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因素及防治

时间:2022-07-29 03:34:40

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因素及防治

1汶川大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主要因素

地震对建筑工程的破坏,作者认为不能单纯从地震本身的性质去分析,除地震强度外,还取决于场地及地基条件、建筑工程结构等一些综合因素。

1.1首要因素当然是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震震级及地震烈度

这次汶川大地震的震级是8级,震源浅为10km左右,震中区烈度高达11度,造成的破坏很严重。但震中区的成都市区仅有7度,损失就相对较小。此外,一些距震中较远的局部地区,烈度高于7度以上,甚至达9一10度,造成的破坏也相当严重,原因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有关。对于浅源地震,震级为4级及4级以上,震中烈度随震级增大而提高,烈700度大于震级,震级越大,烈度越高。

1.2第二个因素是建筑工程所在地区的场地与地基条件

根据有关资料,这次大地震的震中区造成的地表位移达几米。如果建筑工程正好位于断层上,这样大的位移量,即使非常坚固的建筑工程也会被破坏。相反,如果建筑工程不在断层上,造成的破坏就相对轻一些。在某乡镇的同一条街上,位于断层带上的建筑工程全部倒塌,而离断层仅几十米的建筑工程虽然有破坏,却没有倒塌。

这次大地震使饱和砂土或粉土发生液化,形成软土震陷现象,表现在某一些建筑工程的基础地基正好位于饱和砂土或粉土上,地震致使建筑工程沉陷,3一4层变成为底层。

汶川大地震发生的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过渡地带,地质构造与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复杂,地震造成的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因而非常严重。崩塌、滑坡堵塞了河道,形成许多极具威胁的堰塞湖,

而局部地区还因为滑坡而掩埋或砸坏大量的房屋,进一步加剧了灾害损失。

1.3第三个因素是建筑工程结构

从汶川大地震对建筑结构的影响来看,主要危害是地震产生的水平剪切运动,同样的地面运动,开间比较大的房间所承担的力就比较大,也相对比较容易破裂和倒塌。坟川大地震区域的某些学校与医院的建筑结构破坏就说明这一点。

1.4第四个因素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任何地区的建筑工程是有一定的基本设防烈度,在建筑质量没问题的情况下,如果发生的地震对某个地区造成的烈度在基本设防烈度内,建筑工程应当没有问题,出现问题一般是施工质量的问题,质量不好的建筑工程一般比较容易损毁。但是,如果地震造成的烈度高于基本设防烈度,如汶川大地震震中区烈度达n度,而该地区设防烈度是7一8度,这些地区房屋倒塌就不一定是由于建筑施工质量的问题造成的。

1.5第五个因素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实施时间

1974年,国家颁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至今并四度改版,在这以前的建筑工程没有考虑设防烈度。总体来说,汶川大地震造成建筑工程在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以前的破坏较严重,特别是学校、农房。

2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防治措施

从“汶川”大地震发生来看,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地震是伴生着地球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地球存在一日,地震就存在一天,时刻威胁着人类。地震灾害虽然有它的不可知性,却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我们只要科学把握地震灾害发生的本质和规律,从地震灾害中总结经验和教训,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有可能更多地减轻建筑工程破坏。

2.1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应坚固耐震

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原所长王亚勇介绍,在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吸取历次大地震的经验教训,在工程建设中,提出了适合国情的各类建筑工程结构抗震技术。

从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提出的“基础深一点、墙壁厚一点、屋顶轻一点”的概念,到1976年唐山地震以后创造的砖房加“构造柱圈梁”技术,直到今天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防理论,工程抗震设计的规范标准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

2.2新建房屋的选址一定要避开这些可能发生地震的断层或地震可能产生次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在目前世界科技水平下,人类还很难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在地震断层带上建房屋,即使非常坚固,也很难避免损毁。新建房屋的选址若不避开地震可能产生次生地质灾害的地方,地震时建筑工程也将受到损毁。据悉,2008年出台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对此已经有了明确规定:重新选址时,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生态脆弱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灾害的区域以及传染病自然疫源地。

2.3适当调整地震区划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制定过四代地震区划图,图中划分出每个城市、乡镇的抗震设防烈度,成为工程抗震设防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从我国实际发生的大地震情况来看,地震区划图上界定的地震区范围基本符合实际,但也有相当多的地震发生在区划图上的低烈度区或其附近,而实际地震烈度比区划图中的设防烈度要大很多。综合考虑我国经济实力和提高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可能增加的费用,可适当调整地震区划,减轻建筑工程破坏。

2.4及时复核和调整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标准

既然地震不能避免、地震预报又是目前尚未解决的世界难题,那我们就应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上,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依据我国实际发生大地震的情况,及时复核和调整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标准,修订抗震设计规范,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

2.5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相关业主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现行建筑工程质量有关法律法规条例,特别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每一道程序要严把质量关,推行国家质量体系认证制度,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其抗震能力。

2.6研制采用新材料,创新抗震技术

在我国现行高等教育中,材料类专业应加强抗震新材料的研究,建筑业、岩土工程行业广泛采用轻质、高强建筑新材料,创新技术,可减轻地震对建筑工程的破坏。

3结束语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对建筑工程的破坏,作者认为不能单纯从地震本身的性质去分析,除地震强度外,还取决于场地条件、建筑工程结构等一些综合因素;提出一些地震对建筑工程破坏的防治措施,目的是更好地贯彻落实我国防震减灾法,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上一篇:建筑施工污染环境的原因与对策 下一篇:提升建筑工程教学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