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 跨越发展

时间:2022-07-29 06:38:49

转型升级 跨越发展

数字的对比,总能印证一切。市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杭州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3440.99亿元增至7011.8亿元,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五年翻了一番多;财政总收入达1488.92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785.15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1.4和1.6倍。

五年来,杭州加快推进转型升级,“3+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成效,“三二一”产业建构初步建立;十大产业增加值占比稳步提高,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26.5%:全市旅游总收入首破千亿元,杭州被评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老城区“退二进三”、“优二兴三”步伐加快,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迅猛,部级、省级开发区建设加强,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过去的这五年,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步伐实现了更大跨越;城市化战略树起了杭州建设史上新的里程碑,城市新格局已初步形成;“旅游西进”在五年里整合了大杭州旅游资源,通过规划共绘、交通共建、市场共拓、产业共兴,打响了“游在杭州”的品牌;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构成了过去五年杭州经济的靓丽风景。

回望这五年,我们清晰地看到,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NO.1 工业经济实现大跨越

数据

过去五年,我市工业经济呈现规模效益持续增长、运行质量稳步提高、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投资结构优化升级等特点。

五年来,杭州工业经济实现了大跨越: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6839.91亿元,完成工业销售产值6729.47亿元;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销售产值双双突破120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12230.3亿元和12062.2亿元,较之2006年翻了近一倍。

2011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四位;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二位;在全国61个中心城市(含直辖市)中排名第九位,继续居于相对领先地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继续排名省内第一。

解读――

回顾过去五年,是什么让杭州工业经济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资源要素的紧张,原材料成本的上涨等不利因素考验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作为民营经济大市,融资难一直是我市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过去五年,我市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工作主线,全力抓好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化企业人才培训和服务中小企业四项工作任务,扎实有力地开展各项工作,使我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五年来,我市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以产业集群为抓手,着力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如重点加快推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大江东地区市新能源产业园、35平方公里汽车产业园、滨江区市物联网产业园建设。

以汽车产业为例,工业兴市战略让我市整车制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先后引进了广汽吉奥、东风裕隆、青年汽车、众泰益维等六大整车项目。2011年,相继传来青年汽车、东风裕隆生产线正式开工、整车下线的喜讯,目前我市汽车产业已进入整车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新局面。截至2011年,我市的汽车产业已经突破千亿元产值。

NO.2 转型升级呈现良好格局

数据

五年来,我市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核心,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环节,经济转型升级路径日益清晰:政府谋划大战略,以大手笔、大视野,及时引导转型升级;企业主动突围,寻找新产业,开拓新市场,自觉实践转型升级。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市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数据显示,2011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3200.63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为26.5%;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全年销售产值分别达到3830亿元、471亿元、340亿元、219亿元,较上年均有较快增长;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的比例继续保持在80%以上。

继2009年荣获全国唯一的“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称号后,2011年11月又被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等八部委列为全国首批21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之一,引领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市电子商务服务收入185亿元,同比增长68.5%。

五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优势传统产业的加快改造升级带动工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新产品产值2728.01亿元,同比增长30.1%;新产品产值率达22.31%,比去年末提高2.93个百分点。

解读――

我市“两化”深度融合趋势加快,增添了产业发展新动力。如“智慧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稳步实施,信息化环境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试点工作有序开展,我市“两化”深度融合倍增效应进一步显现,为进一步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近年来,我市将十大产业列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领域。我市十大产业方向的确定、重点产业政策的确定以及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加快建设,为杭州经济特别是工业和信息化在全国继续保持第一方阵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为杭州抢占产业发展先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为了推进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我市确定了首批10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和120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新认定萧山浦阳高新技术产业园、拱墅乐富智汇园等4家市高新技术产业园。以10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为龙头,杭州正在把符合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方向的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集聚进来,正在把已经转型升级的先进制造业集聚进来。未来科技城(海创园)和相邻的青山湖科技城,组成了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228平方公里的热土正在成为杭州转型升级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NO.3 开放型经济量质齐升

数据

一个开放的城市,才能成就其“国品质”。数字,最能体现杭州五年来所经历的变化。杭州开放型经济不管是从规模、影响力,还是从质量、水平上来说,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势的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内外资本竞相逐鹿杭城。 在对外贸易方面,2006年我市外贸出口总额255亿美元;到了2011年,杭州进出口总额已经达到639.70亿美元,是五年前的2.5倍。利用外资方面,2011年我市全年共引进合同外资81.71亿美元,实到资47.22亿美元,比2006年实利用外资22.55亿美元,翻了一倍多,继续领跑全省。

更为可喜的是,我市引进外资不仅在数量上有了迅猛增长,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快速提升,高质量的外资大项目纷纷涌现:2011年,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316个,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132个,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0个。截至2011年底,已有89家世界500强在我市投资项目140个。

解读――

五年来,杭州发挥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发优势和创新能力的环境、体制优势,以十大产业为招引重点,集中要素资源,瞄准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领军企业、部级科研力量和世界知名研发机构,致力提高引进项目质量。

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我市十大产业蓬勃发展,成功招引了大量行业领军企业、500强企业入驻。2011年,瑞士医药巨头、世界500强企业诺华公司与中国第二大H1N1疫苗供应商、最大的民营疫苗供应商浙江天元药业的并购项目顺利完成,合同外资高达1.88亿美元。

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杭州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地加快了转型升级,有力地推进了科学发展,为杭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杭州城市品位的提升都提供了强大动力。

根据经济学原理和国通行算法,固定资产投资每增长5%拉动GDP增长1个点,外贸出口每增长10个点拉动GDP增长1个点。以2010年度为例,全市内外资实到资总量超1000亿人民币,按40%左右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最保守计算,约占固定资产投资增量的17.5%,撇开外资和央企带来的技术溢出等综合效应,直接拉动GDP增长3.5个百分点,加上全年外贸口增长33.6%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杭州开放型经济对全年杭州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

《杭州日报》

上一篇:抢占转型升级制高点 下一篇:山西长治:做大做强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