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海南地区沙河街组沉积及岩性油气藏特征

时间:2022-07-29 04:44:15

辽河海南地区沙河街组沉积及岩性油气藏特征

【摘要】海南地区东西邻近两大生油洼陷,油源充足,且本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断裂样式、圈闭类型多样,且圈闭的形成期早于油气的主运移期,为形成沙河街组油藏提供必要的条件。完钻井试油试采证实沙河街组具有有利的储盖组合,通过综合石油地质分析认为本区沙河街组巨大的勘探潜力。研究表明本区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相类型。结合地震资料、钻井情况、波阻抗反演,对沙河街组成藏规律进行了研究。从而探讨本区岩性油气藏勘探方向,争取更大的油气发现。

【关键词】海南构造带 沙河街组 岩性油气藏 三角洲沉积 储盖组合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不断提高,海南构造带主体部位浅层大型、块状整装构造油气藏已基本探明,勘探难度不断增大,勘探重心逐渐由浅层构造油藏向深层岩性油藏转移,岩性油藏在勘探中显示出愈加重要的作用和

地位[1]。

本区勘探工作始于1992年,已发现东营组、沙河街组和中生界等多套含油层系,其中以东营组油层为主。自1997年HN8井等多口井相继在沙河街组钻遇工业油气流,证实沙河街组同样具有优越的生、储、盖组合条件。

1 区域概况

海南构造带区域上位于辽河盆地中央低凸起南部,包括海月披覆构造带和东坡超覆构造带,是陆上中央凸起向渤海海域自然延伸的一部分[2]。其北部为海外河潜山带、南部为月东潜山带、西部和东部分别受海南断裂、盖州滩断裂带控制,整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构造格局(图1)。其中海南断裂为分界断裂,在本区发育为海南①、②断裂,控制构造带形成、演化及沉积相带和储层的分布。

古近系地层超履或披履于基岩隆起之上,基底为中生界角砾岩、玄武岩,古生界灰岩、白云质灰岩及太古界混合花岗岩等,表明构造带整体处于区域低部位,上部发育厚度不等但相对较全的古近系地层,其中沙河街组地层超覆基底发育S1+2段或S1段,区内缺失S3段,局部沙河街组地层全部缺失。

图2?海月构造带构造纲要图

新生代沉积时期,海南断层活动剧烈,加剧中央凸起的翘倾活动,西侧沉降幅度大于东侧,东部凹陷和西部凹陷迅速沉降,形成巨厚的烃源岩,尤其是西部凹陷[3]。下第三系地层超覆上第三系各套地层之上。基底较为平缓,仅有分布局限的低幅度隆起,最小埋深不足1900m,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削蚀现象在地震剖面上特征清楚(图3)。

图3?海南地区潜山地震反射特征

3 沉积特征

根据本区岩相、沉积物、粒度、测井曲线及岩石颜色分析,沙河街组主体以三角洲相沉积为主体,次为曲流河和湖泊相 [4]。

3.1 物源方向

本区物源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东南垂直构造带的缓坡物源供给区,二是东北顺构造带长轴方向的较陡坡物源供给区,两物源构成一幅错综复杂的三角洲前缘沉积(图4)。

3.2 沉积相带3.2.1?曲流河相

岩性为较细的粉细砂岩及泥质岩夹中粗砂岩、砾状砂岩,砂地比一般大于60%,主要发育河道-堤岸亚相中的河床滞流、边滩、决口扇、天然堤等微相。

3.2.2?三角洲相

(1)平原亚相:为一套浅灰色含灰粉砂岩、粉细砂岩与灰色泥岩组合,发育分流河道、间湾等微相,砂地比一般50%-60%。平原亚相粗结构岩类发育,具备发育储集岩的条件,但由于岩石颗粒粗细变化大,往往

储集性能较差[5]。

(2)前缘亚相:为一套浅灰色粉砂岩、含灰粉砂岩及灰色-浅灰色细砂岩,局部河道底部发育粒状砂岩或不等粒砂岩及砂砾岩薄层。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沙及分流河道等微相,形成叠置的较厚的有利储集体,尤其是沙河街下部。

(3)前三角洲亚相:发育于三角洲前缘,为一套绿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薄层组成前三角洲,往往与湖泊相滨浅湖亚相不易分开,或两者呈过渡关系。

3.2.3?湖泊相

主要发育灰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及薄层泥质粉砂岩夹钙质页岩。以泥坪、砂泥坪相为主,局部发育砂滩、灰泥坪等微相。在湖泊相中滨浅湖、浅湖-半深湖的划分,一般以砂地比来分析20%-5%为滨浅湖,小于5%为浅湖-半深湖。

上一篇:塔河油田高矿化度污水的水质改性中试研究 下一篇:Arps递减分析法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