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帮困事迹材料

时间:2022-07-29 12:09:55

扶贫帮困事迹材料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正处于转型期的辽宁老工业基地,多年积累的矛盾较为突出,困难群众比较多。全省150多万城镇居民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农村有190多万贫困和因灾返贫人口;阜新、朝阳、抚顺、本溪等资源枯竭地区,困难群众更为集中,不少职工家庭是双下岗,有的家里有长期病号,一些家庭的孩子因贫而辍学……

这些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时刻牵动着各级党政领导同志的心,牵动着全省人民的心。帮助他们吃饱穿暖,渡过难关,既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事关社会稳定大局。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从2001年年初开始,省委、省政府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在全省上下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遍布城乡的扶贫帮困活动。两年来,从机关到企业,从地方到部队,从集体到个人,从刚懂事理的儿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积极投身到这场轰轰烈烈的帮扶活动中来。一双双温暖的手,一颗颗火热的心,一片片真挚的情,共同汇成了一片爱的海洋。全省城乡大地,到处涌动着进万家门、解万家困、暖万家心的股股暖流,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生动故事和一个个催人泪下的动人场面,展示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互助互济、团结友爱的良好风尚。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好,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当务之急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疾苦,首先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安排好,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全力组织实施。

两年来,省委、省政府始终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积极推进扶贫帮困工作。省委数次召开常委会议进行认真研究,省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省长办公会具体落实,省人大、省政协、省军区等几个班子全力支持。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先后下发了27个文件,对扶贫帮困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目标要求,对扶贫资金物资的管理分配和检查监督,对完成情况的考核验收和表彰奖励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全省扶贫帮困工作既轰轰烈烈,又有条不紊、扎实有效。

省委书记闻世震、省长带队,一次次地深入贫困地区和困难企业访民情、察民意、解民忧,亲切慰问困难群众,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家中。

全省先后组织14.1万人组成3.9万个工作组,节日期间深入到城乡困难居民家中,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广大机关干部识大体、顾大局,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困难群众的深厚感情,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省民政厅、财政厅、计委、经贸委、农业厅等数十个扶贫帮困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全力推进。各级新闻宣传部门积极行动,广泛宣传,弘扬正气,营造氛围,为扶贫帮困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组织和全省人民的热情支持下,全省的扶贫帮困活动,很快由集中性捐赠活动扩展为医疗扶贫、教育扶贫、“双百村”开发扶贫等多种形式,受助对象也由困难群众延伸到共和国的老功臣,其广度和深度在辽宁历史上前所未有,两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果,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以至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省共筹集扶贫帮困款物33亿元,帮扶、救助特困群众1100多万人次。

———为城乡“三老”、特困户新建解困住房3.5万套;拨款2400万元,对建国以来省级以上基层和一线劳模实施补助。

———组织8次大规模医疗扶贫行动,派出2488支医疗队,诊治病人4.7万人次,其中大病、重病2.3万人次,全省所有农村县的大部分乡村全部受益。

———捐建希望小学129所,资助贫困学生56483名;组织100个科技扶贫服务队,帮扶科技企业500家,培训农民11.8万人。

———“双百村”扶贫开发覆盖5万户贫困农户,受益人口近20万人,实现人均增收400元,14万人已初步摘掉了贫困帽子。

……

我们的社会不仅要成为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还要成为充满爱心的社会。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踊跃捐助,使广大困难群众充分体验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开展社会性捐赠扶贫活动,对帮助广大困难群众渡过难关,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两年来,省委、省政府精心组织,全省上下积极响应,一场场饱含深情的集中性社会捐助活动持续不断地在辽沈大地展开。中华民族日久弥新的爱心与美德积淀,在新的历史时期一经引导,便得以迸发释放,构成了一幅幅全社会同舟共济、互助互济的动人画卷。

各级党政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捐赠。全体机关干部积极参与,倾情奉献。他们把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爱之情洒向每一户贫困家庭、每一个贫困群众。两年来,县以上机关的广大干部绝大多数都自愿捐出了两个月的工资。仅在2002年春节期间的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和省政协机关的集中捐赠站上,就捐助扶贫款30.2万元,棉衣、棉被等2400多件。鞍山市公安系统荣获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称号的23个单位、299名个人,自愿将他们的23万元奖金全部捐出。丹东武警部队140名来自全国最贫困地区陕西省安康县的战士,用他们节省下的生活津贴费每人捐款40元。

国有企业在扶贫帮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辽河油田、华锦集团、华油实业公司等企业各捐款100万元,鞍钢集团捐赠物资折款110万元。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也积极参与,鞍钢宝得轧钢有限公司捐款270万元,大连大杨集团捐款200万元,还有12家企业捐款在100万元以上。大连双盛园餐饮公司黄淑卿大妈已年过七十,几年来共领养了18名孤儿,已累计捐助资金和物资800多万元,又特意购买了100吨白面亲自送到朝阳,并为走访的3户特困户送了慰问金。

