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分析

时间:2022-07-29 10:41:44

关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分析

【摘 要】中职的教学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就业,因此中职的课程也必须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语文是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它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素质,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很多的中职学校中,语文教学都不符合要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革。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关键词】就业导向;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分析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很多职业学校不重视学生的素质培养,使得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并且促进他们就业,必须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一、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

大部分的中职学生都是因为中考失利而来到中职学校的,他们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语文综合能力也不高。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对语文没有兴趣,再加上教师的不重视,教学方式太死板。所以没有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这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语文课程被忽略

在中职学校内,大部分教师仅仅只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忽视了人文精神,不但不重视语文课程,而且还随意缩减课时,将语文教学简化成了应用文。同时,语文课堂也显得十分的松散和自由,学生学不到新的知识,语文教学的目的也完全达不到。

(三)中职语文教学本身不合理

因为教师在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所以课程理论都显得十分滞后,学生在课堂上非常随意。此外,教师的方法也很陈旧,仅仅只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最后也没有合理的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使得学生无法从课堂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四)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不够

很多中职语文教师的素质都达不到要求,甚至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的效率以及效果。同时,教师既没有充实自身,也没有随时进行学习。这样一来,教师便不能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教师也不能了解学生的需要。此外,还有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教育价值观。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分析

(一)根据中职生的特点,重新制定教学的目标

因为很多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而且对于学习也没有什么兴趣,甚至在以前的学习中没有树立好的学习习惯。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此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以及职业特点来实施教学。在上课的时候,既要突出工具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革

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比如在学习应用文当中的《条据》时,教师让学生做练习题,自己找出文书中存在的错误。结果学生仅仅只找到了几处比较明显的错误。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们根据条据的写法以及写作要求再进行寻找,第二次学生把所有的错误都找了出来。实践表明,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三)使课堂更加具有个性化

个性化的课堂是中职语文教改的需求,用个性化装扮课堂,使教学充满色彩。比如,在学习第一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时候,教师可以叫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上台来扮演其中的角色,自由的发挥。学生们有的扮演邹忌,有的扮演邹忌的妻,有的扮演威王。生动、有趣的表演之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篇课文给你们什么启示,学生们会回答,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偏信偏听,还有的学生说,提建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不能伤害到别人的自尊。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就在于提不起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学习第三册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教师要先让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景点,并且说出这些景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同时,也要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还要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展示五幅精美的秋景图,引导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教师还要给学生讲课文背后的故事,比如郁达夫在当时的心情,以及从杭州去青岛、北平时的状况,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充分的理解了课文内容。

(五)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因为语文是人文性的学科,所以教师还可以在课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去。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了语文能力、职业综合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参考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举办一些能够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演讲、辩论比赛,通过激烈的辩论和交流,学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比如在课下,教师可以针对“先择业还是先就业”的问题,发起辩论。除此之外还可以才成立文学社,办文学刊物,在班级和学校内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六)改革中职语文的考试方式

在过去,中职语文的考试方式多以单纯的卷面成绩为主,这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使过程和结果并重,在平时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也可以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客观、公平的反应学生在平时语文学习当中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评价的时候还要注意,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进行有机的结合,并且改变过去由教师单独评价的方式,采取三种不同的方式,即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这样一来,才能使评价更加公平、合理,并且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

三、总结与体会

针对目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并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语文教育的作用,并且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帮助和促进他们就业。

参考文献:

[1]陈显军.新时期下的中职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探究[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4):146-147.

[2]朱益嫣.将“成功智力”引进中职语文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文教资料,2012,(36):193-196.

[3]董相波.把基础文化转化为中职生的职业技能――谈加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2,(5):79-80.

[4]孙冶.浅谈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246-246.

上一篇:基于FPGA的CIC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 下一篇:论团队精神对足球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