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撑起的敬老院

时间:2022-07-29 10:24:47

一个人撑起的敬老院

纵观我国社会现状,正是处于步入老龄化社会的阶段,老年人的社会福利问题、基本的生活问题、以及养老政策,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社会人士、政府机关的关注。可以说,正确合理的解决养老问题,将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一项基本要素。由于现代社会的家庭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紧张的社会节奏,繁忙的工作,使得他们不得不远离父母,即使怀着一片热忱的孝心,也没有条件时时陪伴在父母身边。年老的寂寞不是一篮水果、一身新衣服、一套家电、几百元钱可以排解,很多儿女并不了解父母的真正需要。此外,空巢老人病死家中无人发现的事件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于老年公寓的社会需求也在逐年增强,一座正规、条件优秀的老年公寓正是社会所需要的。

爱在这里停留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笔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北马庄村的康福星老年公寓,在楼道远处见到身材略显娇小的董院长时,心中充满了疑问,这样一位普通的女人是怎样把这个养老院建成的呢?她到底有什么故事呢?

她已年逾花甲,这个本应孙儿围绕膝下安享晚年的年龄,她却为着更多的老人奔波劳碌。她只身来到北京,10年间走过300多家敬老院,期间的辛劳也只有自己知晓。她也有父母,也有儿女,然而为了更多老人的晚年幸福,毅然投身养老事业。她是董兰琼,北京康福星老年公寓的院长。

平易近人是董兰琼院长给人的第一印象。简单而爽利的话语,却又处处透着细心。说到建立养老院的初衷,董院长说:“我当时觉得,本身我的父母没有了,但我要照顾我的公婆,在中国,随着老龄化的加重,会有更多这样情况的家庭,于是我就想,我能不能通过我的小家庭的例子引入到我们社会的大家庭中,办个养老院呢……”带着这样的想法,董院长只身一人从内蒙大草原来到了北京,这个老龄化越发严重的现代化城市。她走访了北京300多家大大小小、形形的养老院,用眼睛观察着老人们的生活状态,用耳朵聆听老人们的喜怒哀乐,用心记录着与老人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在考察阶段,她带着自己的一套思路认真记录每一家养老院的状况,仔细的观察每一位老人的生活状态。“譬如我早上去,就看看他们的晨练活动啊,中午去就看看他们的伙食啊,晚上看看文娱活动啊,具体的分析老人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起初我认为院长就是保姆,要服侍老人,后来通过观察,我越来越觉得院长应该是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保姆,像老年心理学、营养学、老年人卫生学都要了解。而且还要知道老人情绪波动的原因、老年人的养生、保健等等。”说到这里,董院长拿出放在茶几上的随时可以翻阅的基本书,老年心理学、养生等等,告诉我们这都是她平时要学习的,今后也传授给她的员工的知识来源。

但更多的还不仅仅是来自书本上的,心灵上的每一次触动都不断引领着董院长在这条艰难的路上前行。

从2001年10月份,董院长开始考察、咨询。在我国,老年公寓的社会定位比较尴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敬老事业的发展。在政府政策层面,老年公寓是作为一种社会公益事业进行的,因此也推出了一系列优厚的扶持政策。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老年公寓又被认定为盈利组织。因此,由于一些条例和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优待政策不能充分的为养老院所用。最简单的例子,北京地区的居民用电是0.48元一度,而商业用电则是0.78元一度。虽然一度电只相差了0.3元,但是积少成多,一座大规模的养老院每月就要多缴纳几千上万元的电费。然而这只是董院长所遇到的困难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大到养老院的盈利的问题,对于投资商的回报问题,小到一张床,一只水管的问题,都需要她去解决。更多的困难曾也压得她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可以说,一路上董院长几度想要放弃,可是她说:“越了解老人,就越舍不得,这一下就是8年。每次想放弃的时候,我总感觉那么多老年人的眼睛在盯着我,在看着我……”就这样,董院长坚持了8年。经常忘记了吃饭、休息。只要能看到那些老人们的笑脸,看到老人们生活的更加安逸,她就会忘记了一切劳苦。董院长不仅克服了诸多建立老年公寓上面的困难,同时也经受着无法与家人见面的痛苦。“来北京这几年,我总共回家的天数不超过30天……”

用心经营颐乐之家

康福星老年公寓占地13334平方米。地上建筑物包括5栋建筑物,其中公寓楼3栋、办公楼1栋,食堂1栋。此外院落中还有马球场、健身器械、花园、凉亭等等。董院长特意买来了核桃树、苹果树……种在院子里供老人们观赏、浇灌、采摘,以丰富生活乐趣。