社会充满爱心,会极大地凝聚人心,迸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阜新退休干部乔德龙5个子女全部下岗,生活困难,主动捐款200多元。葫芦岛市1942年参加革命的伤残军人许传普,85岁了,生活并不富裕,捐了300元钱和一件棉大衣。本溪铁路幼儿园5岁儿童杨晶园,把自己喜欢的10件衣物捐给了贫困家庭的小朋友。

在广泛开展大型集中捐赠的同时,全省还建立了一个由省、市、县(市、区)、街道、社区五个层次组成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服务体系,沈阳市还推出了“扶贫超市”的新形式,使捐助者捐赠有门,受助者接收有序,为营造全社会关注贫困、各界人士热心助贫的良好氛围提供了条件。两年来,全省经常性社会捐赠达到293.8万人次,接收各种捐赠款物1.03亿元,使85.1万贫困群众受益。

各级政府动真情,办实事,在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追加预算,加大扶贫投入。到目前,省政府已拿出扶贫帮困专项资金6.99亿元,并明确今后每年要增加50%。各市及县(市、区)也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想方设法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全省上下还开展了市帮市,区帮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帮乡村的对口帮扶活动。沈阳、大连、鞍山、盘锦4个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市,每年都对口支援阜新、朝阳、铁岭市大量的款物。抚顺、本溪、锦州、营口、辽阳等市也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两年来共援助资金和各种扶贫物资1.16亿元。沈阳市委书记张行湘,大连市委书记孙春兰,亲自带领慰问队伍,把资金和物资分别送到阜新和朝阳两个对口市,表达了两市人民对困难地区的深情厚谊。实施教育扶贫,既帮助众多莘莘学子圆了读书梦,也为众多困难家庭点燃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治贫先治愚。开展教育、科技扶贫,为困难群众送知识、送科技,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性措施。

省委书记闻世震、省长多次强调,扶贫帮困要注意帮助孩子成才。一个家庭把一个孩子培养起来了,就能挑起家庭的重担,支撑起一个家庭,就能够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两年来,省、市、县三级政府共同筹措扶贫助学专项资金4622万元,其中仅2001年当年就资助特困生89036人;发放“寒窗基金”资助金3369.9万元,使13869名辽宁籍特困学生全部顺利进入全国各个大学校园;发放助学贷款1.55亿元,帮助2.54万名贫困家庭的学生圆了大学梦;省政府拨款1000万元,对省属高校中家庭生活标准处于所在地低保线以下的大学生进行“爱心助学”。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向贫困地区中、小学捐赠计算机800多台,各类图书、药品、学习用品35万多元。

2002年,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发起了资助5万名家庭特困学生就学的扶贫助学活动,当年就筹集助学资金1270万元,使全省56483名已经失学和正在面临失学的特困学生重返课堂或未失学。

为不使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抚顺市推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爱心助学募捐活动;丹东市举办了“爱的奉献”扶困助学大型募捐义演;阜新市通过“同唱一首歌”活动进行捐资助学。

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锦州市宝地房地产开发公司捐资100万元,并决定今后每年要根据企业利润情况进行投入,设专户存储,所获利息专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抚顺市顺城区深抚房地产开发公司田凤礼,一次与10名初中生结成对子,并表示要一直资助他们读完大学。

一系列的爱心助学活动,使一些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学生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对党和政府充满感激之情,纷纷表示,一定要刻苦学习,做一个有用之才,将来报效国家,报答社会。

为改善农村小学的教学条件,2001年12月22日,省政府作出了在全省农村捐建60所希望小学的决定。倡议发出后,大连华农集团、北京保健食品公司等众多企业积极响应,热情参与,共捐建希望小学129所,是原计划2倍多,并全部在当年交付使用。

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在大力实施教育扶贫的同时,全省上下也加大了科技扶贫的工作力度。2002年,全省先后组织省直12个厅局及66个科研、推广、教学单位的1000名科技人员,组成100个科技扶贫服务队,奔赴全省74个涉农县(市、区)开展对口科技扶贫帮困活动,共落实科技扶贫项目100个,科技示范户5000个,帮扶科技企业500家,培训农民5万人次,一大批农民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科技带头人。医疗扶贫既为广大患者解除了多年的痛苦,更为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从根本上摘除了穷根。

在贫困户当中,许多家庭是因病、因残致贫的。因此,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医疗扶贫工作,强调要通过帮助贫困户治病,实现稳定脱贫。

