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时间:2022-07-29 02:00:26

2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与护理

【摘要】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是寒冷季节比较常见的急症。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2月共救治的25例CO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364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俗称煤气中毒,是寒冷季节比较常见的急症。CO中毒主要引起组织缺氧,而脑细胞对缺氧最敏感,因此发生损伤最早,也最明显,故可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甚至造成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现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2月共救治的25例CO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5例患者,男10例,女15例;年龄最大54岁,最小5岁,平均26岁,均符合急性CO中毒标准。按中毒情况分类,轻度12例,表现为头昏、乏力、恶心、呕吐、嗜睡,血液CO-Hb浓度在10%~20%;中度中毒10例,表现为上述症状加重,面色潮红,口唇呈樱桃红色,出汗多,心率快,躁动不安,渐进浅至中度昏迷状态,血液CO-Hb浓度在30%~40%;重度中毒3例,表现为深昏迷,各种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肌张力增高,血压下降。死亡3例,血液CO-Hb浓度均高于60%以上。本组13例患者因在通风不良的浴室洗澡,12例患者在室内门窗紧闭,火炉无烟囱情况下使用蜂窝煤而引起的。

2急救与护理

21首要护理措施迅速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畅通气道。急性CO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CO吸入程度、接触持续时间及机体对缺氧的敏感性。因此,及时脱离中毒环境对预后至关重要。应立即将患者安置于空气新鲜处,松开衣扣及裤带,并注意保暖,平卧,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尽快送医院,如发现呼吸心搏停止者,立即抢救,进行心肺复苏等。

22纠正缺氧 这是抢救CO中毒患者的关键,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CO与血红蛋白亲和力较氧气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大200~300倍,碳氧血红蛋白不能携带氧气,并且妨碍氧合血红蛋白的氧解离,这些因素都造成组织不同程度缺氧[2]。因此,迅速给氧是纠正缺氧最有效的方法。轻度中毒者给予鼻导管或面罩低流量吸氧,中重度中毒者给予高流量吸氧,氧流量为8~10L/min(时间不超过24h,以免发生氧中毒),有条件的可给予高压氧治疗。

23高压氧治疗 对抢救CO中毒安全、快速、有效,是治疗CO中毒的首选方案,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发生。高压氧治疗能迅速增加机体的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及氧的弥散度,促进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和CO排出体外,从而改善机体缺氧状态;还能使颅内血管收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阻断大脑缺氧与脑水肿的恶性循环,从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入舱前,护士要详细了解患者情况,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氧疗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出确切的护理评估,做好预见性护理。如各管道的妥善管理,昏迷患者在氧疗中的清醒、躁动、病情加重等,可根据不同情况给予陪同高压氧疗、应用镇静剂或约束带约束等。对病情危重者,还应准备好抢救药品随同,以保治疗安全。出舱后,接送患者回病房,注意保暖,防意外,并向氧舱医护人员了解情况继续观察病情,做好记录及交接班工作。

24防治脑水肿,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 严重中毒后,脑水肿可在24~48h发展到高峰,故脱水治疗很重要,目前有效的脱水剂如20%甘露醇、速尿等可减少脑水肿的发生,同时有三磷酸腺苷,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也有助于缓解脑水肿,如有频繁抽搐、脑性高热或昏迷时间过长,超过10h,可采用人工冬眠疗法,并可适当使用中枢兴奋剂纳洛酮静推,可促进昏迷清醒和呼吸恢复,使用脑细胞激活剂,如氯酯醒、胞二磷胆碱可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并达到解毒作用。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液体的速度和量,以及药物是否渗入血管,避免输入量过多过快,防止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2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急性CO中毒发病急,家属情绪急躁,迫切希望医护人员给予迅速救治,故急诊护士必须沉着冷静,反应敏锐,分工明确而又相互协作,在做好家属的安慰、疏导工作时,及时使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变化,血压、脉搏、呼吸是否平稳,持续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缺氧情况。协助医生做好血气分析,帮助估计病情。高热者采用物理降温,头部用冰帽,体表用冰袋,低温可降低脑细胞代谢,增加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对烦躁、抽搐者静推安定10~20mg,使其镇静,以免耗氧过多加重病情。应用脱水剂后注意膀胱充盈情况,昏迷、不能自行排尿者,给予留置导尿管,观察尿量,便于及时判断病情。年龄偏大病情较重患者,对缺氧耐受力极差,随时有心跳呼吸骤停的危险,更应做好病情监护。

26做好基础护理 CO中毒患者因意识障碍出现尿失禁或不能自行排尿,需行留置导尿。对留置尿管的患者每天冲洗膀胱1~2次,每周更换尿管1次,同时注意会清洁,导尿及冲洗膀胱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泌尿系感染,并注意尿量观察,定时监测血生化、肾功能,保证电解质平衡。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受压部位皮肤易出现水疱和红肿,应定时翻身,加强受压处皮肤按摩,不能进食者可下胃管鼻饲,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饮食。

27心理护理 由于发病突然,患者往往无心理准备,特别是重病患者往往难以接受身体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等,表现为焦虑抑郁。此时,护士应鼓励患者表达他们的感受,真诚耐心地倾听,表示理解和同情,并提供有关疾病的客观资料,引导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适应疾病带来的变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5天后,患者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反常,则应考虑是否有中毒性精神病或者痴呆的发生。对于中毒性痴呆的患者,要态度温和,有足够的耐心,尊重患者的人格。

28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过程,以及患者目前所处的阶段,使患者对病情有充分的了解。护士宣教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足够的耐心,运用沟通技巧,诱导患者接受、配合健康教育。要告诫患者及家属,家庭使用煤气及煤炉时要注意安全,做好通风设备,居室内火炉要安装烟囱,烟囱结构要严密且通风良好,不要在放煤炉的房间里休息,少用煤炉取暖,要提高预防意识,学会简单的急救知识及技术,以减少意外伤害。

参考文献

[1]张爱叶急性CO中毒的急救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4,9(1):62-63

[2]石应康急诊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66-168

上一篇:显微微创斜视矫正术的手术配合 下一篇:四步推拿治疗乳腺增生5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