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 第10期

时间:2022-07-29 10:10:04

岁月流逝,再回首,往往会叹道:“若……”而只此一字,就可令人双眸朦胧。人的一生中太多的若是,抑或,若不是,万千伤感,都逃不脱一个“若”字。

若,这个煽情的字眼,似乎是缱绻了一生一世的情感,在暮光中,款款向我袭来。又像是红尘中的粒粒尘埃,在记忆之上积了厚厚一层,却怎么也不肯安分,总是回忆着过去,想象着当时,如果有如果……

如果有如果,若黛玉葬下的那些花,在某个拂晓,悄悄地发了芽,抽了枝,我便会相信,所有的生命都可以一代代地延续下去,落花可以,流水也可以,所以我不必再恼春,也不必再对着流水嗟叹。因为它们都有生命与生命的接替,一脉相承,年复一年,它们仍旧如初。三生石旁,依旧依偎着绛珠仙草,寻到了天尽头的香丘,锦囊未收艳骨,一净土也掩不住那段风流。

若,牡丹亭下,未有那阑珊一梦,或没有那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又何苦一病相思,又如何会埋尸梅冢而又遗留丹青。若不是那摇漾春如线,又岂会姹紫嫣红开遍,怎寻得良辰美景奈何天?再如果,丽娘只顺命深闺绣花,不道“不入园内,怎知春色如许?”又何处游园惊梦?更莫道那段生死的缠绵。

但,这只不过是若,只是如果,“若”这个字,太过于折磨人,在脑海里一笔一画地写下这个字,便感觉到缺氧,我需要更加急促地呼吸,最终从眼角里,溢出几滴清泪来。每每,心情总是暗淡时,我更深深地陷入了一个“若”的泥沼,也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喜欢收集寂寞而憔悴的词句,在铺天盖地的词藻里,唯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让我心头一颤。原来我的心会漏掉一拍,就是为了与几百年前的你相遇,若,如此美好!

若只如初见,可又何苦如初见?初见,是美丽的邂逅,但谁又能保证,再一次遇见后,结局还会有初见的美好吗?那逝去的你能抓得住吗?倒不如,不再遇见,人逝情未逝,再用余生去缅怀那份真情,将它永远藏匿在心灵的最深一隅,永远不再逝去,生死相随,又岂不胜过初见。

因此,莫再若,过去的总是美好的,可未来又何尝不会再现“若”,黛玉依旧情绝潇湘,质本洁来还洁去,莫叫污淖陷渠沟。香丘的桃花与她共眠,也因此,红消香断也更有人怜,太虚幻境中,又会是宝哥哥与林妹妹,再续木石前盟;莫若,牡丹花下,芍药栏边,丹青不改,花容依在,才演绎了这段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旷世奇恋。

“若”,自诞生之日开始,它便开始了疲惫而伤感的旅程,等到一个美丽的梦破灭,回到最初,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泪眼婆娑。莫再若,它已承载了千年的伤感,也该让它去独享自身的诗意,莫再若,向前看,是早开的朝霞……

(浙江省嵊州市城关中学)

指导教师:李苗均

吉吉工作室

从表象上来看,本篇属“咬文嚼字”。首先是纠结于“若”,感叹人生有“如果”该多好!并设想了两个例子,一个是“黛玉葬花”,一个是“牡丹亭”,作者分别对原著中的悲剧情节加以想象,幻想出了喜剧的结局;其次是执拗于“若只如初见”,感叹人生的美好如果是“只如初见”,不如“不再初见”,作者辨析了二者的不同,指出了“不若”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从作者缜密的想象和推理之中,我们似乎更加清楚地理解了“若”的内涵。但是,本文的高妙之处并不仅限于此。通过对“若”的假设和辩驳,作者实际上是收获了美的真谛。即悲剧也是一种美,人不能把眼光只停留在过去的“初见”,而应该接受生命中的诸多的遗憾和缺失,然后鼓足勇气迎接未来的“初见”。这才是作者的归旨所在。总之,本文选例精当,想象有趣,而又内蕴丰富,颇富哲理,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适用话题】人生没有如果、美的真谛、相信未来……

上一篇:黑板的记忆 下一篇:流淌在键盘中的爱