两年来,全省卫生系统以城乡特困人群中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特困户、荣转军人、五保户等患病人员为重点,先后组织了8次大规模的医疗扶贫活动,派出2488支医疗队,医疗人员23915人次,入户46956户,诊治病人468410人次,其中诊治大病、重病23150人次,带回支援单位诊治的病人2348例,免费发放药品价值1289.4万元,减免各种诊治费用1008.4万元,服务范围覆盖了全省所有县的大部分乡村,既为广大患者解除了多年的痛苦,更为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从根本上摘除了穷根。“光明工程”成功地对朝阳县1498例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脱盲率和脱残率分别达到100%和95%,成为全国第一个无白内障障碍县。许多家庭“一人复明,全家脱贫”。

朝阳市吕桂珍、刘彩莲母女二人均为严重白内障患者,经服务队医务人员精心手术,视力恢复良好,有了脱贫希望。母女俩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大夫重新给了我们生活的勇气,我们终于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了,今后也不会再受穷了!”彰武县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70岁老兵,患白内障多年,生活不能自理,经治疗复明后,十分激动,连声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关心。

为巩固医疗扶贫行动成果,为农民兄弟留下一支不走的医疗队,省卫生厅作出了由省内19所著名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以及沈阳、大连、鞍山、抚顺四个市对口支援我省贫困地区县医院的决定,同时要求各市组织本地区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重点支援县分院、中心卫生院、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乡镇卫生院,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在全力组织集中性医疗扶贫的同时,全省还积极开展了日常送医下乡活动。两年来共援建农村卫生室373个,援助受援单位实施新技术362项,举办医务人员培训班933个,培训农村卫生技术人员2.4万人次;派出下乡医疗队2022支,医务人员下乡13287人次,诊治病人33.8万人次,实施手术1346例,赠送医疗器械药品价值1199.4万元,有效提高了农村的医疗卫生水平,为农村脱贫奠定了基础。“三老”是共和国的功臣。两年来,全省先后为城乡“三老”、特困户新建解困住房3.5万套,新建、改建高标准光荣院14所、敬老院89所。

辽宁作为全国解放战争的主战场、抗美援朝的最前沿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老工业基地,老军人、老劳模、老党员多。善待这些共和国的功臣,给他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是各级政府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忘革命传统,弘扬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承载着我们对老一代创业者、建设者的感激和尊重。

为安排好这些老人的生活,让他们幸福地安度晚年,省委、省政府从2001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启动了大规模的以城乡“三老”为主要对象的建房助贫活动。匆匆步履,款款深情。为把“三老”建房工作落实好,省委书记闻世震、省长多次深入到建房一线工地指导工作或现场办公。每次到基层调研,都要察看建房情况,与喜迁新居的老同志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他说,我们要让“三老”都住上好房子,使他们老有所安、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这既是“民心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的“橱窗工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在省委、省政府的精心组织和各市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当年就使农村的1万户老烈属、老伤残军人和老复员军人喜迁新居。2002年,全省又为城市居住困难的老劳模、老先进人物、立功受奖老复员军人、国有企业老厂长、老车间主任、老技术骨干等建房2万套,为农村“三老”、优抚对象及特困户建房5486套。两年当中,3.5万套住房顺利建成,3.5万户城乡“三老”和农村贫困户喜迁新居。看着崭新的砖瓦房,老人们乐得合不拢嘴,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动人场面催人泪下。

82岁的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口镇老复员军人李永库,去年把孙子送去参军。今年政府为他建了120平方米的高标准新房。老人激动地说:“党没有忘了我们这些老兵,不但给我们送来了手表、锅盆和衣被,还给我们建了新房。我永远忘不了共产党。”本溪市溪湖区张其寨乡特困户赵忠业一家三口,搬进了政府为他家新建的大瓦房后,失明的妻子程丽娟激动地说:“父母留给我们的是茅草房,共产党给我们的是大瓦房,我打心眼里感谢党、感谢政府。”

沈阳市于洪区高花镇老复员军人关升仁,由于家庭困难,36岁的儿子还没有娶上媳妇。去年在政府的资助下盖起了三间砖瓦房,儿子也娶上媳妇了。住进新房当天,特意将一副“建新房感谢共产党,住新居不忘政府恩,共产党万岁”的对联挂到了新房的门上。大石桥市永安镇老复员军人贾滋源,在新房门上也郑重地挂了“谢党恩不忘抗美援朝一老兵,保晚节时刻富而思进无暮年,革命幸福”的对联,表达自己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在扶贫帮困工作中,全省还先后投资6985万元,新建、改建、维修14所高标准光荣院,新增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床位1820张,实现了一市一所高标准光荣院的目标;投资2.6亿元,建设89所高标准敬老院,新增建筑面积18.17万平方米,改扩建1.79万平方米,新增床位9795张。“双百村”开发覆盖贫困农户5万户,受益人口20万人,当年实现人均增收400元,其中14万人的人均纯收入已经开始超过1200元的省定脱贫标准。

