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沃土的不朽之作

时间:2022-07-29 11:14:31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嘿哟,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经典而又带着特殊时代印记和情感的歌曲,在中国大陆家喻户晓,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有数以亿计的人听过。早在20世纪40年代。《东方红》便逐渐在陕北传唱,1949年后,更由陕北传遍祖国大地,最终成为20世纪中国大陆最庄严、神圣的颂歌。1970年4月24日,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当地面成功接收到卫星传回的清晰宏亮的乐曲旋律。便宣告中国进入了太空时代,这首乐曲,就是《东方红》。恐怕很少人知道,这首神圣的乐曲从前只是一首普通的陕北民间小调。在西北高原传唱了无数岁月,它因在抗战时配唱为“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的是八路军的粮……”又被称为《骑白马》。

曾经的《骑白马》

陕北民歌可谓浩如烟海,仅类别便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榆林小曲、陕北套曲、信天游等多种,各以不同的方式反映陕北这个西北高原独特的社会风貌,以及人们在历史沧桑变幻中的喜、怒、哀、乐,其中又以反映爱情、婚姻为主的信天游最具代表性,《骑白马》就属于信天游。

经民间艺术家反复锤炼,信天游的结构完整,旋律优美,琅琅上口,在不同时代,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情感和现实需要填上不同的词进行歌唱。《东方红》原来称作《芝麻油》,歌词为“芝麻油,白菜心,要吃豆角嘛抽筋筋。三天不见想死个人,呼儿嗨哟,哎呀我的三哥哥。”1938年,安波为它填上了新词:“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的是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哟,打日本我顾不上。”一首情意缠绵的民间情歌变成了鼓舞土气的抗战歌曲。40年代,该曲第一乐句的歌词被改为“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成了后来《东方红》的基调。

永远的《东方红》

《东方红》歌词的最初作者不是专业的词作家,他是出生在黄河畔上,陕西葭县的农民李有源(1903~1955)。

生活在战火年代的李有源饱尝了人间的辛酸,父亲不满40岁就丢下了妻子和幼小的三个孩子,撒手人寰。李有源是家中老幺,尽管自小便品尝着人间的苦难,但有幸的是13岁时得以在私塾里读了一冬天的书:又因16岁时借着每天早上到十里外的县城挑粪,顺便帮县立小学做些杂事,得到了免费旁听的机会,又读了一个冬天的书,于是成了全村里唯一识字的人。李有源除了喜欢读书,更喜爱音乐,尤其喜欢唱秧歌,也许与他生长在陕北这样一个民歌之乡不无关系。此外,他还善于从工作和生活中取材,为秧歌队编配歌词。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地上席卷了一场巨大的革命风暴,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同时,也谱写了陕北民歌崭新的一页。“到达陕北了”,“红军来到咱们这儿了!”1935年10月,由、领导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自此之后的13年间,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后方与根据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占据了光辉的地位。从这个时候开始,窑洞里的人们谈论的不再只是贫困、饥饱,而是更多了些企盼,对新生活的向往:从这个时候开始,古老的黄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们分到了土地,红军和百姓一同开荒生产,救国抗日的真理在这里遍地传开。而此时的陕北民歌也摆脱了曾经的呐喊与彷徨“对面(价)里流河水,横山上下来些游击队,一面面(那个)崖畔上插,快把咱们的游击队接回家。”(《对面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

穷苦农民出身的李有源,在用心钻研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明白了文艺的最终使命是要为工农兵服务,这使他的心中充满了对的感激,坚定了他要编一首歌来歌颂党、歌颂领袖的想法。

1942年的一个冬天,夜幕西去,旭日东升,起了个大早的李有源,准备到五里路外的县城挑大粪。登上山头,他向村口望去,刚下过雪的村庄在一轮红日的照耀下呈现出一片洁白、祥和的景象。望着眼前这一抹宁静与安详,李有源出神地想:“屈家村的屈士才老先生在去年正月闹秧歌的时候唱了一首秧歌曲,好比一盏灯,照得全家明又明”。这个比方好是好,但这一盏灯只能照亮一个家,一孔窑洞,而把拯救我们贫苦农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比作红太阳岂不是更好?党和的英明领导,正像这冉冉升起的火红太阳一般,温暖着我们老百姓的心田,引领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啊。”猛一抬头,他看到了城墙上的一条大字标语:“是中国人民的救星”,这不正是李有源日思夜想,想要说,想要唱出来的心里话么!

深夜,劳动了一天的陕北人们,早已躺进暖和的被窝里,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李有源却还没有睡,此时的他正坐在炕桌前,在昏黄的油灯下哼唱着白马调,完成了四句“东方红”的歌词:“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他为人民谋生存(后改为‘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不久,李有源和青年农民们借着《骑白马》的曲调编出了长达十余段的歌词,起名《移民歌》。在1943年的春节,李有源所在的张家庄秧歌队首先唱响了这首《移民歌》,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并很快在全县流传开来。1944年春天,张家庄附近有七十多人移居延安,一路上,这支由李有源的侄子李增正带领的移民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着“东方红,太阳升”,这嘹亮的歌声飘过米脂,传过绥德,直达延安。延安的音乐工作者们找到了他们,记录下了《移民歌》的歌词和曲谱,不久,根据群众的意见,音乐工作者们将这十几段歌词进行了整理和删减,成为了三段歌词,并改名为《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

他为人民谋幸福,

呼儿咳呀,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爱人民,

他是我们的带路人。

为了建设新中国,

呼儿咳呀,领导我们向前进。

共产党,像太阳,

照到哪里哪里亮。

哪里有了共产党。

呼儿咳呀,哪里人民得解放。

《东方红》这首作品,在陕北农民李有源的初创之后,在音乐工作者和人民大众集体修改下,经李焕之编曲,从中国革命的圣地――陕北一经传出,便插上了翅膀,飞越黄河,跨过长江,并漂洋过海,唱响了全世界……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驶入21世纪,过去那疯狂的年代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曾红极一时的《东方红》也不再是主流的声音,成了历史剪影,但《东方红》在历史页卷中投下的巨大身影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后来者。半个多世纪以来,以“东方红”为题材的合唱、大型史诗和电影一直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而《东方红》这曲从陕北放飞出的旋律,在当今我国保护原生态民歌的大潮中,又获得了新的生命。为此,本刊专程采访了新一代陕北原生态民歌手、陕北民歌传承人王二妮以及被誉为“西北狼”的西北民歌手赵大地。从下面的采访实录,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东方红》,对陕北民歌的一腔深情。

上一篇:浅谈儿童声乐训练之咬字训练 下一篇:剧目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