收录了炒栀子和焦栀子,除性状鉴别和粉末鉴别外,无现代质量评价内容和标准。1985年版《中国药典》[16]增加了栀子苷的薄层鉴别方法(TLC)和总灰分不得过6.0%的标准。此后未再有栀子品质评价的文字描述。1990年版[17]、1995年版[18]《中国药典》收载的内容同1985年版。2000年版[19]增加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栀子苷、其含量不得少于1.80%的标准,但仅收载炒栀子;另外还首次将焦栀子单列,焦栀子的质量评价仅收载了栀子苷的TLC鉴别。2005年版《中国药典》[20]在2000年版基础上,增加了水分不得超过8.5%的规定。2010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炒栀子和焦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标准,即炒栀子含栀子苷不得少于1.5%,焦栀子中栀子苷的含量不得低于1.0%。

目前,国内饮片厂一般会有企业内部的药材分级标准,其主要依据包括性状、大小、颜色、气味及杂质含量等。商业部门对大多数中药材品种也以性状为指标制定规格等级,判断药材优劣。中药饮片规格等级和质量鉴别内容一般包括真伪、品种、产地、规格、等级及贮藏质量等,其目的主要是识别药品的真伪优劣,保证临床用药准确,安全有效。

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发展,指纹图谱在饮片质量控制中被广泛应用[21]。栀子的质量评价已从传统的外形、颜色、规格等宏观评价转化到微观成分的质量分析,多种方法分析和多个平台的建立使栀子质量评价走向多元化。栀子成分复杂,采用一系列现代技术、测定多组分来评价栀子质量的方法迅速发展。如曹氏[22]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建立栀子指纹图谱,对栀子9个主要药效成分定量分析,为中药材质量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有研究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建立栀子药材的指纹图谱,能同时测定栀子9类化学成分[23]。孙氏[24]开发的“中药指纹图谱超信息特征数字化评价系统”软件,能对原始对照药材的指纹图谱信号进行分析,在栀子成分分析及指纹图谱中得到广泛应用。朱氏[25]利用化学模式识别,结合SPSS统计软件,对24批栀子进行相似度评价和聚类分析,具有较好的定量分析效果。周氏[26]将统计过程控制、指数加权移动平均(EWMA)控制图等一系列统计工具应用于栀子的质量分析。另外,高速逆流制备法[27]、一测多评法[28]等逐渐应用到栀子的成分测定。董氏[29]对栀子的血清药物化学做了详细分析。一系列现代仪器和新方法的应用能更好控制栀子饮片质量。

5 展望

5.1 栀子药材分级的必要性

不同规格栀子饮片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优质栀子有效成分高,药效好,用药量少;统货栀子杂质较多,药效难以保证。目前市场流通的栀子产地、采收时间和加工方法等基本信息不详,不分等级优劣,质量混乱。对此,只有规范栀子药材市场,才能保证药材质量稳定可靠。对栀子实施具体分级标准,使企业有纲可依,规范生产,有序流通,优质优价。因此,根据栀子品种、产地、炮制方法及饮片外形规格等差异,结合内在质量评价,对栀子进行分类分级管理,有利于提高栀子饮片的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5.2 栀子分级的可实施性

对栀子饮片实施分级管理,可从栀子的生产、采摘、加工、流通和临床前应用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严格控制。药材采收环节,规范GAP药材生产基地,提高栀子产量的同时保证药效。规范采收,严格遵循栀子的生长规律,保证在适宜生长环境下,分批采摘黄色的成熟栀子。炮制加工环节,应当规范炮制工艺。流通过程中,严格根据栀子规格区分等级,保证质量稳定。政府监管部门应当严格控制饮片的流通,避免水栀子、大黄栀子等伪劣品种混入正品。同时加大栀子基础和应用研究力度,在传统经验鉴别和现有企业分级方法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栀子饮片规格和质量评价标准的应用基础研究,建立栀子规格和内在质量之间的关系,逐步制定和完善栀子饮片规格及其质量评价标准,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行业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栀子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17(14):294-297.

[2] 那莎.栀子及其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5,12(1):90.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31.

[4] 徐继建.规范炮制在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中的现状及对策初探[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10):3-4.

[5] 刘恰.栀子的研究进展[C]//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药学会,2009:43-47.

[6] 游国均.湖南道地药材栀子规范化栽培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 2007,18(12):3145-3146.

[7] 朱培林.栀子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SOP制定[C]//全国中药材GAP研究与应用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汇编.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 2004:174-182.

[8] 王谦.各栀子主产区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比较研究[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9,32(2):133-135.

[9] 蔡培烈.江西道地药材栀子优良无性系选育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R].南昌:汇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6.

[10] 廖前兵.栀子栽培技术[J].中药材,1995,18(1):7-9.

[11] 谢臣仁.增林VS增收-宜宾市翠屏区两个村种植黄栀子情况调查[N].宜宾晚报,2009-06-08(5).

[12]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2240.

[13] 冉先德.中华药海[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1993:432.

[14] 王强.道地药材图典:华东卷[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06-207.

[1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7:401.

[16]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98.

[17]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03.

[1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01.

[19]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2.

[20]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3.

[21] 程谊.中药指纹图谱在质量评价中的作用概述[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6):3-4.

[22] 曹进.栀子药材的指纹图谱整体性分析[J].分析化学,2004,32(7):875-878.

[23] 曹敏.栀子药材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2,33(4):134-136.

[24] 孙国祥.超复方中药指纹图谱多维多息特征数字化评价方法研究[C]//中药产业现代化推进战略论丛.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12.

[25] 朱继孝.不同产地栀子质量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C]//2010年中国博士后学术论坛暨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l0:118-123.

[26] 周海燕.统计过程控制在栀子前处理生产工艺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1):16-20.

[27] 杨丹.HSCCC法分离京尼平苷及京尼平的显色反应[J].广西大学学报,2010,35(3):493-501.

[28] 王智民.适合中药特点的质量评价模式――QAMS研究概述[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4):405-415.

[29] 董婉茹.病理及生理状态下的栀子血清药物化学对比研究[J].中草药,2011,42(11):2270-2274.

(收稿日期:2013-06-14,编辑:梅智胜)

上一篇:浅议农村中职生体态礼仪的训练方法 下一篇:矽肺治疗临床研究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