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 第48期

时间:2022-07-29 01:27:07

笔者是个心急之人,最希望今年12月加次息,明年1月初又加次息,连加两次之后,好歹都要等4个月后才加息。市场就可以有6个月的不用担心加息期。

资金流向是主宰金融市场的主要力量。我们不讨论这个资金流向有没有理性,但可以肯定的是,资金流入的市场其价定会上升。

我们知道美国有第二轮量化宽松(QE2),但中国可能已是QE3。何以见得?

日前中国公布了10月份的新增外汇占款达5190亿元,是30个月来新高。当外贸顺差时,热钱流入,中国的银行体系就多了外币,银行为要收购这些外币,就要卖出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市场上便多了人民币;这些外汇日后流出,市场会向银行卖出人民币,换回外币,市场上的人民币就少了。今年三季度中国外汇储备资产增加1073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1023亿美元,两者合起来叫“双顺差”,同比增长1.03倍。为了吸收这些外汇,10月份的外汇占款上升是很必然的。不过,这么多的贸易盈余有些可能是假的,很可能是从美国借入美元后通过中国公司做一个假的财务,把资金转移到国内,这就是热钱,现在中央也正在查这个问题。

以季度计,三季度以来,央行向市场投放的净头寸增加1.9万亿元,其中外汇占款增1万亿元。近年来在持续双顺差格局下,外汇占款不断增加,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达到70万亿元,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货币供应最多的国家。

历史数据显示,外汇占款急增与内地通胀上升有关系。2008年4月,中国月度新增外汇占款见5251亿元的历史高位。这段时间是热钱涌入最急时期,也是通胀猛升期。2008年4月,中国的CPI同比上涨8.5%。今年10月外汇占款增5190亿元,是历史第四高,而CPI只增4.4%时,已是相对少了。按比例,起码应见7%。

当然,CPI数据是不能如此简单类比的。2008年4月时,没有美国的QE2,也没有境外热钱觊觎,那时主要是自己的资金出口转内销。当年央行加存款准备金率毫不手软,共加15次,到17.5%。今年存款准备金率已加到18%,央行有何手段去驾驭这批可能内外资夹杂的热钱?

可不可以狂加息?不可以。因为愈加息,愈会加速资金流入。可不可以狂加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加一些,但在18%以上时,再加15次似乎不大可能,但超过20%又不是不可能。每加0.2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锁起3200亿元。假如其他因素不变,如每月新增外汇占款超过5000亿元,央行有可能每月都加0.2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但如加存款准备金率太多时,又会使银行盈利受损,不利应付地方债务的呆坏账。

如果双顺差持续、外汇占款不断增加时,央行始终难免要加息或加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很可能会采取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温和加息的办法。加息主要看CPI是否出现食品类和非食品类的同涨势头,加息救不了食品类价涨,但可以遏制非食品类价涨。

加息有时滞效应,一般是4至12个月。时滞效应是指从宣布加息至流动性收效有个时差。理论上,今年11月的加息要到明年3月乃至11月才会见效。不过,中国的银行业又有一个特性,即每年年初会定出全年大概的借贷息率和存款业务发展方针。这意味着,如果12月加息,全国就会在明年1月起产生加息效应,而不用等4至12个月之后。即在12月加息,可以立即见效,缩短了加息时滞。

笔者是个心急之人,最希望今年12月加次息,明年1月初又加次息,连加两次之后,好歹都要等4个月后才加息。那时美国的QE2快到期(如没有QE3,QE2到明年6月便收工),没有了热钱流入的压力,新增外汇占款有望减少,市场就可以有6个月的不用担心加息期(一如2009年2月至11月的加息无忧期一样)。

如果真的加息倒是好事,股市利空出尽,大家反倒不必太担心。

上一篇:蒜价是怎么涨起来的 下一篇:环保新能源影响未来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