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见高考作文继续“接地气”

时间:2022-07-29 07:02:01

乐见高考作文继续“接地气”

2013年高考语文科目结束之后,各地的高考作文相继公布。仔细分析这些题目,我们不难发现,2013年的高考作文继续走“接地气”之路,让人欣慰!

高考作文是对高考生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测试,但同时,作为一种主观表达意愿和空间非常大的考题,更是对考生高考后无论是走向社会还是到大学深造,所要具备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态度和能力的一次引导。

相比于此前“仰望星空”“手握一滴水”“两条鱼在河里游”等虚幻、抽象、宏大的题目,2013年各地的高考作文题目,明显“亲民化”了不少,“接地气”了不少,大多题目言之有物,让考生有话可说,联系实际,饱含哲理,具有人生启迪与引导意义。

比如直击学生时代、青春等问题,紧扣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让其在作文中反思和受到启发。像江西高考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围绕“中学时代,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但有些学生喜欢对前面的‘两怕’”发表看法;如浙江卷的作文题目分别引述了中国、英国、美国三位作家的一句有关青春的话,让学生就“青春”发表看法,让正值青春岁月的高考生,有很多话要话。比如全国卷高考作文(大纲版)的“同学关系”,更是直接:“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

比如引导学生思考、关注实际。像安徽卷作文题目以萧伯纳的名言为题,让考生对已经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和从未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不能这样”发表看法。很明显,此题目的亮点在于,引导学生思考事物存在及其原因,引导学生用辩证与发展的观念看待问题。如四川省作文题目“过一个平衡的生活”。什么是平衡的生活,如何来过一个平衡的生活,想象空间很大,但却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如全国卷新课标版作文题“经验与勇气”,切开一颗珍珠,除了经验还需要过人的勇气,这样的命题可谓引人深思。

比如关注时事热点、文化现象等。像全国卷“爱心传递”,广东卷围绕“富翁捐款给三人,得到接受、犹豫着接受表示会还以及拒绝三种不同态度”的作文,均将目标和焦点对准了慈善和爱心,这在红会等慈善机构事件不断的当下,更具有现实意义。像山东高考作文,更是直接将焦点对准了该省高密市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让考生根据“《咬文嚼字》杂志让读者给莫言等一系列知名作家挑错误,莫言等获知后非常感谢杂志和给他挑错误的读者”这一材料写作。

比如隐含哲理、启迪人生。像辽宁省高考作文题:一位年轻人事业无成非常郁闷,一天他在海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抓起一把沙子扔在沙滩上,问“你能找到吗?”年轻人说不能。老人又抓起一颗珍珠扔在沙滩上,问“这回呢?”年轻人说能。年轻人恍然大悟,一个人,只有做珍珠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位年轻人的领悟是否对了?相信考生也会自有见解!比如让人醒悟的上海市作文题目:更重要的事情;比如充满想象力的北京市作文题目:爱迪生回到21世纪对手机怎么看?等等。

2013年高考作文题,是命题接地气、高考接地气、教育接地气的继续尝试和改变,是进步。

上一篇:传播多元文化 打造教学典范 下一篇:浅析语文教学的多元化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