康福星老年公寓在努力做到休闲、度假、娱乐、康复、亲情服务,包括临终关怀等一条龙服务。对于老年公寓的设计,董院长“不放过”每一个小细节。老人们睡的床由于高度不合适,老人们起身后没法按着床站起来,就前前后后让厂家修改了四次。公寓里的消防设备是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床垫子也是防火的高科技产品。楼道的地面上都铺满了防滑静音的垫子,墙上装有上下两排扶手,高的供可站立行走的老人,低的供坐轮椅出行的老人。稍高档一点的双人套间还尊重照老人的习惯,允许他们从家里带来用了几十年的摇摇椅、壁画等等。甚至可以在窗台隔出一小间当做厨房。在康复楼里,每间房间内都设有氧气设备,俨然一个小小的康复病房,适合有长期疾病的老人居住。和其他养老院不同的是,董院长在一楼设立了综合门诊,配备了医生和护士,还有专门的治疗室和输液室。平时如果老人们生病了,不方便很快的去大医院治疗,就可以直接到门诊部,并且外面的人们也可以来这里看病。可以说,当你走在康复老年公寓的院落里,那是一种温暖的感觉,所有事物都被细心的董院长操持的井井有条。

老年公寓的建设,不仅仅是从硬件设施上的完善,同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最核心、最值得关注的部分。在这一方面,董兰琼院长经过走访300多家养老院,总结出了自己的独有的心得。

董院长认为:“在以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会完善这所老年公寓。按照疾病分类,心脏病、糖尿病、半身不遂等,满足他们饮食上的照顾不周。通过食疗、药物疗法、物理疗法、心里疗法,对老人进行全方面的呵护,医院做到的事情我们能够做到,医院做不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

为了今天、明天的老人

“我在老人面前扮演三种角色:女儿、父母、朋友。我既是他们的子女,要尽孝心去照顾他们,同时有的时候又是他们的父母,有的老年人有时会非常固执,这个时候就可以搂着他们,拍拍他们的后背,其实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让他们服服帖帖的在你怀里,甚至他们可以在你面前流眼泪,说出自己的委屈。再有,就是我是这些老人的朋友。”董院长说,她在老人不同的情绪状态下采用不同的称呼叫他们,像老前辈、老爸、老朋友、老大哥……“老人们是什么形状的,是根据我了解到的他们的状态而定的。老年人的脾气是改变不了的,只有我们改变态度,来附和他们。”

董院长把老人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就是需要请保姆的老人。由于子女比较忙,但又担心保姆照顾不好老人,或者交流上有问题;第二种就是刚刚离退休的老人,轻闲的离休生活带给的失落感和孤独感;最后就是空巢老人,子女们不放心老人独自在家,而送往养老院安度晚年。

之所以董院长这么了解老年人,正是那走访300家养老院的经历给了她更多的感悟。“我确实了解老年人,他那种无奈、艰难。看到这么多的老年人需要帮助,需要照顾,我就在想,就尽尽孝心吧,因为我的父母亲都没了,我就做这个平凡的事,替天下的儿女们尽这个孝心。虽然我们只有五百个床位,但是进来一个我就负责一个,我就让他过好每一天。有病的人,让她减少痛苦,没病的人,让他活出生命的质量。”

在提到员工配备的时候,董院长严肃地说,“如果我的员工被老人家投诉了,或者她工作表现不好了,我会马上批评他。因为老人就是我的上帝,就是我的父母。”

谈到此,董院长提到了培训员工时的四点要求,一是要抓好学习教育,强化责任服务意识,树立视老人为亲人的观念,真心热情为老人服务;二要强化管理,把敬老院管理任务层层分解,实行指标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同时还要让入院老人直接参加管理,评定工作优劣,体现老人的主人翁地位,发挥他们的民力,与工作人员一起提高敬老院管理水平;三要敬老院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依,并将各项规章制度制成匾牌上墙,形成民主管理,自我约束的良性管理机制;四要提高服务意识,总结实践经验。爱岗敬业,献身敬老事业,在生活上要做老人的知心人,在护理上要做细心人,在服务上要做热心人,使敬老院成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成为老人安享晚年的乐园。

上一篇:“借”功效搭保健快车多层次销售圈占“保健”... 下一篇:红头文件为何屡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