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交车让座奖励及奖励措施的思考

时间:2022-07-29 10:54:53

对公交车让座奖励及奖励措施的思考

【摘 要】为了使人们养成在公交车上自觉让座的好习惯,有些地方已经实行了不尽相同的让座奖励措施。调查显示,大多数市民同意实行奖励,并进一步质疑涉及物质奖励的措施。让座问题是一种道德问题,物质奖励将道德货币化,背离了道德的厚重内涵,确有些站不住脚,不可以单独长期全面实行。相比之下,精神奖励更易深入人心。但凡事均有利弊,物质奖励是一种非常手段,必要时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起来,也能够整顿当下面貌。

【关键词】公交车让座;奖励;措施

众所周知,公交车是人们出行的一种十分重要且方便的交通工具。公交车上讲究文明体现着个人高尚的素质,而公交车让座就体现着个人素质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并从细微之处促进社会和谐。可是近年来已有不少在公交车上因座位问题而引发的破坏和谐的事件,如一小伙因不让座而被扇耳光,又如二人抢座而破口大骂,它们不断地给人们以道德的反思。虽然不让座不一定代表道德水平低,因为不让座行为的实施有诸多因素,如身体不适、有残疾、当时的特殊情况引发的心理问题等,但是谁也无法排除道德缺失问题的存在。在此背景下对公交车让座实行奖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搭建一座桥梁。

据调查,有部分人同意对让座实行奖励,另有一些人反对实行奖励,他们认为让座是一种道德行为,而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在受教育过程中内化的价值观念,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所以让不让座全凭人们自觉,而实行奖励有些虚荣的成分,“虚荣若浮云,转眼消散”。不过既然有不道德的行为存在,我们就不能置之不理,实行奖励无可厚非。真正需要关心的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的问题。

2006年北京公交集团正在进行奥运文明服务3年规划。年底为彻底解决公交车甩站问题,开展“明星乘客”评选,乘客主动让座,公交公司将给予奖励。公交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乘客不仅可以对公交司售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对见义勇为、主动给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乘客让座的“明星乘客”,公交集团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2006年10月武汉公交推行奖励文明 ,让座50次赠30元公交卡。

2013年3月7日,某辆公交车上有人让座,驾驶员拿起送话器说了这段话:各位乘客,拥挤的车厢有乘客主动让座,他们这一做法既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支持了我的工作,在这里我为他点上一首歌表示感谢,随后一首《相亲相爱一家人》缓缓而来。这一幕被网友记录并发到微博上,表示“太善解人意了”。

我们可以看到,各地让座的奖励措施不同,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即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其中,人们对精神奖励颇加赞扬,而对于物质奖励的现象争议不断。支持者看到的是此类做法的利,即它可激发人们的让座意识,反对者则看到了此类做法的弊端,即它不会对社会道德缺失问题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甚至会诱发或加强人们错误的思想倾向,诸如拜金主义、行为动机失调、酬报的劳动观、自私自利、责任感缺失、集体意识淡漠等,在他们看来,用物质奖励来抚慰道德实为社会的悲哀。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定义。物质奖励指对劳动者个人或集体给予物质方面的奖赏和鼓励,包括发奖金、奖品。对劳动者实行物质奖励,是为了从物质利益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其从个人利益上去关心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自己的劳动成果。物质需要是人的基础需要,衣食、隹、行等条件的改善,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有着重要意义,物质奖励能够强化按劳分配的观点,并起榜样作用,这是物质奖励的心理学意义。精神奖励指对生产和工作中作出成绩和贡献的劳动者个人或集体给予的荣誉性奖赏和鼓励。主要包括表扬,记功,记大功,通令嘉奖,颁发奖章奖状,在报刊、电台宣传先进事迹,授予先进生产(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它是一种强化激励的手段。精神奖励的心理学意义为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物质需要获得满足时,精神需要则往往成为某些人的主导需要,能激发人的荣誉感,还能激发人的进取心、责任感和事业心。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一个有形,一个无形,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物质奖励是精神鼓励的物化,精神鼓励是物质奖励的升华。无论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其目的都是呼唤爱心,必须正确理解和运用好这两种激励方法,根据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因时发挥它们的最佳效应、最大作用。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物质奖励总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所以它更为那些本来不愿意让座却因为种种原因而追求“实惠”的人们所重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他们宁愿为了蝇头小利而牺牲享受,再加上人们贪婪的本性,很容易出现新的矛盾,例如两人为了争着让座而在公交车上发生不快,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发生,而它又是由物质奖励背后隐藏的经济问题引起的。良好的道德行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属意识形态范畴,依靠经济杠杆来推动和提升,是将道德货币化,背离了道德的厚重内涵。据调查,大部分的人是愿意让座的,他们对于让座的物质奖励有些“害怕”,“我几乎每次都给老人让座,但如果有这个政策,我倒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怕别人说我为了物质奖励才让座。” 还有武汉公交“让座有奖”首日遇尴尬:让座还得奖呀?美德跟利益挂钩,会使让座者的人格受到伤害。到2008年3月16日晚6时许,来自武汉公交公司的统计称,当日已发放爱心卡500余张,回收6张。这些让座者普遍表示,这种方式很新颖,支持一下,但不会去领这个奖。所以,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必须慎重实行物质奖励,它不一定起作用,还增添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副作用大。另一方面,如果整个国家所有的美德都需要用国家的物质奖励来唤醒,这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为了不让让座问题变性,物质奖励不宜于在全国推广,也不适合长期实行。

精神奖励管长远,治根本,它是个人品行的见证,也是自己永远值得向别人讲述的“资本”。心理学研究,人类具有向善的本性。毕竟让座问题本是一个思想道德问题,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让座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说起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它们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一直是需要全国人民携起手来提高的,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愿看到在国外旅游景地中专门用来提醒中国人注意文明旅游的汉字标识语。没有人会质疑单纯的精神奖励,它成本低,深入人心,带给人幸福感,是甜美的回忆。如果大家都在用文明的方式生活和工作,个别人也会慢慢被爱心感染。如此一来,事半功倍。

让座奖励是为迎接奥运而采取的在短时间内可以见效的办法,具有应急性,而且它的物质奖励与荣誉挂钩。给让座的人发奖是公司行为,是对公民道德的一种奖励和赞赏,同时可以鼓励其他人让座。在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结合之下,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快乐其实真正源自高尚的心灵,而那些微不足道的有形的奖赏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

综上,物质奖励可以有,但不是必要的,可以作为在非常时期实行的非常手段,物质奖励的多少可据道德缺失的严重程度来定,奖励时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如发“文明标兵”证书,政府需要将物质奖励的目的进行清楚而广泛的宣传,边试行边注意消极现象的发生、问题的解决和人们让座心理的调查。精神奖励可通过公交车上的音响装置实施,如有播音员讲一段奖励的话,然后再放一段音乐奖给让座的人,最后呼吁人们多献爱心,当然,还要不停地宣传雷锋精神和八荣八耻。当人们意识到献爱心的简单一举到了不得不用物质奖励作为强化手段来向人们“乞讨”的地步的时候,人们也就会明白我们民族的道德水平在哪里,到那时候才真正是社会的悲哀。我们都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无论怎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理性地考虑让座问题,形成自觉让座的好风气。

参考文献:

[1]董珈彤 青年文学家文化论坛 论公交车让座背景下引发的道德缺失问题

[2]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的关系俞海洛

[3]物化的荣誉会不会变味 ――某炮兵旅官兵讨论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关系http://.cn 2010年04月06日 07:45 报

上一篇: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下一篇: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