救济式扶贫只能缓解群众一时的生活困难,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必须发展生产力,搞开发式扶贫。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2002年3月,召开省长办公会议,落实省委开发式扶贫的要求,确定了以“双百村”扶贫开发为重点,整体推进全省扶贫工作的思路,并明确提出,实施开发式扶贫是一个事关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战略,而“双百村”扶贫则是一个大战役,一定要切实抓好。

一年来,省财政共安排专项扶贫开发资金6120万元,市财政配套1661万元,引导社会资金、金融资金和农民自筹资金1.57亿元,全面启动了206个重点贫困村开发式扶贫大会战。

“双百村”扶贫开发,使受助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苦干实干,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乡南天门村171户农户家家有项目,已建成标准化牛舍73栋,养牛500多头,种植中药材540亩。新宾满族自治县木奇镇台沟村组织村民发展股份制养鹿,年底每个农户分红300元,余下的资金用于扩大再生产,目前鹿场办得红红火火。凌源市三家子乡宣杖子村山多地少,从去年4月份开始大干3个多月,投入人工12万个,资金超过百万元,硬是劈山建棚、挖河套建棚,异地取土垫1米多厚,建棚230个,艰苦奋斗场面十分感人。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紫都台乡宝合堂村196户农户中有192户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人均植树100多棵,造林种草1381亩,成为市、县退耕还林还草的先进典型;他们还通过向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先后为10户危房户改建房屋,为18户移民户建上了新房。

“双百村”扶贫开发效果明显。全省206个村当年实施和完成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十大类扶贫项目达752个,覆盖贫困农户4.98万户,受益人口达19.98万人,人均纯收入增加400元左右,其中有14万人达到或超过了人均收入1200元的省定脱贫标准,开始摘掉了贫困帽子。

为解决偏远山区群众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以至生存难问题,我省还实施了移民搬迁式扶贫。两年来,省、市、县三级财政分别按3000元、5000元、3000元组合配套,对每个移民贫困户补助1.1万元。共完成移民6500户,21450人,各级财政共投入移民扶贫资金7150万元,使80%的贫困户永久脱贫。

“不仅决心大,行动快,措施得力,而且声势大,工作实,效果好,干部群众都受到了教育。”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这样评价辽宁省的扶贫帮困活动

遍布我省城乡的大规模扶贫帮困活动,经过两年多来的不懈努力,已逐步建立起了由社会捐助、对口帮扶、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科技扶贫,以及“双百村”开发式扶贫、移民搬迁扶贫等多途径、多渠道、多形式组成的扶贫帮困工作体系;建立了由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帮扶对象明确,任务目标具体,工作进展有序,管理制度严格,奖罚责任分明的扶贫帮困运作机制。扶贫帮困工作正在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党和政府倾心倾情关心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就心甘情愿地响应政府的号召,与人民政府同呼吸、共命运。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扶贫帮困活动,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也就保证了社会的安定,特别是确保了前所未有的社保试点的顺利推进。近两年来,全省124万下岗职工平稳实现向失业保险并轨,就是因为广大职工相信,不管身份怎样变,党和政府的关心不会变,人民政府依然是人民群众的依靠。扶贫帮困活动也锻炼了干部队伍,转变了机关作风。两年来,先后有210个先进集体、208个先进个人和44个先进工作者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有20名在扶贫帮困行动中作出突出成绩的优秀公务员立功受奖,为全社会做出表率。

我省的扶贫帮困活动,引起《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关注,做了广泛报道;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民政部部长多吉才让批示:“辽宁省的这次扶贫帮困行动实在是太好了,不仅决心大,行动快,措施得力,而且声势大,工作实,效果好,干部群众都受到了教育。按中央的要求,各地都应做。”民政部常务副部长范宝俊说:“辽宁开展的扶贫帮困活动声势大,思路新,经验好,把部门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把零碎工作变成了系统工程,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加快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今年全省又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帮困力度。省政府于今年春节前夕,一次性专门下发了11份文件,对下一步扶贫帮困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

———拿出1.3亿元专款补助各市,为大龄下岗职工购买公益性岗位10万个。

———组织100个科技扶贫队、1000名科技人员,推广100项致富技术,无偿赠送科技图书300万册。

———组织200个医疗队、1000名医生,深入到贫困户,治疗重病1000例,诊治病人10万人次以上。两年内使全省4.5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出资2500万元,市、县配套1000万元,资助贫困家庭中小学生;省“寒窗基金”规模扩大到2760万元,扶助特困大学生入学;安排1000万元,开设“爱心助学”窗口,为特困大学生提供伙食补助;组织社会力量,捐建60所希望小学,并资助5万名特困学生。

———安排1.6亿元资金,对400个村实施开发扶贫。

……

贫困,是世界性难题;消灭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辽宁贫困地区一定会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上一篇:独家原创:新课改视野下的高中数学教学 下一篇: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措施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